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0 在伦勃朗的莱顿,思考何为艺术的自由
Description
莱顿,一座安静到几近透明的城市,新旧运河不紧不慢流过市区。1606年,伦勃朗出生于此,他少年时在当地的拉丁文学校发现自己对绘画的兴趣,继而在一个名为斯瓦南布尔的画室里学习。
荷兰莱顿市中心的新莱茵河
莱顿市的冬天
1624年,18岁的伦勃朗被父亲送到阿姆斯特丹,拜师著名历史题材画家彼特·拉斯特曼。半年后,他回到家乡,和比自己小一岁的同学、绣花工的儿子利芬斯一起自组了画室,很快获得认可。直到1630年,在父亲去世后,伦勃朗才决定彻底搬去阿姆斯特丹生活。
青年伦勃朗,在莱顿的肖像画市场已颇具名气,他被家乡万般厚待和宠爱,“几乎每个见过他的人都称赞他是绘画天才”。1630年的伦勃朗,自画像中双眼盯视前方,目光炯然,野心勃勃,像是要把前运看到底透。
1630年伦勃朗自画像
如果将此时的伦勃朗和晚年贫困潦倒的画家对比,人们也许会问,是什么导致了命运的剧变?
表面看最直接的原因,是伦勃朗得罪了荷兰当时最为强势的市民阶级。《夜巡》事件中,伦勃朗的个性与不合惯例让他受到了市民阶级的上层——市民卫队的攻击,继而被告上法庭。除此之外,伦勃朗的命运转变,其实与整个荷兰艺术交易市场的形势变化也大有关联。自17世纪中期,荷兰绘画市场出现了严重的生产过剩,过量的画家与不成比例的需求,让画家严重“贬值”,除伦勃朗外,同时代的著名画家哈尔斯、菲尔美的生活也都陷入极端困窘之中。
而与伦勃朗几乎同时代的法国画家普桑、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供职于皇室,生活稳定且优渥,他们的创作自由受到一定限制,不过没有妨碍他们专注于艺术,成为伟大的画家,留下伟大的作品。这让人不禁思考,何为艺术的自由?
左:普桑 右:委拉斯开兹
匈牙利艺术史家阿诺尔德·豪泽尔在《艺术社会史》中也感慨于同样的问题:
“有的艺术家只有生活在自由环境中才觉得安全,但也有艺术家只有感觉安全的时候才能自由呼吸。”这是永无最好答案的选择。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王卉,音频剪辑/译丹
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zhongdu@lifeweek.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