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灯下漫谈EP5 与胡翼青老师漫谈|媒介如何决定我们的世界?“媒介本体论”的可能性
EP5 与胡翼青老师漫谈|媒介如何决定我们的世界?“媒介本体论”的可能性

EP5 与胡翼青老师漫谈|媒介如何决定我们的世界?“媒介本体论”的可能性

Update: 2022-03-04
Share

Description


熟悉麦克卢汉那句“媒介即讯息”或“媒介即延伸”的人,可能多少都会在当下媒介融合、新媒体矩阵、全媒体时代等新名词的包围下有一种恍惚之感——当我们在谈论“媒介”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似乎所有的事物、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都好像与媒介相关,却又囊括着极其复杂而相异的内在结构。这种“微妙的直觉”不无道理:在近十年传播学研究的视域中,媒介对于我们而言的“空气与水”;更确切地说——媒介决定了我们的生存境况。



在本季最后一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胡翼青教授,与我们一起讨论哲学取向传播学中媒介研究的各个学派、观点、洞见,与亟待解决的理论与方法论问题。也许“物质性”、“本体论”、“中介化”、“现象学”、“媒介入射角”等术语会将媒介研究装点得看似深奥而难以进入,但它们其实都脱胎于几代媒介学者对于我们生存境况真诚而执著的探索——当我们一齐屏住呼吸、向下深潜时,一定会着迷于传播学视角下瑰丽、奇妙、令人目眩神迷的理论世界。




本期主播



李逸帆,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在读



林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读,即将进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学习




本期嘉宾



胡翼青,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理论、传播思想史、媒介社会学等。出版有《美国传播学科的奠定:1922-1949》、《再度发言:论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等著作。合著有《美国传播思想史》、主编有《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等著作。




本期节目中你会听到



01’28 从芒福德到媒介环境学的“范式革命”



05’05 麦克卢汉:舞台、隐喻与传播学的母题



12’47 被“曲解”的麦克卢汉:成为描述工具的隐喻



16’19 媒介入射角对实证方法论的反思与超越



22’04 定义“媒介”:协调社会运转的“看不见的手”



26’48 媒介与中介:弥散、主动、结构的介质



32’36 思考“媒介物质性”:以媒介解读哲学史的潜能



41’51 媒介技术哲学对于主客体二元论的超越



46’21 斯蒂格勒媒介观的矛盾



49’26 被科学与工具性绑架的传播学研究



56’03 媒介与技术的边界何在?——我们“被抛入”媒介体系中



62’37 主体-结构之争与传播学的想象力



74’54 技术哲学的现象学解释范式



81’14 “此岸世界”的认识论与“彼岸世界”的本体论



85’15 完结之前:播客本身作为媒介




相关推介阅读论著(仅供参考)



埃尔基·胡塔莫、尤西·帕里卡-《媒介考古学》



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 - 《人民的选择》



保罗·莱文森 - 《手机》



贝尔纳·斯蒂格勒 - 《技术与时间》



贝尔纳·斯蒂格勒 - 《技术与时间》



车致新 - 《媒介技术话语的谱系》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 - 《留声机 电影 打字机》



<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
Comments 
00:00
00:00
1.0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EP5 与胡翼青老师漫谈|媒介如何决定我们的世界?“媒介本体论”的可能性

EP5 与胡翼青老师漫谈|媒介如何决定我们的世界?“媒介本体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