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說食話

睡覺前別聽,會餓。 放空時別聽,會累。 用食科態度嘴砲日常的餐桌品味。 用宏觀角度探討褊狹的傳統滋味。 歡迎加入這個觀點創新,卻對守舊飲食有著溺愛的podcast。 ********************************************** 徐仲。 一位走遍義大利二十個行政區後,被義大利政府頒發義大利之星騎士勳章(L'Onorificenza Cavaliere dell'Ordine della “Stella d'Italia)的中年大叔。 一位執筆書寫飲食專欄十九年,走過台灣三百多個鄉鎮區,專門研究台灣菜和台灣食材的營養師 **********************************************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https://www.facebook.com/justeating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 target="_blank">SoundOn</a>

EP111 : 吃遍彰化九宮格:從北斗高麗菜飯到鹿港麵線糊

主持人:飲食文化探索者 徐仲 / 萬年嘉賓 名廚 王嘉平 與談人:彰化公廟文化觀察家 顏震宇(幻龍) 這一集不只帶你吃遍彰化,還要聊聊飲食背後的文化故事!從北斗高麗菜飯、鹿港麵線糊,到「控肉飯」宵夜文化與創新豬肉冰,帶你看見地理、民族性如何形塑獨特的人文風情。 本次節目邀請彰化公廟文化觀察家顏震宇(幻龍) 安排一趟精彩絕倫的飲食文化之旅。 徐仲以地理環境切入,說明彰化「上有烏溪、下有濁水溪,中間為平原」,物產豐富,稻米、糯米、雞肉等產量全台第一。東側丘陵地帶(百果山)盛產水果,西側為海線,形成多元飲食文化。 顏幻龍提出彰化「三線分法」:東邊山線、中間平原、西邊海線,並補充人文上可分為橫向三條線,形成「九宮格」概念。 各地地方個性上差異:北邊(鹿港)較文雅、商業氣息濃厚;西南角(大成、二林)個性「飄漢」、堅持;濁水溪上游(如二水、北斗)農業穩定、居民性格平穩,觀察一下十分有趣。 彰化最重要的「控肉飯」,原來在地人放在宵夜場? 除了彰化肉圓、鹿港麵線糊,您聽過蒜頭麵?豬肉冰?幽靈馬車賣燉露? 「膨皮」炸豬皮 超重要,在彰化各地,北斗、鹿港、永晉等地做法不同,北斗以清湯為主,鹿港則會放入肉燥。 彰化市飲食常見大骨與貝類高湯結合,如蛤蜊麵、控肉飯湯汁加蜆。 本集討論彰化飲食文化與旅遊規劃,從地理分區、民族性、經典小吃到旅遊路線,內容豐富且具在地深度。 顏幻龍以親身經驗與幽默互動,展現彰化飲食的多元與堅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9-10
41:52

EP110:台灣飲食器物學:碗盤的講究與將就

主持人:台灣飲食文化研究 徐仲 與談人:產品設計師 黃若潔 / 陶藝家 劉森雨 一只碗,不只是盛食物的容器,它還在悄悄引導你怎麼吃、甚至影響食物的味道? 在這集找來產品設計師黃若潔和陶藝家劉森雨,一起聊聊台灣的食器設計。 從早期辦桌文化的七仙女盤、肉燥飯碗的特色、近年美耐皿的大量使用, 我們這集不只談美感,還談功能、文化和生活態度。 ✧ 為什麼湯碗和飯碗不能通用? ✧ 一個碗形如何讓牛肉麵的湯頭更有層次? ✧ 從「將就」到「講究」,台灣人用餐具的思維差在哪? ✧ 工業量產和手作工藝,能不能找到平衡點? 這不只是關於餐具的對談,更是一次探索——如何用器皿,為台灣的味道找到自己的文化語法。 ✧✧✧ ━━━━━━━━ ━━━━ ►►► 人聲處理 Vocal Editing | 馬健元 James Ma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 馬牙音樂 MAJA Studio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 馬健元 James Ma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8-11
53:48

EP109 : 校園餐桌革命:打開孩子味蕾的第一扇門

主持人:台灣飲食文化研究 徐仲 / 神秘嘉賓:吳安琪主播 與談人: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 黃嘉琳女士 國教署探究與實作課程北區推動中心執行秘書 洪逸文先生 在2022年臺灣通過《食農教育法》,提供了制度和經費的支持。法律使地方政府、學校與民間更容易推動具體課程與活動。 我們如何透過風土(terroir)與教育連結? 「風」代表全球性的氣候,「土」是地方的土壤與文化。 將食農教育視為了解自身土地與全球飲食脈絡的媒介,食農教育不是只是種蔥或種豆,而是透過設計課程啟發學生對食物的好奇心、分析力與文化理解。 透過兩位來賓分享與農糧署合作的紅豆課程與在地食材教學以及台灣醬油味覺教育與課程實踐案例 我們來聊聊: 如何將食農教育法落實於各級學校,避免食農教育流於口號? 如何在大規模教育體系中推動味覺教育? 學生外送飲食選擇對營養午餐政策的影響為何? 如何深化學生對多元飲食文化的理解? 國際交流經驗如何落實於日常教學? 從風土、文化到教育現場的第一線,這集我們聊的不只是吃飯,而是如何透過學校的營養午餐,把孩子對土地、文化與世界的感知打開! ✧✧✧ ━━━━━━━━ ━━━━ ►►► 人聲處理 Vocal Editing | 馬健元 James Ma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 馬牙音樂 MAJA Studio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 馬健元 James Ma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7-30
01:10:46

EP108 : 從妹酒到紅茶汽水:一杯飲品背後的生意經與世代密碼

主持人:台灣飲食文化研究 徐仲 / solo pasta義大利餐廳主廚 王嘉平 與談人:貓下去創辦人 陳陸寬 / 咖啡創業整合經理人 王詩鈺 餐飲 也是 文化載體 飲品設計既是味覺體驗,也是城市文化、服務精神的展現。 本集請到兩位餐飲人 貓下去創辦人 陳陸寬 以及 咖啡創業整合經理人 王詩鈺 來聊聊台灣飲品文化。 透過陳陸寬的餐飲哲學與「貓下去」案例: **品牌定位:致力於打造「最具臺北代表性的餐酒館/餐廳」。 **經營策略:透過媒體持續溝通品牌理念與發展方向。 王詩鈺談飲品設計與顧問經驗: • 常見的開店幻想 vs. 現實成本結構 • 燒肉中山案例:用飲品解膩、提高套餐消化度 • 飲料設計的功能性思考 從台北街頭到日本夜吧,這些飲品設計藏了多少創意與賺錢公式? 從臺北餐酒館經營經驗出發,討論雞尾酒、無酒精飲料、手搖文化、臺灣味飲品設計與跨國開店經驗。 ✧✧✧ ━━━━━━━━ ━━━━ ►►► 人聲處理 Vocal Editing | 馬健元 James Ma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 馬牙音樂 MAJA Studio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 馬健元 James Ma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7-07
47:53

EP107 : 看得見的味道,用感官設計台灣菜

主持人:飲食文化探索者 徐仲 / solo pasta義大利餐廳主廚 王嘉平先生 與談人:食物造型師 蕭維政 先生 / 食物設計師 詹慧珍 女士 今天我們要聊的,不只是食物怎麼擺漂亮,更是怎麼透過設計、攝影、美術,讓台灣菜說自己的故事。 從餐桌擺盤到策展現場,怎麼讓國內外的人都能一眼認出:「這是來自台灣!」 當味道不只是吃進嘴裡,而是一眼看出來的台灣感 如何讓世界一眼看懂台灣味,而不只是夜市和珍奶? 這次邀請到的是在電影『總舖師』 『美食無間』 中的美食指導 蕭維政先生 來聊聊電影裡的台灣味。 例如:拍攝《總舖師》 時發現臺菜顏色偏重、湯湯水水難以呈現立體感,必須用設計讓食物「站起來」;例如把醬燒鰻魚立起來拍,創造造型張力。**而在 《美食無間》 **拍台灣食物不能只求漂亮,而是從火光、煙氣、炊煮聲音與動作中,喚起感官記憶。拍滷肉飯不是拍結果,而是拍「澆汁那一瞬間」。 用細節創造情感連結,讓觀眾聞得到、感覺到台灣味。 而食物設計師 詹慧珍女士在策展中又是用什麼觀點來看待今天的題目? 她舉例就像之前與VVG好漾在國家歌劇院的展覽中,她設計了用米紙印上飲食文學、詩詞的飯糰,觀眾吃進去的不只是食物,而是台灣的歷史與風土。 而台灣的風土色彩,可以是綠色的艾草、芭樂葉,可以是紅色的花東紅藜;可以是橘色的柿子;可以是白色的稻米等 ,甚至在養蜆的產地發現透過蜆飼料會讓水染上粉紅色,也可能再轉化為展場主視覺,讓風土進入設計語言。 透過整體的設計語言、食物過程、歷史背景與感官細節來喚醒每個人心中的「台灣經驗」。 ✧✧✧ ━━━━━━━━ ━━━━ ►►► 人聲處理 Vocal Editing | 馬健元 James Ma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 馬牙音樂 MAJA Studio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 馬健元 James Ma ✧✧✧ ━━━━━━━━ ━━━━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6-19
44:59

EP106 : 炎夏的生魚片誘惑:聊聊旗魚與海豬腳

主持人:飲食文化探索者 徐仲 與談人:台東成功鎮旗遇海味 林昱濱先生 / 台北ASHIN小料理 阿鑫師傅 天氣好熱啊!真想來盤生魚片 , 這集我們要來聊聊生魚片三寶之一的『旗魚』 我們知道「旗魚 」 是台灣東部海域特有的洄游性魚類, 其中台東成功鎮的新港(成功)漁港更是旗魚盛產 隨著氣候暖化各種迴游魚類加速枯竭的現今, 我們應該有更好的方式來善待這些海洋資源? 起源於義大利熱內亞的飲食文化運動『slow fish 』慢魚運動 推廣的是讓消費者認識海鮮在上桌前 牠們是在哪裡棲息有哪些生活習性以及如何被捕撈並鼓勵吃當季、吃在地並尊重海洋資源。 旗遇海味的林昱濱先生去年到義大利參與國際性的慢食活動上 除了介紹台東飲食文化也不忘分享台灣東岸還保留著古老捕漁技法『鏢旗魚』文化 台灣一年四季可以吃到的是哪五種旗魚? 東岸海豬腳料理又是什麼部位呢? 阿鑫師傅在日本學習廚藝也見識到當地魚市在環境整潔上的要求, 原來漁獲保鮮最重要的環節是『水』! 從漁獲上岸那刻起的各種環節, 到運送過程包材講究都影響到一條魚的價值。 本集將好好的聊聊日本台灣的漁業文化及旗魚的美好滋味~ ✧✧✧ ━━━━━━━━ ━━━━ ►►► 人聲處理 Vocal Editing | 馬健元 James Ma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 馬牙音樂 MAJA Studio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 馬健元 James Ma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6-11
49:55

EP105 : 台義日 麵條文化大不同

主持人:飲食文化探索者 徐仲 / 義大利麵在全家上市中的王嘉平主廚 與談人:日本拉麵愛好者 KIMI 先生 / 北投來來製麵所 來來先生 麵麵」俱到的一集!本集以日本拉麵文化與義大利麵文化為例,探討台灣麵條文化發展的可能性。 日本拉麵,通常以吸麵方式進食,麵的長度與湯汁被吸附入口的整個體驗,都關係到這一碗麵的設定方向;像其中「博多拉麵」的特色就是濃郁骨髓感的豚骨湯底,配上口感較硬的長細麵麵條。 義大利麵,則是在各地方使用的麵條都有規定,麵條與醬汁的搭配非常講究。像是波隆那肉醬義大利麵 Tagliatelle al ragù alla bolognese 麵體為 tagliatelle 寬扁麵 長條帶狀,一般在寬0.8cm ,醬ragù 通常是豬肉與牛肉混合製成的肉醬 厚重的肉醬搭配有寬度的麵條,巴著醬汁一起享用。 台灣各地的麵食文化也有屬於自己的地域風格, 像是基隆的廣東麵、台南鹽水意麵、彰化的拉(搦)仔麵、新北蘆洲切仔麵等等,告訴我們你最愛的麵是? ✧✧✧ ━━━━━━━━ ━━━━ ►►► 人聲處理 Vocal Editing | 馬健元 James Ma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 馬牙音樂 MAJA Studio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 馬健元 James Ma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3-06
49:42

EP104 : 阿美族的生醃豬肉siraw也可以很fusion

主持人:飲食文化探索者 徐仲 與談人 :「乾熟工場」 林思良 / 台東「日出禾作」黃瀚 您吃過國外的歐式火腿, 卻沒吃過阿美族的siraw嗎? 這次請到兩位醃製肉品的製作者 一位是台灣首間符合GHP食品加工廠以生產歐式風乾熟成肉品的「乾熟工場」主理人 林思良先生, 另一位是來自台東阿美族關山鎮電光部落青年 黃瀚, 自營的「日出禾作」 是台東首家零碳商店,是間咖啡廳也販賣著自己有機耕作的稻米。因為一個創意發想 將老一輩傳承下來的阿美族siraw放到日式飯糰上成了店裡招牌「炙燒siraw飯糰』。 2024年9月黃瀚隨著台東縣政府一起到義大利參加慢食全球年會(Terra Madre Salone del Gusto) 使用當地的生火腿再製成siraw風格的炙燒飯糰 , 讓義大利人感受一下來自台灣台東阿美族的飲食文化。 我們知道義大利的『帕瑪火腿』是公元前100年以來的文獻記載的古老食物, 受到歐盟法定產區保護及必須遵守嚴謹的製造規範。 節目中徐仲老師分享在慢食大學時上課教授如何介紹義大利生火腿文化以及其品牌精品化。 另外林思良先生以專業角度來聊聊肉品的熟成製作以及聽聽黃瀚介紹如何跟阿嬤學習siraw 製作, 透過這次的交流,期許在肉類熟成或醃製肉品上找到可以讓台灣肉品更有價值的方式。 #慢食全球年會(Terra Madre Salone del Gusto) : 是世界最具規模的飲食文化盛會之一。以義大利文的『大地之母(Terra Madre)』 來命名, 起源於1996年, 從2006年開始成為慢食組織最大的全球性活動。每年來自全世界上千個響應「優質 、 純淨、公平」 的慢食團體,齊聚義大利北部的杜林(Turin)進行為期五天 以展覽市集、飲食工作坊呈現來串聯交流, 討論全球飲食議題與困境,找尋解決方案。 ✧✧✧ ━━━━━━━━ ━━━━ ►►► 人聲處理 Vocal Editing | 馬健元 James Ma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 馬牙音樂 MAJA Studio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 馬健元 James Ma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2-13
42:57

EP103 : 台東紅烏龍茶出國去,到浪漫之都威尼斯旅行

主持人:飲食文化探索者 徐仲 / 萬年嘉賓:義大利菜知名主廚 王嘉平 特別來賓: 資深飲食編輯、日月潭飲食生活節總策劃 馮忠恬小姐 如果要票選最適合帶出國的伴手禮,台灣茶絕對是首選。 除了大家熟悉的梨山高山茶、文山包種茶、三峽碧螺春、東方美人、凍頂茶等之外 台東紅烏龍茶則屬近期的新興特色茶。紅烏龍茶介於烏龍茶與紅茶之間,氧化程度是烏龍茶類最高的。 茶質厚重具熟果香, 滋味圓滑也耐泡,是冷泡茶的上選材料 本集請到資深飲食編輯 、日月潭飲食生活節總策劃 馮忠恬小姐來跟大家分享 今年9月底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辦的『茶香威尼斯』 台東烏龍茶饗宴。 這次馮忠恬小姐以策展人身份與台東縣政府一同將台東特產紅烏龍茶帶到義大利威尼斯。 為了讓各位貴賓感受到台灣道地品茶文化,除了把專業茶師帶上 ,也一並將台灣工藝茶具介紹出去。 展場設立在威尼斯聖十字區的大運河畔,打造出一場帶有異國風情的水上花園。 聽說為了找到當地泡茶的水源也是費勁苦心, 最終選出最適合與紅烏龍搭配的聖碧濤礦泉水(Antica Fonte Della Salute Millennium Water) 展覽上以冷萃、熱泡再搭配台東物產愛玉做成調飲與當地玻璃工藝永續品牌Murano Straws合作, 為紅烏龍愛玉設計專屬玻璃粗吸管。 紅烏龍的清甜果香與愛玉滑嫩口感,再用特製的吸管品飲的儀式感 令會場貴賓們印象深刻。 節目當中也聊到紅烏龍茶帶入當地生活的可能性 ,如果有機會重返威尼斯再進一步交流時 是否有機會搭配當地威尼斯特色小食 Cicchetti 來調一款台灣紅烏龍特色的調酒取代當地的Spritz? 也許會很有趣!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2-29
47:47

EP102: 現代義大利水果聖誕麵包與甜點師傅

主持人:飲食文化探索者 徐仲 / 萬年嘉賓 :義大利菜知名主廚 王嘉平 特別來賓:「I love Italy」義大利進口食材執行長 陳詩絜Giovanna 以及 某某 法式甜點主廚賴怡君 進入十二月,也就是迎接聖誕節的日子,我們來聊聊義大利聖誕節必吃的傳統甜點 panettone 以及義大利世界盃聖誕麵包大賽 panettone world chapmionship 近年來的改變。 2024年十月第一次舉辦『台灣代表選拔賽』 , 結果已於10月底出爐,將代表台灣明年出征義大利。 這集請到台灣區聖誕麵包大賽選拔冠軍「某某」法式甜點主廚賴怡君與「I love Italy」執行長,也是2025年台灣代表隊的教練陳詩絜Giovanna 一起來聊聊比賽過程中有趣的故事。 回朔 EP91集 談論的 『既傳統又創新,著迷於聖誕麵包panettone』 本集延續討論有關義大利世界盃聖誕麵包大賽panettone world chapmionship 。 ✧現代的聖誕麵包跟傳統的聖誕麵包差異在哪? ✧2024 義大利世界盃聖誕麵包大賽台灣代表選拔賽 比照國際賽事的規格 ✧麵包師傅與甜點師傅對於創作『panettone聖誕麵包』的觀點有何不同? ✧決賽主題是巧克力口味的panettone聖誕麵包 , 堅果、柑橘香氣與巧克力的平衡 ✧Fugasa Veneta 與 panettone 的差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2-09
45:11

EP101: 黑白切與香腸熟肉 懂吃也要懂點

主持人:飲食文化探索者 徐仲 與談人: 跟徐仲一樣是粉腸控,說到黑白切,準時報到代表 王嘉平先生 一起來談談台灣獨有的內臟水煮文化,「黑白切」、「香腸熟肉」。 ✧吃黑白切,醬油膏 沾醬重不重要? ✧臺南香腸熟肉裡的豬肺粿你吃過嗎? ✧最特別的吃豬生腸(子宮)原來風味跟發情期有關? ✧豬套腸,小腸多點工序可以增加價值及口感 ✧台灣吃豬下水的黑白切小吃文化,如何提升價值? ✧原來各部位切法不同口感也不同,你吃過多少品項的豬下水「黑白切」呢? 豬內臟的價值或說豬的各部位食用價值取決於饕客在不在意,味道(風味)是否能留存。 豬內臟聊不完,這次就從豬舌的前中後段開始,部位差異就有不同口感。 底下琳瑯滿目的名稱,你認得多少? 豬頭有嘴邊肉、上顎軟骨(天梯)、離緣肉、豬頸肉… 橫膈以上的軟管、咽管,橫膈膜以下有大小腸、豬心、豬肺、豬肝、豬腎(腰子)、豬肚、膀胱(小肚)…等等, 吃黑白切時若懂得特別指名,職人精神的老闆通常會稱讚一聲「內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1-12
52:11

EP100: 如果用一碗飯來形容台灣味?大部分人應該會想到魯肉飯吧? 什麼?! 你說的是肉燥飯吧

主持人:飲食文化探索者 徐仲 與談人: 全家波隆那肉醬義大利麵上市中的solo pasta主廚 王嘉平先生 ✧講到 「肉燥飯」 「魯肉飯」文化 我們就要戰南北了嗎? ✧你是肉丁派還是細肉派或是碎肉派呢? ✧如何欣賞一碗肉燥飯? ✧台灣的魯肉飯及義大利的肉醬文化(Ragú)其實都有地區性的差異,在義大利是如何定義的? ✧利用多款醬油調味來添加層次,黑豆醬油、豆麥醬油、醬油膏的使用只有上色功能嗎?好的醬油風味是不是也是提升了魯肉飯價值。 一碗黏口嘴齒留香的魯肉飯,當是台灣人民共有的記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0-30
37:17

EP99 : 做果醬拿金牌! 聽果醬女王柯亞如何將台灣原生種「南庄橙」帶到世界柑橘果醬大賽

本集介紹 主持人:飲食文化探索者 徐仲 特別來賓: 好食光Keya Jam 品牌創辦人 柯亞 認識台灣原生種柑橘 「南庄橙」 什麼是具有台灣風味及文化意涵的柑橘果醬? 果醬的用途真的只能拿來抹吐司嗎? 台灣的客家桔醬也是另類的台灣柑橘果醬? 如何透過世界果醬大賽的參賽,回過頭來認識自己的土地? 今年柯亞透過世界柑橘果醬大賽 World Marmalade Awards 大會邀請, 特別出攤把三款南庄橙果醬(純粹南庄橙、瑪澳南庄橙、蜂蜜南庄橙)分享給果醬愛好者們 讓我們來聽聽她在國際參賽上得到的回饋 備註: 南庄橙:學名Citrus taiwanica Tanaka & Shimada ,為臺灣原生特有種加工型柑橘屬植物,也是賽夏族民族植物。 目前在南庄蓬萊的原住民保留地復育中,讓瀕危且具重要民族意義的植物得以重返山林、重回部落。 台灣有四種原生種加工型柑橘:南庄橙、台灣香檬、橘柑及蘭嶼酸橙, 其中僅有南庄橙是台灣特有種,是芸香科重要的物種,也是最珍貴稀有的一支。 塞維亞柑橘 (Naranja Amarga) 西班牙苦橙:常用來作為 Marmalade果醬的主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9-16
45:50

EP98:生活離不開的香: 從草仔粿開始,聊聊民族植物

主持人:飲食文化探索者 徐仲 來賓:說到義大利興趣就來了 王嘉平、民族植物研究者 董景生 民族植物,也是你我對家鄉生活與土地的認識 聊一聊草仔粿的小宇宙:精彩的地域性差異 認識草仔粿的四個向度:揉粿植物種類與選擇部位;外皮使用的糯米粉與在來米粉比例;內餡;墊粿植物的選擇。 揉粿植物:艾草、鼠麴草、鼠麴舅。墊粿植物:月桃葉、黃槿葉、柚葉、香蕉葉等。 民族植物創造的幽微香氣,是記憶深處的鄉味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3-18
01:01:59

EP96:鄉味小食—台灣香腸熟肉與義大利Cicchetti

主持人:飲食文化探索者 徐仲 特別來賓: 喜歡小吃搭酒的王嘉平主廚 喜愛優雅生活小食的楊馥如 香腸熟肉講究的細節 「小碟菜」Cicchetti 的魅力 對於「小食」的品味,是都市的生活態度 分享你驕傲的家鄉小食! 補充說明: -香腸熟肉的沾醬通常為醬油膏+黃芥末。 -因錄音時間關係,本集談「台南建城四百年」活動應為今年(2024)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1-14
40:03

EP97:何謂風味?茶人與主廚的搭配觀點

主持人: 飲食文化探索者 徐仲 特別來賓:但求微醺的王嘉平主廚、茶酒都要的郭庭瑋主廚、手有餘香的藍大誠茶人 本集回顧2023年Embers主廚郭庭瑋X冉冉茶事茶人藍大誠,攜手創作的純植菜單與其茶飲搭配。 在餐飲人眼中十分有挑戰性的「tea pairing」,是如何構思的? 又要如何在擁有深厚傳統的製茶、品茶文化,作出一點點既熟悉又陌生的新意? 關於這樣複雜又精細的一餐,它的啓發性是什麼? 1. 以茶的觀點,如何拆解風味邏輯。 2. 以餐的觀點,如何拆解風味邏輯。 3. 什麼是未來台灣可以發展的餐飲paring模式? 4. 風味要先被傳承,文化才能傳承,茶品評的構想。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1-02
48:08

EP95:最佳風味配角:果實油與種籽油的差異,從橄欖油談起

主持人:飲食文化研究者 徐仲 特別來賓: 講話不油的主廚王嘉平 旅居義大利20年且有問必答的品油師 Giovanna 1. 談談彼此對油品的美好想像,並分享一道代表性菜色 2. 如何判斷好油品? 3. 對於近年油品的創新觀點分享 4. 對於油品的未來展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2-18
44:10

EP94:燉煮牛肉風味擂台-台灣、法國、義大利燉牛肉

主持人:挑起味蕾爭端的研究者 徐仲 與談人:代表義大利舌尖的主廚 王嘉平 特別來賓: 提倡人人都能上手法式料理的主廚 簡大軒 代表台灣挑戰的肉牛協會理事長 張志名 ෆ 紅酒燉牛肉 法式vs.義大利 ෆ 牛肉的燉煮部位:歐陸vs.台灣 ෆ 細數台灣牛肉拿來燉煮的部位 ෆ 關於吃筋膜這件事 ⫻ 聽完就餓了,餓了就自己動手的最佳途徑 【從「不敗經典」到「精緻獨創」|簡大軒法式料理課】 課程介紹 👉https://hi.sat.cool/bqVk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0-16
56:15

EP93:2023台灣設計展:用飲食匯集新北

主持人:飲食文化探索者 徐仲 特別來賓:2023台灣設計展 Food in Circle 策展人 米力 用飲食匯集新北,以食為軸,把新北的山野味、海鮮味、陸風土圈在一起! 新北的地貌是一圈飽滿的甜甜圈,山海城依傍著河流匯集為集合點,「美味O」(美味圈)以流動宴席作為主題,展開一趟舌尖和味蕾的旅行。 這次台灣設計展的展覽主視覺,是數個多重亮色系的橢圓組成的符號,稱之為「o起來」(唸:圈起來),意味由設計圈起新北在地的核心意象,以「人」的概念出發,用串聯、懷抱的觀點,回應城市的環狀樣貌以及運轉的百工百業。 新北市流域的代表是淡水河,以大漢溪、基隆河和新店溪等三大支流,串聯出精彩的新北生活,因此先順著這三條主支流遊走,各自找一間位於支流經過區域的老店家,然後再以支流的概念,探討大漢溪、基隆河和新店溪分叉而出的各條支流,以此串聯出流域的網絡感,呼應著「o起來」的主視覺,最終選擇三條細小支流經過區域的老店家,以此湊成六間店家的選擇條件。 要展現新北市「食物與人」的關係,要先以地理感奠基,因此要「有山有海」。首先從產業談起,邀請三峽溪流域的喜徠珍古井餐廳,這裡是藝術家李梅樹的舊畫室,同時推出過礦工便當,向1983年收坑的成福煤礦致敬,以此代表著新北的「山」;再邀請淡水閤豐本舖,這是開店二十餘年的台日現流魚貨「合豐行」打造的生鮮海產餐飲品牌,代表著新北的「海」。 奠基了地理感,新北人與食物就能談飽食巧食的關係,也就是「有日常有宴席」,因此邀請大漢溪流域的富興米店,這是傳統市場內的米行,近年轉型,以米為核心,結合環繞在米周邊的飲食物事,正可代表新北人的「日常餐桌」;再邀請新店溪流經的青青餐廳,這是知名的阿發師所經營的餐館,一手臺灣宴席遠近馳名,正是代表新北人的「宴席生活」。 飽食巧食後,生活有盈餘,才能不為溫飽談饞嘴,也就是「有茶點有零嘴」。因此邀請塭子圳流域的龍鳳堂餅舖,以茶點與漢餅的滋味,詮釋著新北人對茶茗點心的品味。邀請景美溪流經的聖巴黎焦糖滷味,這間滷味店的第四代成立了売兆滷味專売,代表著新北人享受零嘴的優閒感。 透過20、30-50、50+年的老店時間流,左左右右,分叉串聯,將新北市老牌店家與人的生活「o起來」。期待各位前來享受美味時,也能透過店家挑選的緣由,體會著食物、人、新北生活的關係。 山。三峽區。喜徠珍古井餐廳。20餘年 海。淡水區。閤豐本舖。20餘年 日常。板橋區。富興米店(1992年創立) 宴席。土城區。阿發師X青青餐廳(1977年創立)。 零嘴。新店區。売兆滷味專売(聖巴黎1958年創立)。 茶點。蘆洲區。龍鳳堂餅舖(1957年創立)。 #除了6家食堂 # 3週假日限定美味市集( 30個品牌出攤)X 8場料理體驗活動 10/7-10/10 山的野味 10/14-10/15 海的鮮味 10/21-10/22 陸的風土 展覽地點|新北市美術館一樓藝術街坊及戶外園區(戶外園區假日限定) 官網 | designexpo.org.tw/zh-TW IG | instagram.com/designexpo.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9-30
30:10

EP92:甜點創作與設定:畬室的黑森林蛋糕

主持人:飲食文化探索者 徐仲 特別來賓: 「一刀流巴斯克蛋糕」創作者 王嘉平主廚 「踏雪歸林」創作者 鄭畬軒師傅 1. 創作甜品前,如何設定?是味道?是物化性質?是賞味期? 2. 踏雪歸林「歷久彌堅,歷久彌新」的創作理念。 3. 甜點不只視覺呈現是王道,如何引領消費者欣賞創作的技術性? 4. 創作的最終挑戰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9-16
47:28

ID20611939

聽徐仲和嘉平師傅的節目,下次上菜可以說的內容變多了

12-27 Reply

Recommend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