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论语精读|每周几分钟共读儒家经典【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篇第十二章
【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篇第十二章

【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篇第十二章

Update: 2023-06-28
Share

Description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知,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它的白话文是这样的。有子说,礼在应用的时候以形成和谐最为可贵,古代帝王的治国作风就以这一点最为完美,无论小事大事,都要依循礼的规定。遇到有些地方行不通时,如果只知为了和谐而求和谐,没有以礼来节制的话,恐怕还是成不了事的。

古代周公制礼作乐,礼与乐本是两件事。我们讲到“五经”,有礼、乐,“六艺”也有礼、乐。“礼”强调人与人之间长幼尊卑的行为规范,所以一谈到礼节,就包括礼仪、礼貌,要分清楚谁是长辈,谁是晚辈,谁是老师,谁是学生,谁是官员,谁是百姓。这样才能够有一个规则,让大家来构建秩序。“乐”是强调和谐。大家在一起,唱歌、听音乐演奏,情感可以调和。有时候一群人听某些歌曲,大家听了之后就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出现时便觉得情感非常协调,不再计较平常的恩恩怨怨,所以音乐的作用要配合礼仪。“礼”代表区分,“音乐”代表能够协调,有互相搭配的作用。
“礼之用,和为贵”,表明有秩序,才能够和谐。一个社会如果缺乏秩序,缺乏礼的规范,那就是假的和谐,无法持久。没有秩序,谈和谐只不过是混淆身份、角色,那不是真正的和谐。真正的和谐是有秩序的,所以“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很有道理。有子也知道,这话会引申出一些不同的想法,所以他才会接着强调古代帝王的治国作风有礼乐,形成和谐。“先王之道斯为美”,美代表很合理想、很值得欣赏。我们欣赏先王之道,就因为它有秩序,运行非常和谐。一个社会,大家都有礼让的风气,既能够遵守规定,又凡事退让一步,这样的社会当然是非常理想的。接着说,小事、大事都按照礼的规定。遇到行不通时,如果只是为了和谐而求和谐,那绝对更行不通。人和为贵,并非希望大家都不要吵,把问题放在一边,这样是和稀泥,等于让大家不要坚持原则,都不要提意见,都做好好先生。这样没有正义,没有善恶是非的分辨,那将来谁还愿意行善避恶呢?所以,有子知道不能为了和谐而和谐,和谐要用礼来节制,所以礼的本意就是要有适当的节制,它代表规范。若没有以礼来加以节制,恐怕还是成不了事。
Comments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篇第十二章

【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篇第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