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不如行動

心動不如行動

Update: 2024-10-27
Share

Description

心動不如行動
      俗話說:「心動不如行動,沒有行動,就沒有成功。」沒錯!與其經常立志,不如天天努力。所有行動的來源,是起心動念,成敗來自行動。心動和成功,只有一步之遙,而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懂得行動,那麼,何不腳踏實地,從現在做起……?萬事始於心動,成於行動,行動是成功的階梯,目標越準,行動越快,成就就越大。心動是想法,有想法,才能成大業。明確目標、計劃和方法,運用得當,就是成就大事的基礎。只有行動,才能將心動的想法,轉變為現實,進而實現自己的宏偉的目標和理想。
     常常,我們擁有心動的夢想,就不敢怠慢。越大的夢想,我們就越焦慮,越有壓力,得失心越重,食寢難安,所以,平凡就好。但是,如有夢想,怎麼辦呢?光說不練,是沒有用的,只有靠自己的行動,才能去實現夢想。終日所思,不如須臾之所學。我們終日所思、所慮,一定要馬上投到行動中去做。因為,只有行動,才能真正達到目的。
      「語言是花苞,行動才是果實。」我們總是把心動掛在嘴巴,但卻不對心動實施行動,這是我們最大的敗筆。的確!許多事情,光是想,是不會成功的,重要的是,要付出努力。世界有名的窈窕淑女—奧黛麗.赫本,從小熱愛芭蕾,但因家境窮困,而無法學習,但她卻不放棄,努力練跳,最後,成為鼎鼎大名的國際巨星。也許,我們總是只會心動,但如果不行動,就永遠不能成功。一件有意義的事,應該馬上動身。只要相信自己,永不放棄,我們的夢想,就不是空想!行動是大於心動的。但是,儘管行動了,最後仍失敗,怎麼辦?其實,我們也不要放棄,至少我們奮鬥過了。凡走過的,都會留下痕跡,都是經驗,都刻骨銘心啊!
      「做事要從心流露,也就是要從感動出發。」受到美國資本主義的影響,我們所謂的成功學,代表金錢、名聲、權力、豪宅及名車等,但其實,這是一種被催眠的價值觀。這些東西都與生命無關,人死後,能夠留下來的,只有精神。如果人們都只去追求那些與生命無關的東西,我們就找不到熱情,壓力也越來越大,生命漸漸耗竭,到最後,身心俱疲。心靈承受不了壓力時,人們會求助於心理醫師,但現代心理學無法使人們找到熱情,醫師也只有開藥給病人吃,但是,吃藥是不可能解決精神問題的。讓生命豐富的方法,是東方古老的經典:《道德經》。《道德經》中的「道」,意指生命的過程跟循環,一顆種子從發芽、生根、茁壯、開花、結果,到最後又回到種子的狀態。「德」是表示實踐,直接從心裡流露。
       有感動,才有熱情,才會行動。我們做事,要從心流露,從感動出發。每一刻,我們都投入這此時此刻的感動,然後,去完成它。有了感動以後,我們就可以找到熱情。無條件的熱愛,可化成日日夜夜的行動,讓我們每天都發光發熱。現代人,在生活中的感動片刻太少,或是,有感動卻不去完成,我們就會失去生活的品質和幸福。感動是一種修煉,投入的這一刻,就會有感動。所謂投入,不一定是流淚、激動,而是專注地面對這一刻的人事物,拿掉過去、未來的想法,此刻從心流露。然後,每一天,我們都有一點點的成長,去實踐感動,找到熱情。一個人如果找到他真正的感動,就會投入工作,像做藝術品一樣,帶有一種動人的氛圍,及精神的感染力,我們也會被他投入工作的身影所感動。賈伯斯就是找到真正工作的例子,他對工作的熱情,讓他發光發熱,感染與他共事的人們。賈伯斯曾說:「生命短暫,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陰影裡;不要被教條所惑,盲從教條,等於活在別人的思考中;不要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氣,跟著自己的內心與直覺。求知若渴,虛心若愚。」我們的生命,歸屬於天命,有跡可循,最明顯的,就是自由與踏實的感受。當我們從事自己熱愛又擅長的工作時,我們才能活出真實的自己。舞蹈家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說:「一個人真正開始跳舞之前,要花十年的時間,學習基本功;真正的創意,需要技巧、紀律和訓練。唯有不斷地訓練,才能達到最佳狀態。」我們因有心動,有熱情,才有行動,再加上訓練,假以時日,就會成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心動不如行動

心動不如行動

朱雯娟- Jenny 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