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食農搜查線-上下游EP123:走進丹娜絲颱風現場,看見農漁村的眼淚與互助,建立韌性未來
EP123:走進丹娜絲颱風現場,看見農漁村的眼淚與互助,建立韌性未來

EP123:走進丹娜絲颱風現場,看見農漁村的眼淚與互助,建立韌性未來

Update: 2025-08-24
Share

Description


7 月 6 日夜裡,丹娜絲颱風從嘉義布袋登陸,造成農損逾 32 億元。這集節目裡,《上下游》兩位記者楊語芸與林吉洋回顧一個月的採訪經歷:從蚵棚被毀、魚塭缺氧,到麻豆文旦幾乎全毀;從義竹、後壁的屋頂被掀、災民冒雨守家,到七股西寮的「風暴潮」淹水。還有災前鮮少被注意的議題──石綿瓦碎裂帶來的健康風險以及光電案場對偏鄉救災的影響。



節目也談到記者在現場的震撼與無力:目睹在黑暗裡用機車燈照明的水果攤、睡在塑膠椅上的阿嬤、撈不完的死魚,以及火災奪走長者性命的悲劇。然而,我們也記錄下了韌性與希望──青年農漁民號召帆布救災、匠師修復傳統瓦屋、善心人士提供貨櫃屋安置、民眾協助撿拾上萬公斤的落果。



回顧丹娜絲,我們不僅看見農村的傷痕,也看見社區互助的力量,以及重建必須超越補貼的思考。節目最後,還連結到莫拉克風災的經驗,探討台灣在一次又一次天災中,究竟學到了什麼、又遺忘了什麼。



這是一集帶著現場泥土氣味與災民心聲的對話,邀請你和我們一起回顧、反省,也一起思考:災後的台灣,要如何走向更有韌性的未來?



來賓:上下游新聞記者林吉洋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1:10 丹娜絲導致高農損,停電加劇養殖漁業損失

7:00 沒有屋頂的家,又遭逢風暴潮

12:10 強風吹垮溫室,吹出石綿危機

17:20 媒體在災情報導的角色

21:00 停電後被遺忘的阿嬤,光電場旁的火災

26:20 民間力量集結,捐帆布物資、修傳統屋瓦

30:40 修復路漫長,從零安置到貨櫃屋

34:40 莫拉克救災經驗傳承,重建基金該如何運用?

38:00 民團研討會自主反省,建立社區韌性

45:15 民間互助、善意循環,災民不孤單



本節目由《上下游新聞》團隊製作,歡迎小額贊助支持,讓我們製作更多好聽的節目。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丹娜絲颱風系列報導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mments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EP123:走進丹娜絲颱風現場,看見農漁村的眼淚與互助,建立韌性未來

EP123:走進丹娜絲颱風現場,看見農漁村的眼淚與互助,建立韌性未來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