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5.从价值观、战略、竞争来深度看看腾讯
Description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从价值观、战略、竞争来深度看看腾讯。来自船长德雷克。
前段时间对腾讯进行了深度底层思考,我将从三个关键维度,带大家梳理核心内容:一是回溯腾讯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观迭代与文化演变,解析其用户导向的底层逻辑;二是聚焦腾讯未来的战略布局,探讨游戏、AI等核心业务的增长空间与规划方向;三是复盘腾讯与字节跳动的竞争态势,剖析双方在组织模式、管理机制上的差异与博弈焦点。
首先,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腾讯的价值观。腾讯的价值观是什么?文化是怎么演变的?
腾讯的公司价值观会根据社会环境与战略方向而调整变化:2003年腾讯作为初创公司,致力于“成为用户依赖的朋友,成为快乐活力的大学,创立一流的互联网公司”。
2005年腾讯初步找到盈利方式,将公司愿景提升至“通过互联网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的格局与高度。
2019年腾讯提出企业文化的3.0版本:“用户为本,科技向善”,决定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腾讯在此时已经意识到对于企业而言,与社会的关系和对社会的价值是最重要的。
这一意识的形成比普遍的互联网巨头平均早一到两年,其背后的原因在于腾讯不仅经历过扩张周期,更经历过紧缩周期,在挨打的历史中养成了抗体,对企业边界产生了更深刻的认。
2021年腾讯进一步提出:“可持续的社会价值创新”,以更长期的视角贯彻“科技向善”。
但现如今,很多企业都有KPI考核,长期会让中层管理和员工KPI考核导向,而忘了用户导向,那么腾讯是如何保持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KPI只是推动和落实企业文化的工具,关键在于企业文化本身,且好的KPI设置可以兼顾长期与短期目标以及用户价值。如果一些互联网公司处于比较急功近利的阶段,则很可能将KPI构成中的短期收入权重设置过高,而忽略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留存度等长期指标,就有可能导向不好的企业文化。腾讯是互联网企业中利润最稳、短期压力最小的,相应的KPI考核标准就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最长线、最注重用户长期体验的。腾讯因KPI压力而导致其忘记用户导向的风险不大。
腾讯过去的一个标志就是把赛马作为企业文化,以往有非常经典的案例,微信与QQ,王者荣耀大战,吃鸡大战等!腾讯现在还有内部赛马机制吗?如果没有这个机制,还能否保持内部产品团队之间的竞争方式与新陈代谢?
赛马的本质是在目标战略赛道投入成倍的冗余资源去力求跑赢这个赛道,但一方面,腾讯目前不存在非常急切的战略赛道;另一方面,真正想要跑赢的赛道没有冗余资源,比如大模型赛道本身就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所以赛马目前不是最好的新陈代谢方式。
那么目前是否有更好的新陈代谢方式呢?一方面,腾讯很多业务开始取胜,随着新的战场被创造,就会有新的强势物种出现,比如三角洲行动最近的火热,姚远团队就会成为整个游戏业务管理者的标杆和鲶鱼,未来有很好的进步空间;另一方面,腾讯作为30年的企业,虽然在努力但新陈代谢但确实有一定难度。
当现有高层管理者退休后,腾讯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如何传承?现有的用户至上文化是否会被稀释?
接班人在未来可能成为问题,但至少在5年内不会是腾讯的问题:预测马化腾十年后不会退休,即便不做CEO也会是董事会主席,作为控股股东。
根据大量的案例和理论研究,好企业产生重大战略风险通常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创始人变更为职业经理人;第二,环境发生显著变化。腾讯这两点出现变化的可能性不大,未来五年公司治理都不会有太大风险。只要马化腾作为控股股东,用户导向的企业文化就大概率不会被稀释。
聊完企业价值观,我们再来看看公司战略规划是怎么做的?腾讯未来的战略规划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科技行业对于十年的长期规划非常敏感,市场瞬息万变,需要根据反馈实时调整和变动,长期难以预测,所以集团的公司层面不存在十年的长期规划。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不会变”:底层价值上:科技向善、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企业价值观,腾讯将“努力探索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更良性的互动”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业务方向上:社交与内容是腾讯的两个主要的努力方向,社交方面,微信已经达到了国内基础设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