阿政先講台灣67|有船無港路
Description
為什麼看荷蘭時期的地圖,雲嘉南地區包括高雄有一堆的港,而這些港現今都已變成內陸?
其實早期臺灣的地理地形這些港,在十七、十八世紀都是靠海的,後來因為雲嘉南的海岸都發生淤積,海岸線慢慢地往西退,所以許多臺灣的港都變成內陸港。陳第的東番記(1602年)書中第一段是這樣寫的;東番夷人不知所自始,居彭湖外洋海島中,起魍港(北門區、嘉義布袋)、加老灣(台江鹿耳門),歷大員(安平)、堯港(高雄茄定)、打狗嶼(旗津)、小淡水(高屏溪)、雙溪口(嘉義朴子)、加哩林(彰化二林)、沙巴里(新北的淡水八里)、大幫坑(新北的大坌坑),皆其居也。斷續凡千餘里。
這說明當時陳第看到的港口眾多,所以看早前的地圖,從雲林麥寮有海豐港,口湖有台子港、嘉義的新港有笨港、嘉義朴子有朴子腳港、布袋港、台南六甲有龜仔港,新營有鐵線橋港、麻豆有麻豆港、善化的目加里灣港、彌陀港、萬丹港(高雄大寮),這些港現在都已經失去港口的功能。
所以大清國剛開始登陸時的港不一定港口,因為只要能划船的水道、港道、湖、埤都稱作港。
#一周五分鐘,臺語你嘛通!
#每周六聽阿政先講台灣
#每周日台語大聲公學台語
#喜歡閩南語的朋友,請多多幫我們五星評分鼓勵喔!
☆若您對本頻道節目有任何疑問或建議,請e-mail 至:service@ner.gov.tw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做伙學台語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學習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即時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