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10:快打旋風到桌球教父|莊智淵33年從球場到人生的3個領悟
Update: 2021-02-14
Description
天下獨立評論報導: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86/article/10508
【節目時間軸】
0:00-5:00 |開場,桌球相關介紹,莊智淵選手介紹
5:00-10:00 |如何維持良好體態體能及心態
10:00-1400|對於自己各種身分的想法
14:15-27:18 |桌球上的訓練培養
27:18-29:53 |桌球教會我的做人道理
30:00-40:58 |桌球的球技
40:58-53:40 |現在對桌球比賽的想法
53:40-60:12 |遇到挫折時的信念及準則
60:25-66:50 |對桌球產業的想法
66:50-71:25 |桌球之路上的深刻印象
71:25-73:40 |對家人的感恩
73:55-84:00 |總結:莊智淵的下一步規劃
【節目介紹】
40歲的莊智淵坐在錄音室,話不多,客氣靦腆,喜歡思考,留著一臉的絡腮鬍,說話有低沉的顆粒感,談話間,不時有像哲學家式的反問口吻,兩個小時的訪談一直變換身體的姿勢,好像內心有個騷動的靈魂,渴望分享自己的真實。
20年前,莊智淵以快打(速度快、啟動快、銜接快)加上高質量的反手功夫行走江湖,拿下世界桌球男子單打第三名的好成績,結婚生子後,隨著各種生活壓力與賽事波動,但依然不減台灣桌球教父的風采;在場上,他能精準掌握賽事節奏,打出自己的旋風,在場下,他投入教練教學,蓋球館,希望能影響更多喜愛桌球的人。
「如果要我回頭看這一生的成就,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還能夠陪伴家人跟孩子,我就很滿足,很開心了。」莊智淵一邊說,一邊笑著回憶,那種有家人依靠的幸福感,全寫在他的臉上。
極少接受媒體專訪的莊智淵,這次由小燕姐介紹願意接受「空中荃運會」專訪,在錄音室裡,他用聲音訴說自己經歷的成長與掙扎,總結出桌球帶給他的3個人生體會,期待有人能傳承,能比他更好。
體會一、訓練很苦,為何能堅持至今?莊智淵:「答應自己就要做到,要做就把它做好。」
談到對比賽輸贏的想法,贏球積分好大家拍拍手,輸球很痛苦只能摸摸鼻子走,莊智淵說:「那是外人的看法,但其實輸球跟贏球,能得到的東西是一樣多的。」莊智淵描述自己在外人看來,是個半夜起床上廁所時想到動作,就會開始揮拍或跑到球館訓練,聊天到一半如果有靈感就會起身打球的人,外人看他打球成癡,其實他自己也曾經歷一段「#找回興趣跟初衷」的過程。
「我7歲半開始打球,我也很喜歡桌球,但是當你的興趣變成工作時,人一定會有倦怠感。我自己的歷程其實是從打興趣、開心打球,走到職業選手工作,又再回到興趣的過程,一路上,枯燥跟痛苦是必經的路,那段時間,我也是要逼自己到球館練習,很煎熬;別人看我是球癡,是天生就喜歡,其實我只是答應了自己要練球,就認真把它練好,不想要無所謂或是欺騙自己而已。」莊智淵真誠坦露自己走過的苦,但卻也是這段痛苦的滋養,才有今日的桌球教父。
體會二、桌球「關鍵分」的 刻意練習,學習從負面高壓的環境中奪回選擇權
桌球比賽雙方比數相同,9比9、10比10的關鍵分時,該如何不怯場,冷靜想戰術,且情緒不會波動呢?
莊智淵說:「關鍵分是可以刻意訓練的,教練要為選手創造一個場景跟氛圍,讓選手熟悉關鍵分的情境感覺,比如說旁邊要站人、揮舞手臂影響他,並且要發出聲音,並且教練要模擬比賽失誤的情境或是關鍵點,然後要求選手強行依照指示去回應,如果沒有做到就要罰跑1萬公尺,用強行的環境要求訓練選手,刻意練習才有機會真的突破。」
說起來容易,但很多「練習型」的選手遇到比賽時的關鍵分壓力就完全不行,但莊智淵的處理方式讓我想到跟管理學大師史蒂芬‧科維在The 7 Habits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到的主動積極的法則不謀而合。
如何從負面高壓環境中奪回選擇權?不被環境左右,化被動為主動的3個方法,史蒂芬‧科維認為:首先,在刺激和回應之間先給自己時間思考,不要用直覺反應;接著要用積極的語言替代消極的語言,掌控自己情緒;最後,減小關注圈,擴大影響圈,有時候我們關注的事情是個人無法改變的,這時候要記得提醒自己,把專注力放回自己可以影響的圈子上,做自己可以改變的事情,改變就會真的發生。
這三個方法跟莊智淵強化選手「關鍵分」時的心理素質方式不謀而合,雖然選手個性有別,保守的人跟積極的人引導方式各不相同,但針對關鍵分的刻意練習,將動作切割成小單元,有意識的反覆修正,才能持續進步,贏的更輕鬆。
體會三、運動員要發揮自己的強項,不要想把弱項補起來,因為再怎麼補它都不會比你的強項來的強
運動表現像心律有高有低,2002年是莊智淵競技水平較高的一年,但隨之而來6年的下滑,究其原因,莊智淵說:「當時我反手比較好,所以一直想要去強化跟訓練我比較弱的正手,結果從2003年到2009年我失去一個系統性的得分手段,贏不知道怎麼贏的,輸不知道是怎麼輸的,因為一直在調整,世界排名看起來沒有太差,但我知道自己已經在往下掉;我用6年的時間繞了一條遠路才終於明白,人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強項,不要試圖去補自己的弱項,因為弱項再怎麼補,都不會比你的強項來的強。」
6年歸結出來的總結,刻苦銘心。原來現在的桌球教父在年輕時也曾體會過連輸的壓力,好像對方球一發過來就肯定打不進去,好像只要能走的進球場,能夠贏上一分球都是奢求,莊智淵形容當時的自己:「#我只能拼命的去掙扎,把目標設小一點,再小一點,只要我能夠站上場,失誤沒有關係,我就慢慢的去累積,在局跟局之間累積,然後不斷的去掙扎,再掙扎,慢慢前進…」
訴說這段經歷時,我看見智淵緩緩的吐了一口長氣,現在的體悟都是對當時掙扎的領悟,他的體會像極了查理‧芒格的提醒:「如果知道我會死在那裡,那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運動如是,工作、交往、生活、創業亦如是,逆向思考,別再執著於補強劣勢弱項,而是在優勢強項上大膽嘗試,只要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弱項,「明白弱項」其實對運動員是最棒的禮物。
在運動場上,團結很有力量,孤單也有它安靜的力量,莊智淵形容孤單一個人其實很酷,一路走來一個人也很苦,但好在莊智淵有懂他的家人,能夠讓球館的孩子們開心,看見家人的笑容,就是他最幸福的事。訪談到最後,智淵輕鬆轉著椅子跟我互動開玩笑,像個永遠熱愛乒乓球的大男孩,永遠認真,永遠誠實,因為真誠本身就是讓他能堅持在球場上唯一的路。
#台灣桌球教父莊智淵
邀請你一起來聆聽運動員的生命故事
關注運動場外,運動員身上的生命感動
.
▍空中荃運會粉絲團:www.facebook.com/joeyradioonair/
▍運動生涯教育學院共同創辦人:ctoacademy.org/about
▍最新文章:運動視界名人堂作家 www.sportsv.net/authors/JoeyTseng
▍天下評論網:曾荃鈺專欄 https://opinion.cw.com.tw/search/doSearch?keyword=%E6%9B%BE%E8%8D%83%E9%88%BA
▍《空中荃運會》Podcast所有過去節目收聽
‧ Himalaya:www.himalaya.com/chuanyu
‧ Apple Podcast:reurl.cc/pdRKYl
‧ SoundCloud:reurl.cc/yZaKDl
‧ Spotify:reurl.cc/7Xqm39
【節目時間軸】
0:00-5:00 |開場,桌球相關介紹,莊智淵選手介紹
5:00-10:00 |如何維持良好體態體能及心態
10:00-1400|對於自己各種身分的想法
14:15-27:18 |桌球上的訓練培養
27:18-29:53 |桌球教會我的做人道理
30:00-40:58 |桌球的球技
40:58-53:40 |現在對桌球比賽的想法
53:40-60:12 |遇到挫折時的信念及準則
60:25-66:50 |對桌球產業的想法
66:50-71:25 |桌球之路上的深刻印象
71:25-73:40 |對家人的感恩
73:55-84:00 |總結:莊智淵的下一步規劃
【節目介紹】
40歲的莊智淵坐在錄音室,話不多,客氣靦腆,喜歡思考,留著一臉的絡腮鬍,說話有低沉的顆粒感,談話間,不時有像哲學家式的反問口吻,兩個小時的訪談一直變換身體的姿勢,好像內心有個騷動的靈魂,渴望分享自己的真實。
20年前,莊智淵以快打(速度快、啟動快、銜接快)加上高質量的反手功夫行走江湖,拿下世界桌球男子單打第三名的好成績,結婚生子後,隨著各種生活壓力與賽事波動,但依然不減台灣桌球教父的風采;在場上,他能精準掌握賽事節奏,打出自己的旋風,在場下,他投入教練教學,蓋球館,希望能影響更多喜愛桌球的人。
「如果要我回頭看這一生的成就,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還能夠陪伴家人跟孩子,我就很滿足,很開心了。」莊智淵一邊說,一邊笑著回憶,那種有家人依靠的幸福感,全寫在他的臉上。
極少接受媒體專訪的莊智淵,這次由小燕姐介紹願意接受「空中荃運會」專訪,在錄音室裡,他用聲音訴說自己經歷的成長與掙扎,總結出桌球帶給他的3個人生體會,期待有人能傳承,能比他更好。
體會一、訓練很苦,為何能堅持至今?莊智淵:「答應自己就要做到,要做就把它做好。」
談到對比賽輸贏的想法,贏球積分好大家拍拍手,輸球很痛苦只能摸摸鼻子走,莊智淵說:「那是外人的看法,但其實輸球跟贏球,能得到的東西是一樣多的。」莊智淵描述自己在外人看來,是個半夜起床上廁所時想到動作,就會開始揮拍或跑到球館訓練,聊天到一半如果有靈感就會起身打球的人,外人看他打球成癡,其實他自己也曾經歷一段「#找回興趣跟初衷」的過程。
「我7歲半開始打球,我也很喜歡桌球,但是當你的興趣變成工作時,人一定會有倦怠感。我自己的歷程其實是從打興趣、開心打球,走到職業選手工作,又再回到興趣的過程,一路上,枯燥跟痛苦是必經的路,那段時間,我也是要逼自己到球館練習,很煎熬;別人看我是球癡,是天生就喜歡,其實我只是答應了自己要練球,就認真把它練好,不想要無所謂或是欺騙自己而已。」莊智淵真誠坦露自己走過的苦,但卻也是這段痛苦的滋養,才有今日的桌球教父。
體會二、桌球「關鍵分」的 刻意練習,學習從負面高壓的環境中奪回選擇權
桌球比賽雙方比數相同,9比9、10比10的關鍵分時,該如何不怯場,冷靜想戰術,且情緒不會波動呢?
莊智淵說:「關鍵分是可以刻意訓練的,教練要為選手創造一個場景跟氛圍,讓選手熟悉關鍵分的情境感覺,比如說旁邊要站人、揮舞手臂影響他,並且要發出聲音,並且教練要模擬比賽失誤的情境或是關鍵點,然後要求選手強行依照指示去回應,如果沒有做到就要罰跑1萬公尺,用強行的環境要求訓練選手,刻意練習才有機會真的突破。」
說起來容易,但很多「練習型」的選手遇到比賽時的關鍵分壓力就完全不行,但莊智淵的處理方式讓我想到跟管理學大師史蒂芬‧科維在The 7 Habits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到的主動積極的法則不謀而合。
如何從負面高壓環境中奪回選擇權?不被環境左右,化被動為主動的3個方法,史蒂芬‧科維認為:首先,在刺激和回應之間先給自己時間思考,不要用直覺反應;接著要用積極的語言替代消極的語言,掌控自己情緒;最後,減小關注圈,擴大影響圈,有時候我們關注的事情是個人無法改變的,這時候要記得提醒自己,把專注力放回自己可以影響的圈子上,做自己可以改變的事情,改變就會真的發生。
這三個方法跟莊智淵強化選手「關鍵分」時的心理素質方式不謀而合,雖然選手個性有別,保守的人跟積極的人引導方式各不相同,但針對關鍵分的刻意練習,將動作切割成小單元,有意識的反覆修正,才能持續進步,贏的更輕鬆。
體會三、運動員要發揮自己的強項,不要想把弱項補起來,因為再怎麼補它都不會比你的強項來的強
運動表現像心律有高有低,2002年是莊智淵競技水平較高的一年,但隨之而來6年的下滑,究其原因,莊智淵說:「當時我反手比較好,所以一直想要去強化跟訓練我比較弱的正手,結果從2003年到2009年我失去一個系統性的得分手段,贏不知道怎麼贏的,輸不知道是怎麼輸的,因為一直在調整,世界排名看起來沒有太差,但我知道自己已經在往下掉;我用6年的時間繞了一條遠路才終於明白,人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強項,不要試圖去補自己的弱項,因為弱項再怎麼補,都不會比你的強項來的強。」
6年歸結出來的總結,刻苦銘心。原來現在的桌球教父在年輕時也曾體會過連輸的壓力,好像對方球一發過來就肯定打不進去,好像只要能走的進球場,能夠贏上一分球都是奢求,莊智淵形容當時的自己:「#我只能拼命的去掙扎,把目標設小一點,再小一點,只要我能夠站上場,失誤沒有關係,我就慢慢的去累積,在局跟局之間累積,然後不斷的去掙扎,再掙扎,慢慢前進…」
訴說這段經歷時,我看見智淵緩緩的吐了一口長氣,現在的體悟都是對當時掙扎的領悟,他的體會像極了查理‧芒格的提醒:「如果知道我會死在那裡,那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運動如是,工作、交往、生活、創業亦如是,逆向思考,別再執著於補強劣勢弱項,而是在優勢強項上大膽嘗試,只要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弱項,「明白弱項」其實對運動員是最棒的禮物。
在運動場上,團結很有力量,孤單也有它安靜的力量,莊智淵形容孤單一個人其實很酷,一路走來一個人也很苦,但好在莊智淵有懂他的家人,能夠讓球館的孩子們開心,看見家人的笑容,就是他最幸福的事。訪談到最後,智淵輕鬆轉著椅子跟我互動開玩笑,像個永遠熱愛乒乓球的大男孩,永遠認真,永遠誠實,因為真誠本身就是讓他能堅持在球場上唯一的路。
#台灣桌球教父莊智淵
邀請你一起來聆聽運動員的生命故事
關注運動場外,運動員身上的生命感動
.
▍空中荃運會粉絲團:www.facebook.com/joeyradioonair/
▍運動生涯教育學院共同創辦人:ctoacademy.org/about
▍最新文章:運動視界名人堂作家 www.sportsv.net/authors/JoeyTseng
▍天下評論網:曾荃鈺專欄 https://opinion.cw.com.tw/search/doSearch?keyword=%E6%9B%BE%E8%8D%83%E9%88%BA
▍《空中荃運會》Podcast所有過去節目收聽
‧ Himalaya:www.himalaya.com/chuanyu
‧ Apple Podcast:reurl.cc/pdRKYl
‧ SoundCloud:reurl.cc/yZaKDl
‧ Spotify:reurl.cc/7Xqm39
Comments
In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