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学而篇第十章
Update: 2023-06-22
Description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它的白话文是这样的。
子禽问子贡道:“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必然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是求来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
子贡道:“老师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是靠这些德行而得到的。老师获得的方法,大概与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本章是通过子禽与子贡的问答,从侧面反映出了孔子光辉的人格。子贡对孔子的评价中,带有学生对老师的敬仰之意,也客观地道出了孔子修养境界的高低。看似简单的五个字,却是儒家做人做事的精要所在,孔子也是基于此才取信于各诸侯国的。
政事是一个国家的核心问题,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以及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与每个人都有关联。所以,各国政治及经济情况,被不少统治者视为国家机密,一般人很难知晓。孔子所到之处,却能很快了解到各国的政治动向,子禽很奇怪,故有此问。子贡没有正面回答子禽的问题,而是描述了夫子的人格风采,从另一个侧面给出答案。子贡认为,夫子的人格已经达到极高的境界,各诸侯国的君主,不管对他的政治观点赞不赞同,但对他积极求治的善意,还有他的崇高品德是高度赞同的。所以,这些国君对孔子是高度信任的,愿意向他公开国家机密,乐于和他探讨如何安邦定国。孔夫子得闻各国政务,了解各国实情,靠的是做人的修养。
孔子的修养主要体现在五点:
第一,“温”是温和的意思,不粗暴,不刻薄。哪怕一个人做了错事,也不迫切要求他立马改正。不盛气凌人,好好待人,自然会吸引众人,谁会和一个和善平易的人对抗、顶撞呢?
第二,“良”是善良而正直,一个心性光明良善且正直的人,你会愿意把你所知道的与其分享,不用担心他到处传播,不用害怕他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不用费劲心思揣测他的说话意图,因为他怎么说就怎么做的。
第三,“恭”是庄重恭敬,不傲慢。一个再优秀的人,也有你不懂的事,所以要保持谦卑的姿态。 孔子周游至卫国,卫灵公问打仗怎么打。孔子说:“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也就是说,打仗这件事情我从来不会,我只会研究祭祀那点事。其实很多优秀的人即使你讲了他已知道的事,他也不会表现出“这我早已知道”的傲慢或不耐烦,这就是“恭”。
第四,“俭”指节俭克制,不奢(shē)靡、不放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享富贵而不奢靡,居高位而不放纵,若得胜而不骄傲,若失败也不气馁。
第五,“让”是谦让,不骄傲,不争名夺利。不要别人说话的时候恨不得插上一嘴,不要做事太满,凡事留有余地,不要为名利迷失自己。
温、良、恭、俭、让是孔夫子身上最重要的品德,也是其始终活在后人心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子也有云: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后。这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做人谦退无争,反而令众人尊重,孔夫子本人不就是这句话最好的映射吗?当今时代,我们尊敬孔夫子这样的圣人,同样也向往成为这样的人。
君子居易以俟(sì)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很多人在快进程的发展中迷失了自己。我们可以学习圣人的温、良、恭、俭、让,活好当下,每天做一些正向积累,一点点进步,然后慢慢等待命运的安排。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它的白话文是这样的。
子禽问子贡道:“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必然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是求来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
子贡道:“老师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是靠这些德行而得到的。老师获得的方法,大概与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本章是通过子禽与子贡的问答,从侧面反映出了孔子光辉的人格。子贡对孔子的评价中,带有学生对老师的敬仰之意,也客观地道出了孔子修养境界的高低。看似简单的五个字,却是儒家做人做事的精要所在,孔子也是基于此才取信于各诸侯国的。
政事是一个国家的核心问题,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以及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与每个人都有关联。所以,各国政治及经济情况,被不少统治者视为国家机密,一般人很难知晓。孔子所到之处,却能很快了解到各国的政治动向,子禽很奇怪,故有此问。子贡没有正面回答子禽的问题,而是描述了夫子的人格风采,从另一个侧面给出答案。子贡认为,夫子的人格已经达到极高的境界,各诸侯国的君主,不管对他的政治观点赞不赞同,但对他积极求治的善意,还有他的崇高品德是高度赞同的。所以,这些国君对孔子是高度信任的,愿意向他公开国家机密,乐于和他探讨如何安邦定国。孔夫子得闻各国政务,了解各国实情,靠的是做人的修养。
孔子的修养主要体现在五点:
第一,“温”是温和的意思,不粗暴,不刻薄。哪怕一个人做了错事,也不迫切要求他立马改正。不盛气凌人,好好待人,自然会吸引众人,谁会和一个和善平易的人对抗、顶撞呢?
第二,“良”是善良而正直,一个心性光明良善且正直的人,你会愿意把你所知道的与其分享,不用担心他到处传播,不用害怕他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不用费劲心思揣测他的说话意图,因为他怎么说就怎么做的。
第三,“恭”是庄重恭敬,不傲慢。一个再优秀的人,也有你不懂的事,所以要保持谦卑的姿态。 孔子周游至卫国,卫灵公问打仗怎么打。孔子说:“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也就是说,打仗这件事情我从来不会,我只会研究祭祀那点事。其实很多优秀的人即使你讲了他已知道的事,他也不会表现出“这我早已知道”的傲慢或不耐烦,这就是“恭”。
第四,“俭”指节俭克制,不奢(shē)靡、不放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享富贵而不奢靡,居高位而不放纵,若得胜而不骄傲,若失败也不气馁。
第五,“让”是谦让,不骄傲,不争名夺利。不要别人说话的时候恨不得插上一嘴,不要做事太满,凡事留有余地,不要为名利迷失自己。
温、良、恭、俭、让是孔夫子身上最重要的品德,也是其始终活在后人心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子也有云: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后。这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做人谦退无争,反而令众人尊重,孔夫子本人不就是这句话最好的映射吗?当今时代,我们尊敬孔夫子这样的圣人,同样也向往成为这样的人。
君子居易以俟(sì)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很多人在快进程的发展中迷失了自己。我们可以学习圣人的温、良、恭、俭、让,活好当下,每天做一些正向积累,一点点进步,然后慢慢等待命运的安排。
Comments
In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