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学而篇第十三章
Update: 2023-06-29
Description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它的白话文是这样的。有子说:“与人约信,尽量合乎道义,说话才能实践。谦恭待人,尽量合乎礼节,就会避开耻辱。施恩于人而不失去原有的爱心,也就值得尊敬了。”
与人约信,比如我与你有约定,须尽量合乎道义,说话才能实践。如果约定的事情不合道义,将来很难做到。所以,有子说,和别人约定任何事情最好合乎道义。所谓道义,就是合乎正当性。这样才能实践。
再则谦恭待人,尽量合乎礼节,就会避开耻辱。我们有时候强调谦虚,要恭谨,但是如果没有按照礼节适度来约束,恐怕反而会遭人嘲笑,或被看不起,因为太恭谨了,太恭顺了。到时候变得完全没有自己的原则或者立场,这样和别人来往,对方怎么能看得起我们呢?自己都放弃了自己的原则。所以,和别人相处时虽然要谦恭,但是要用礼来节制,这与前面所说的“礼之用,和为贵”相互配合。
最后一句,“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意思是说,施恩于人,而不失去原有的爱心,这样就值得尊敬了。说的是,当我们施恩于人的时候,对别人做好事,很可能会失去原有的爱心。比如我们在社会上会看到有些人捐款帮助别人,开始是很有诚意,帮久了之后便失去爱心,变成例行公事。所以,有子强调当施恩于人的时候不要失去原有的爱心,这样就值得尊敬了。
这三句话,都讲与别人相处的关系,第一句讲朋友之间守信用;第二句讲对长辈要恭敬;第三句讲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这个时候不能失去爱心,这样就值得尊敬了。
有子讲的话一定对吗?很多时候他自己也没有把握,但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学生都很用功,也都立志向上,所以,我们参考一下是没错的。但是念的时候一定要警醒,这是有子的话,不等于是孔子的话。
它的白话文是这样的。有子说:“与人约信,尽量合乎道义,说话才能实践。谦恭待人,尽量合乎礼节,就会避开耻辱。施恩于人而不失去原有的爱心,也就值得尊敬了。”
与人约信,比如我与你有约定,须尽量合乎道义,说话才能实践。如果约定的事情不合道义,将来很难做到。所以,有子说,和别人约定任何事情最好合乎道义。所谓道义,就是合乎正当性。这样才能实践。
再则谦恭待人,尽量合乎礼节,就会避开耻辱。我们有时候强调谦虚,要恭谨,但是如果没有按照礼节适度来约束,恐怕反而会遭人嘲笑,或被看不起,因为太恭谨了,太恭顺了。到时候变得完全没有自己的原则或者立场,这样和别人来往,对方怎么能看得起我们呢?自己都放弃了自己的原则。所以,和别人相处时虽然要谦恭,但是要用礼来节制,这与前面所说的“礼之用,和为贵”相互配合。
最后一句,“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意思是说,施恩于人,而不失去原有的爱心,这样就值得尊敬了。说的是,当我们施恩于人的时候,对别人做好事,很可能会失去原有的爱心。比如我们在社会上会看到有些人捐款帮助别人,开始是很有诚意,帮久了之后便失去爱心,变成例行公事。所以,有子强调当施恩于人的时候不要失去原有的爱心,这样就值得尊敬了。
这三句话,都讲与别人相处的关系,第一句讲朋友之间守信用;第二句讲对长辈要恭敬;第三句讲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这个时候不能失去爱心,这样就值得尊敬了。
有子讲的话一定对吗?很多时候他自己也没有把握,但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学生都很用功,也都立志向上,所以,我们参考一下是没错的。但是念的时候一定要警醒,这是有子的话,不等于是孔子的话。
Comments
In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