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8 从闺阁到楼上楼:阅读《山居杂忆》与《流俗地》
Description
一个马来西亚人,对百年前中国的闺阁生活产生好奇;一个中国人,却在马来西亚小说《流俗地》中,看见那些沉默、隐忍,却无比鲜活的马华女性。我们读《山居杂忆》,走进一个旧时千金的日常:她用压岁钱买地、等嫁妆等了四年,还在桂花糖里计算自己的婚姻价值。我们也读《流俗地》,看盲女古银霞如何在楼上楼之间生存、在五脚基之间摸索被爱的可能。
一南一北,一古一今,两段女性记忆的纹理竟如此呼应——绣娘的针线、祖母的偏爱、语言的隔阂、身心的创伤,乃至那一句“鸡皮贴不住鸭皮”的宿命叮咛。
这一期,我们一起追问:在漫长历史与迁徙之间,我们如何看见彼此。
本期关键词:黎紫书|流俗地|山居杂忆|马华文学|楼上楼|西湖醋鱼
关于《山居杂忆》
百年前的千金大小姐的生活:
04:14 《山居杂忆》这本书是一本百年前的名门望族的大小姐写的回忆录
09:43 丰厚的压岁钱:只给到10岁,但是足以买地
13:35 过去的浙江风俗:浅尝则止代表礼数周全
15:29 作者想念楼外楼的西湖醋鱼vs如今的西湖醋鱼
百年前的婚姻和婚礼:
18:16 西方人说结婚是爱情的坟墓, 东方人可能结婚则是爱情的开始
23:27 曾祖母的“双标”:为作者准备丰厚嫁妆以免被看轻,自家娶孙媳妇则劝诫孙子不必在意女方家嫁妆
27:06 全套嫁妆:一个都不能少(木器家具,床上用品,衣服,杯盘碗碟,金银首饰)
28:30 绣娘需要耗费4年绣嫁妆
28:57 结婚的桂花糖发了9万6千多粒
29:39 在北京故宫看到了和自家一样的竹篮
30:54 结婚到满月每天回门一次 ,怕不习惯在婆家的生活
百年前的风俗、葬礼与迷信
31:57 鸡皮同鸭皮贴不牢是什么意思?母亲为什么要给到女儿这个建议?
33:38 太婆在黄梅天做酱,用酱料的好坏来预测来年家道的兴衰
34:32 葬礼细节:穿戴麻布和如今马来西亚华裔丧礼习俗相似
34:43 女生不能剪发竟然是因为洗一次头,阴间母亲就要喝一次洗发水?
关于《流俗地》
38:27 《流俗地》 写的是怡保楼上楼的生活
39:42 主人公盲女古银霞:“手眼通天”的的士接线员
44:55 结尾的“温柔救赎”:爱人接受她的过往,她被看见并被接住
47:31 推荐《流俗地》的理由:认识东南亚的过程和古银霞认识世界的过程很像
47:57 从“five-foot way”到“五脚基”的顿悟, 一种属于“盲女”也属于旅人的探索方式
51:54 作家本人:从底层到马华文学的代表
主播:小舒&ChenC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