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文學的異想世界EP144-從奧運賽事看「隱性潛能」
EP144-從奧運賽事看「隱性潛能」

EP144-從奧運賽事看「隱性潛能」

Update: 2024-08-07
Share

Description


「如果有人這輩子只看到這個作品,你會感到自豪嗎?」

「我的原動力是滿足自己,挑戰自己。別人怎麼批評不是我的原動力」。―安藤忠雄

李洋、王齊麟黃金男雙在巴黎奧運羽球奪冠時,我剛好讀了一本新書《隱性潛能》(Hidden Potential: The Science of Achieving Greater Things)。一本突破天賦極限的實證科學,證明了「地才」李洋完全不遜於「天才」王齊麟,臨場抗壓性和穩定度可能還更勝。

王齊麟188公分高頭大馬,相貌清秀,小學就重點培育,堪稱天才選手,同齡(1995-)稍嫌矮胖的李洋從身體條件到訓練環境都差一截,然而這個一度被認為沒有天賦的小胖哥,在高強度賽事中反而成為控場主心骨,穩住網前,讓王齊麟後場發揮扣殺優勢,二人搭配得天衣無縫,這呼應了《隱性潛能》論點,聰明(或有天分)的學得快,但專注力、自律能力、穩定力都是無法一眼見出的「隱性潛能」,我們的教育系統應改變過早淘汰的機制,提升較弱勢(大器晚成)孩子的機會。

《隱性潛能》的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青少年時曾是跳水選手,哈佛畢業,現為大學教授,寫過一本暢銷書《逆思維》。《隱性潛能》一書用許多生動的故事講解了「不可能」背後的「可能」。我們一般只看到天才運動員、音樂神童的先天優勢,卻低估了「隱性潛能」。此書提到來自美國最貧窮社區的西洋棋隊伍,如何「下剋上」擊敗頂尖名校?一個被下放小聯盟七次的受傷過氣投手,如何練出飄浮不定的蝴蝶球再度站上高峰?攀登非洲吉力馬札羅山意義何在? 原無勝算的肯亞鏢槍手,如何只靠YT影片勝過強大對手? 為何技術精湛的專家反而不會教? 為何喜劇演員需要練習寫劇本?為何馬友友說一天不宜練琴超過3-6小時?答案都在這本書中。

奧運賽事是強中強的競賽,小林同學(林昀儒)速度角度都已夠刁鑽了,沒想到在樊振東、瑞典莫雷加德、法國勒布朗輾壓之下,連四強都沒進去,證明桌球強度遠超想像。一般人或許無法站上運動巔峰,但讀懂《隱性潛能》十分必要,多少天賦是被埋沒了的,就像丹佐華盛頓(Denzel Hayes Washington)2011賓州大學畢典致詞說的:「當你臨終時,床邊會圍繞多少遺憾的鬼魂?那些都是沒來的及發揮的天賦」。

《隱性潛能》提到成年後仍可學新語言新技能,只要克服不適感,尷尬感。讓自己每天犯200個錯,犯錯會使你進步更快。追求完美至少有三錯,糾結細節、迴避失敗並浪費時間自責。不要追求完美,要接受缺陷,如安藤忠雄的清水模。卡住或停滯不動如陷入流沙時,要轉換道路。別怕犯錯,別人只會記得你的巔峰,不是低谷。

社會體制太重視履歷和過去成就,就會過早淘汰掉先天條件不佳者。說到這種「地才」,來自加拿大多倫多79歲搖滾老砲Neil Young (尼爾•楊,1945-))就是一個。算不上帥哥,自幼腦炎及癲癇,動作笨拙,身體跟音樂的節拍不搭調,他鼻音甚重,尖高又圓潤的聲音加上口琴吉他雙奏,節奏性與辨識度超強。哀怨蒼涼的口琴,頹廢的搖滾教父,李宗盛形容:「我從Neil Young彈琴感受到一件事…吉他不是伴奏用的,吉他是音樂家(或思想家)的另一個聲音」。1971年Neil Young《Heart of Gold》(黃金之心)自彈自唱就是這樣的極致:「I want to live, I want to give我要活著,我願意付出/I've been a miner for a heart of gold我一直是個發掘黃金之心的礦工/Is these expressions I never give? 是否因這些我從未給出去的表現/It keeps me searching for a heart of gold使我不斷的尋找這份初衷/ And I'm getting old而我逐漸老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EP144-從奧運賽事看「隱性潛能」

EP144-從奧運賽事看「隱性潛能」

張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