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擁抱心人物

擁抱心人物
Author: Mentalhugs
Subscribed: 25Played: 106Subscribe
Share
© 擁抱心理諮商所
Description
心理健康不只是個人議題,而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共同課題。在《擁抱心人物》Podcast,我們邀請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心理師,分享他們在臨床、教育、社會服務與跨文化等面向的觀察與經驗。
節目透過深度訪談,帶領聽眾走進心理師的專業世界,一起理解各種心理議題:從焦慮、憂鬱、自我價值,到親密關係、親子互動、職場壓力,甚至是跨文化適應與新世代的挑戰。我們希望用清晰易懂的方式,讓心理學知識不再艱澀,而是能夠走進你我的日常。
「擁抱心人物」的「心」,不僅代表心理師,也象徵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故事。這是一個傾聽、理解與連結的平台:心理師分享專業與溫度,聽眾在其中找到共鳴與啟發。或許,你會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的影子;或許,你會因為專業的建議,找到突破困境的力量。
在這裡,我們相信談論心理議題不是脆弱的象徵,而是一種勇敢的行動。當我們學會正視與擁抱自己的情緒,也就更能以同理心擁抱身邊的人。
無論你是心理學專業背景,還是單純關心心理健康的生活聽眾,《擁抱心人物》都希望陪伴你,一起探索內心的風景,走向更自在、更溫暖的人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節目透過深度訪談,帶領聽眾走進心理師的專業世界,一起理解各種心理議題:從焦慮、憂鬱、自我價值,到親密關係、親子互動、職場壓力,甚至是跨文化適應與新世代的挑戰。我們希望用清晰易懂的方式,讓心理學知識不再艱澀,而是能夠走進你我的日常。
「擁抱心人物」的「心」,不僅代表心理師,也象徵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故事。這是一個傾聽、理解與連結的平台:心理師分享專業與溫度,聽眾在其中找到共鳴與啟發。或許,你會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的影子;或許,你會因為專業的建議,找到突破困境的力量。
在這裡,我們相信談論心理議題不是脆弱的象徵,而是一種勇敢的行動。當我們學會正視與擁抱自己的情緒,也就更能以同理心擁抱身邊的人。
無論你是心理學專業背景,還是單純關心心理健康的生活聽眾,《擁抱心人物》都希望陪伴你,一起探索內心的風景,走向更自在、更溫暖的人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3 Episodes
Reverse
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一個複雜而生動的世界。那裡時而響起嚴厲的批判,時而湧現莫名的悲傷;一邊有個聲音催促我們追求完美,另一邊卻有個疲憊的角落渴望躺平。我們常常將這些內在的衝突視為缺陷,試圖壓抑、修正或根除。然而,一種名為「內在家庭系統(Internal Family System, IFS)」的心理治療學派,提供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充滿慈悲的視角。它告訴我們,這些內在的部分並非敵人,而是一個等待被理解、關懷與整合的「內在家庭」。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在現代社會高度焦慮與變動的職場環境中,「中年轉職」這四個字,承載了無數複雜的情緒與現實壓力。它不僅僅是一次工作的更換,更是一場深刻的自我認同、家庭責任與未來方向的全面挑戰。在這條充滿未知與荊棘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的或許不只是一個提供答案的專家,而是一位能深刻同理、溫柔陪伴,並點亮我們內在力量的領航員。心理師 徐維廷Vincent 諮商心理師 ,正是這樣一位獨特的存在。他的專業,不僅建立在深厚的學術基礎上,更淬煉於他自身那段從職涯谷底毅然轉身的真實生命歷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壓力來時,睡不著、睡不好時,總是不知如何放鬆緊張、焦慮的情緒嗎?
你也許可以試試看…『漸進式肌肉放鬆法』喔!
「漸進式肌肉放鬆法」運用經過設計的動作逐一讓身體每個部分的肌肉先繃緊、再放鬆,每一個動作的設計均會針對特殊的身體部位。肌肉放鬆訓練是一種行為治療的方法,協助消除焦慮的症狀。人在感受到焦慮情緒的同時,會產生肌肉緊繃收縮的現象,透過合適的引導,讓身體刻意地將肌肉緊繃再放鬆,可以消除這種肌肉的緊張狀態,從而消除其焦慮反應。讓我們透過 徐聖輝 醫師的 引導音檔,慢慢地放鬆自己,緩解焦慮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壓力來時,睡不著、睡不好時,總是不知如何放鬆緊張、焦慮的情緒嗎?
你也許可以試試看…『漸進式肌肉放鬆法』喔!
「漸進式肌肉放鬆法」運用經過設計的動作逐一讓身體每個部分的肌肉先繃緊、再放鬆,每一個動作的設計均會針對特殊的身體部位。肌肉放鬆訓練是一種行為治療的方法,協助消除焦慮的症狀。人在感受到焦慮情緒的同時,會產生肌肉緊繃收縮的現象,透過合適的引導,讓身體刻意地將肌肉緊繃再放鬆,可以消除這種肌肉的緊張狀態,從而消除其焦慮反應。讓我們透過 徐聖輝 醫師的 引導音檔,慢慢地放鬆自己,緩解焦慮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Holmes & Rahe(1967) 兩位研究壓力相關學者,提出著名的《生活事件壓力量表》,前五名事件從配偶死亡滿分(100),依序排名為離婚(73)、婚姻分居(65)、入獄(63)、近親或家庭成員死亡(63)。令人意外的是親友過世,帶給人們壓力感受排在婚姻生變之後,也顯示出婚姻感情品質是影響人們生活品質感受最首要條件,這也是麗君老師將感情生變比喻成癌症之故。外遇婚變事件帶來的痛苦、害怕,對生活未來無望,並不亞於人生中任何衝擊。
沒有人想要遇到不好的意外事件。但人生總有起伏,遇到「外遇」造成的病痛,我們該如何面對,如何從傷痛中走出。今天我們邀請麗君老師,和我們一起聊聊「外遇」關係的復合,遭遇事件後,該如何從傷痛中走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性,在華人社會文化和家庭中,一直是存而未現的主題。學校好像有教一點、感情、生活、日常無時無刻會碰到,但實際上接觸、經驗,都是靠自己去摸索嘗試。不會有人教你怎麼自慰、怎麼靠自己或伴侶獲得性高潮。和另一半在性事上遇到困難時,都只能道聽塗說或和密友討論。就算現在網路資訊多元,更因為碎片化和誇張化的網路特性,如色情影片、聳動性媒體報導,都會讓我們對性知識被誤導或建立錯誤價值觀。
陳巧翊是一名性議題跟伴侶關係專長的心理師,在諮商工作中協助伴侶和來談者探討性相關問題。讓我們聽聽巧翊如何從性和關係角度探討外遇和性議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身為聽眾的你與身邊男性相處時是一位甚麼性別角色,可能是女友、妻子、母親,或是你自己就是一名男性,你會怎麼形容這些人呢?石頭腦袋難溝通、壓抑情緒、很難懂、講話很直接有些刺耳、愛給建議、問題解決、情緒化、仇女厭女,這些可能都是我們在一些來諮商的伴侶身上,聽到他對男性另外一半的形容詞。光是和這些難相處的男性特質說話,生氣、受傷、消化自己的情緒都來不及了,哪有心情去了解這些男人在想什麼。
今天邀請張誌閔諮商心理師,和我們談談他在男性諮商工作中的經驗。
誌閔心理師長年服務於台灣矯正機關的男子監獄、看守所、戒治所,他觀察到這些男同學們,雖然與社會大眾有著成長經驗、階級經濟文化等差異性存在。但長久相處下來,觀察出特定華人男性文化經驗,同時發展一套與男性群體工作模式。讓我們來聽聽誌閔心理師的分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我們在工作、租房時都會有一段時間需重新簽訂契約,但面對感情,我們是否會在年底前審思重新簽訂核對,確認彼此明年要不要交往、是否同意彼此繼續走下去的意願?
石麗君 心理師 長年服務社區伴侶諮商,他觀察不分年齡、條件、經濟狀況,來進行伴侶諮商的來談者都有一個很常見的現象「關係僵化」。透過石麗君 心理師的分享,讓我們探討當關係陷入僵化阻滯時,該如何幫感情加溫,維繫這段關係。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是否曾與身邊男性親友溝通時感到挫折或無奈,覺得這些鋼鐵直男怎麼這麼難說話?
想要和他討論事情,卻帶著刻板印象、傳統價值觀、說教的態度,讓人難以親近和就事論事;看到他遇到挫折,想要關心或幫助時,他卻壓抑情緒裝作若無其事,甚至反過來指責你。這些僵化而自我疏離的男人,在生活中無所不在。可能是你的主管、父親、丈夫、男友,也可能是我們自己。
翊庭是一位曾在監獄服務的心理師,工作過程中遇過許多「傳統典範」下的男性。透過對這些服務對象的觀察,他看到這些「直男」們有許多相似之處。讓我們一起讀懂,男性隱藏在堅強盔甲背後訴說的心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是否曾懷疑過自己是不是高敏感族群?或是曾因為自己的高敏感特質而感到困擾。林聖峯臨床心理師以自身為例,走過早年不被理解否定的生命經驗,到對自我感到懷疑困惑。而今走上自我療癒這條路,以推廣和協助高敏感族群為天職。讓我們聆聽聖峯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以及如何幫助高敏感族群療癒自我。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感情中被騙色騙炮的事情,在身邊親友時有耳聞。最慘的是感情中留下陰影,那才是真的得不償失。我們都希望在感情路上一帆風順,但又怎能在被愛情蒙蔽雙眼時,看透對方是否別有用心,知道有甚麼未滿足議題需要由你替他填補?
是否困惑總是遇不到對的人?是否曾在幾段關係中遇人不淑?假使願意接納自己在感情中的議題,這堂體質調整課再適合你不過了。
深諳感情關係,服務許多在愛情受傷當事人的張宇傑諮商心理師,同時以自身經驗整理出渣男渣女經驗談。讓我們一起聽聽張宇傑 諮商心理師分享對吸渣體質的認識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近年來,瑜珈成為生活中常見的運動休閒活動之一。瑜珈(Yoga)源於印度的一種身心修煉體系,其目的在於提升身體、心智和精神的健康與和諧。
我們在平日瑜珈鍛鍊中,較常著重在體態、動作、姿勢等外顯行為。然而,瑜珈除了帶來放鬆紓壓的幫助之外,其實也是療癒自我的一種途徑。
不知道你在練習瑜珈的同時,內心與情緒狀態如何?瑜珈帶給人們身體功能上調節,同時也在過程中獲得與自我共處的身心整合經驗。
林培欣是一名諮商心理師,也是一位瑜珈老師。長年投入在瑜珈帶領與心理諮商工作,培培老師將兩者整合為團體、身體工作的完全心理學實踐。讓我們透過培培老師的帶領,一窺瑜珈身心整合的奧秘。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每天忙碌疲憊工作中,不知道你曾否問過自己為了甚麼辛苦?到底是工作累還是心累,加班到好晚的時候早就分不清楚了。
步入社會及久經職場打滾的你我,工作必然是不快樂的嗎?你有真正找到在工作中,最讓你在意與重視的東西嗎?讓我們與 辛宜娟 諮商心理師一起探討,
『生涯價值觀』如何對我們的職涯造成影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我們很常在企業內訓,或是坊間課程聽過NLP。它被廣泛運用在人際溝通、企業訓練、心理學的領域。好像帶有一點情感覺察,再多一點神經語言,甚至還有一些潛意識投射?
不知道你對NLP印象是什麼?廖莉彣心理師是NLP高階執行師,同時也是美國NGH催眠治療師。他結合NLP及催眠實務技巧應用在諮商工作中,讓我們聽聽莉彣怎麼將這兩種不同專業交織成美麗的語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高敏感?或是曾覺得自己具備高敏感特質呢?2017年《高敏感是種天賦》熱銷全球,高敏感(Highly Sensitive People,HSP)一詞也開始廣為人知。
高敏感(HSP)由美國精神分析學者伊蓮艾融博士(Dr. Elaine Aron)在1996年所提出。高敏感族群容易因外在環境刺激而出現不適感,幾乎所有不舒服的感覺都會被放大。例如,他們待在太多刺激的環境中就想逃離、對於短時間內要應付很多事感到煩躁、很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影響、不喜歡犯錯、容易自責等。
如果你曾經思考過自己是否有高敏感特質,或是覺得自己有符合高敏感的敘述,那麼讓我們透過服務高敏感族群的林聖峯臨床心理師,了解如何與高敏感相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從小在美國長大的子慧,接受美國心理諮商碩士、婚姻與家庭治療師的訓練。他所接觸的環境文化和台灣有甚麼不同,又怎麼會想回台灣工作呢?透過子慧的分享,讓我們看見跨文化經驗的心理師成長脈絡。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在某種程度上,專不專心不僅是態度,更是一種能力,是駕馭自己注意力的能力。尤其是在有其他干擾的情況下,能夠不受影響,集中註意力於特定方面的能力。既然是能力,就可以嘗試通過訓練和學習來培養,在最近的10年裡,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和改善對催眠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人在面對生病和死亡,會是怎麼樣的心情,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心理師又在生與死之間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讓我們透過惠君老師分享娓娓道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很多人都以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只有小孩子才會有,長大之後就會自己慢慢好,但其實不治療的ADHD孩子有5成到長大之後,還是會存在這一些症狀;這些「不專心」帶來的困擾,隨著面對的人事物越來越複雜,會漸漸的暴露那些被忽略的問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心理諮商的方式並非只有個人,而是也有伴侶諮商、家族諮商等兩人以上的諮商方式,通常這種時候,我們主要就是以處理關係、讓無論是身為伴侶、父母或子女的角色,都可以自在的在關係中有安全的位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