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解释人类一切行为的终极模因(之一)
Description
上期游戏话题落在了“安全感”,意犹未尽。当下环境,“安全感”已经慢慢成为一个叙事,大家开始把自己的小日子、经济的大环境等等各种境遇同它相连——“安全感”就像空气,只有在缺乏时才能感觉到。
理科生和文科生思维会怎么解释“安全感”这件事?我们对“安全感”有什么误解?人在什么环境、年代才会有安全感?如果我们要和它纠缠一辈子,该如何支棱起来,与之共舞?
时间戳:
无处不在的安全感:i人与e人,社恐与社牛,拖延症,和完美主义——区别在于安全感状况的差异。
外资金融机构董事会已经开始用“安全感”来展望中国经济。
“安全感学”的来源:《动机与人格》和马斯洛需求模型。
没有安全感,其他上层需求都无从谈起。安全感概念几乎能解释人的一切行为,并不是拿锤子找钉子。
安全感 ≠ 安全。有的人天天做不安全的事,但很有安全感;有的人其实很安全,但感觉不到。
Freewill 中的 Alex,笼子里出生的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和刚刚解放时不知所措的美国黑人。
安全感就像干眼症和抑郁症,我们一生都要与它纠缠。
理科生思维解释“安全感”:多巴胺和内啡肽。
有安全感的人体内多巴胺水平持续高于正常人。
文科生思维解释“安全感”:虎妈战歌之成功三要素:优越感、克制力和不安全感。
优越感和不安全感如同双子星,硬币的正反面——是人类向上的动力。
亚裔学霸、伊朗裔美国人、中东问题中折射出的不安全感。
你可能“拥有“和”失去“的东西里,最重要的是:选择权。
历史上经济发展、科学进步,是否因为大家有足够的安全感?
当大环境让你”有选择“,一切都不会太差。而有选择权和安全感,前提是对系统有信心。
《繁荣的背后》:工业革命四大原因:财产权、科学理性主义、资本市场、高效的通讯交通。财产权为首——财产权有保证,对系统有信心,剩下的就是撸起袖子来创新。
《温州一家人》的故事:企业家心中总有点阴影。
FUD:不安全感的核心来源。
为什么“后浪”的不安全感比“前浪”要大得多?我们的生活明明比前代人安全的多,出生率更高,死亡率更低,活的也更长,但为什么不安全感却更重了?
如何与“不安全感”共处?首先要承认它。
- 《穷理查年鉴》: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永远不要安全。“绝对安全”只存在于哲学中。
- 系统界面如何让用户感到安全?不断跳出bug预警。
- 安全感是一个怪圈,宗教的产生与安全感密切相关:人类和安全感之间的无限轮回。
封面图:Edvard Munch Scream Funny Cat
延伸阅读:
-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 蔡美儿:《向上流动:接近成功的三要素》
- 伯恩斯坦:《繁荣的背后:解读现代世界的经济大增长》
- 《温州一家人》第11集:开鞋厂的老爸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