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47 从耳熟能详的教育误区,看何时能从“全面对标”走向真正引领
Description
科技离不开教育,但可惜的是,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始终被无数看似无比正确、实则荒谬至极的说法所误导。
第 142 期节目,已经拆解了“书包房”和“小升初择校”这两个最常见、也最具误导性的认知误区。这一期,我们把视角进一步收窄到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来聊聊那些家长们耳熟能详、被无数人重复,却很少有人真的思考和推敲一下的说法——我们一起看看这些说法到底荒谬在哪里。
01:13 我们先从第一个最常见的说法开始,“英语是最容易赶上的学科。”
04:21 初中家长们对孩子的数学、物理、语文焦虑的比比皆是,甚至对道法焦虑的都有,但唯独很少有对英语焦虑的。
05:40 英语的难度无外乎是语法、阅读理解和作文。
05:52 而语法之所以难,无外乎是从第一天开始学的时候,就对语法规则背后的含义不了解,因为很少有学校和机构的老师能够真的讲清楚。
06:14 疯狂英语的李阳批评董宇辉的英语演讲,“发音奇怪,还有语法错误。”,而董宇辉居然还出来道歉
06:28 他这个道歉也再次说明,国内英语教学和学习方法,只能够应对一时的考试,应试之后就全忘了。
06:50 过去真的很难,在3年前,这都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但现在不一样了。
07:15 你能对大模型提多少问题,你就能够搞清楚多少本质的东西。
08:06 当学会了用AI去提问,根据AI的回答,再不断的提问去学习,那阅读理解能力自然就上来了。
09:00 说完了第一个耳熟能详的荒谬说法,我们再来看第2个,排名不分先后,就是“要提前学。”
09:10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前学”这种歪风已经是那些对子女教育高度重视、且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的共识了。
09:47 提前学本质上是机构最有效的营销工具和焦虑放大器。
0:55 这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一种“学得好”的直观的感受,所谓的“成功是成功之母”。
11:31 选择“提前学”的家长,很多心理上都抱着“提前学了,就是对那些没有提前学的的降维打击”的想法
12:20 在那些复杂度还不高的课程上,比如初中的物理,没有提前过学的孩子,只要认真完成了学校布置的课后练习,同样可以考得高分儿。
12:41 而对于有难度的学科,比如初中数学,提前学的,也并没有取得实质的优势。
14:18 学习上出了任何的困难和状况,“报个班儿”几乎是家长们的唯一解。
14:51 目前市面上的AI大模型,无论是国内的还是美国的那几个顶流,在解初中数学压轴题方面的能力,并不比海淀那些一个课外班儿都没上过的孩子要高出哪怕一点点。
15:44 在说办法的同时,也该说第三个耳熟能详、被无数人重复的并没有太大效果的做法,”报个班儿“。
16:52 通过亲自动手去解或者揣摩别人的解决方法,来训练自己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这样的训练的过程跟AI获得泛化能力一样。
17:40 自己独立思考不够,最多也只能背下来老师讲过的解法,这些解法并不能让自己有泛化能力。
17:47 而这个泛化能力,就是最终在考场上数学成绩区分度的来源,也是舞台上表演的机器人和能走到真实场景中的机器人的区别。
18:08 一届届的学生在单向接收、模仿与借鉴中,被塑造成了几乎同质的模样。
18:16 走入职场之后,这些习惯又被进一步放大,最终演变成个人与公司层面的结构性的内卷。
19:48 而只有这样的创新,才能让中国的科技公司,从“全面对标”、“致敬”,走向真正的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