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历史学人Vol.108 昂贵的和平:《马关条约》签订始末
Vol.108 昂贵的和平:《马关条约》签订始末

Vol.108 昂贵的和平:《马关条约》签订始末

Update: 2025-11-16
Share

Description

播客大会活动预告

由单向街基金会携手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中文播客大会,将于11月29日在上海太平洋新天地观光厅举办。

本届大会主题“重塑与拓界”,议程及注册方式已经公布,更多活动详情,请关注单向街基金会公众号或者扫描以下二维码。

<figure></figure><figure></figure>

今年是《马关条约》签订130周年。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于日本,被迫签下「前所未有」的割地赔款条约: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赔款两亿两白银。这不仅是领土与财富的损失,更是一场“天朝上国”尊严的彻底崩塌。

谈判桌背后,是一场早已注定结局的较量。日军兵临城下,李鸿章带着光绪面谕的割地权限赴日,却不知大清最机密的电报已被日方破译。谈判中李鸿章意外遇刺,日本因担心国际干涉主动让步,这本是绝佳的外交契机,清廷为何未能抓住转机?三亿白银,对辽东半岛、台湾岛虎视眈眈,日本为何狮子大开口?而在紫禁城内,慈禧称病、光绪沉默,最高决策者为何集体选择逃避?

《马关条约》的伤痕持续近50年,直至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才得以抚平。本期历史学人邀请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吉辰,他将带我们深入马关谈判中的关键细节,重现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外交较量。

嘉宾介绍

<figure></figure><figure></figure>

时间线:

02:26 马关条约130年,为何说它是「前所未有」?

04:21 战前密使罗丰禄为何未能成行?

07:43 列强调停的背后,英、俄、美各怀什么心思?

10:03 日本为何屡次拒绝清政府的议和代表?

12:55 李鸿章出使前,慈禧光绪给了他什么权限?

17:00 日本如何照搬《法兰克福条约》漫天要价?

23:39 全被日本破译,清廷密码系统有多脆弱?

27:28 李鸿章遇刺,被错失的外交机遇

31:00 除了选个黄道吉日,清廷还能提供什么支持?

38:42 光绪的“乾纲一振”与三国干涉还辽

42:20 换约还是拒约再战?

44:35 大清靠外债还清两亿两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群体

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明治元老之一、日本首相,任内发动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陆奥宗光(1844-1897):日本明治时期政治家、外交家,甲午战争时期策划对华外交策略,主导发动丰岛海战并签署《马关条约》,后应对三国还辽事件。

罗丰禄(1850-1903):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及英国皇家理论学院,历任清朝驻英、德使馆翻译,李鸿章外交顾问兼英文秘书。

约翰·沃森·福斯特(John Watson Foster)(1836-1817):美国外交家、政治家,曾任国务卿,1895年受清政府邀请参与甲午战争谈判及《马关条约》签订。

西德二郎(1847-1912):日本明治时期的外交官,曾任驻俄、驻华公使。

刘坤一(1830-1902):清朝后期军政重臣,后期湘军的统帅。

王文韶(1830-1908):晚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马关条约》签订后支持接受条约。

张荫桓(1837-1900)、邵友濂(1841-1901):清朝末年外交官。甲午战争期间二人作为全权大臣赴日谈判,但因“全权不足”被日方拒绝。

本期音乐

黄大炜《甲午战争二部曲:美丽新世界》  黄大炜《甲午战争首部曲:龙族》

「和我们互动」

出品方:单向街基金会

出品人:许知远

特约主编:高海博

责任编辑:风子thewind

编辑:晴宝

后期:Bitcheese Brew

Comments 
loading
00:00
00:00
1.0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Vol.108 昂贵的和平:《马关条约》签订始末

Vol.108 昂贵的和平:《马关条约》签订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