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9 在阿姆斯特丹寻找伦勃朗
Description
2024年的最后一站艺术之旅,让我们来到阿姆斯特丹,跟随“叙述者”伦勃朗,感受他的绘画和他生活的老荷兰。
17世纪上半叶,得益于全球海上贸易,荷兰共和国正进入“黄金时代”。消费——也包括艺术消费——成为市民生活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人们把油画和版画看做代表社会地位的商品,从权贵、富商,到海员、各行会的工匠,都甘愿为之花费巨资。
从家乡莱顿搬到阿姆斯特丹的伦勃朗,以其独特而生动的绘画风格,获得了大量的肖像画订单,也收获了更大的名声和不菲的收入。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创作于1632年
作为阿姆斯特丹绘画市场的“萌新”,一开始,伦勃朗在行事上还没有那么敢冒犯行规,创作以满足主顾的需求为主。《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是画家搬到阿姆斯特丹第二年的油画委托,画面上,他尽量让每个人物的脸部都落在光线照射的范围内,他还在画中留下了8个人物的名字——在肖像画风行荷兰的17世纪,能够让自己的名字留在画面上是订画者的最高要求。
不过很快,伦勃朗突出的绘画天赋和极高的受欢迎度让他懒得讨好平庸的市民主顾,也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以行活儿谋生的画师。他想要创作自己想要的艺术,为此不惜冒犯主顾们的自尊心和虚荣心。
《夜巡》,创作于1642年
《夜巡》是阿姆斯特丹的市民卫队委托伦勃朗创作的群像,每个卫队成员都付了100荷兰盾画金,希望在画面上有大致平等的露面机会,和“伟光正“的英雄气概。不过伦勃朗坚持自己的审美和创作技法(明暗法),他把这些人物安排在了一个即将出发去执行巡逻任务的戏剧性的场景里面,队员们围在队长弗兰斯·班宁·科克(Frans Banning Cocq)周围,位置错落,光线明暗如同舞台,有虚有实。
此举让伦勃朗得罪了市民上层,他被告上法庭,并受到舆论上的人身攻击,加之以画室学生代笔加大生产量的传言弥漫,他的画像生意逐渐冷落。伦勃朗生性挥霍,很快家境败落,入不敷出。
在人生的最后20年,伦勃朗失去了妻子,失去了社会名誉,还有曾经给过他世俗快乐的全部家产。从他最后一张自画像上可以看到,老年伦勃朗肥胖,臃肿,34岁以前那些自画像上的生机和神气,全都看不见了。
伦勃朗的自画像,28岁 VS 63岁
画家在1669年逝世,尸骨被人送到专门帮助掩埋穷人的西教堂,连一个标记都没有留下。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王卉,音频剪辑/译丹
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zhongdu@lifeweek.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