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法学者刘学伟:法国总理闪电辞职,第五共和国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Description
2025年10月6日星期一,法国再次陷入政治危机的漩涡。上任不足一个月的总理勒科尔尼在公布新政府名单仅15小时后,便闪电辞职。这是自1958年第五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政治危机:数月之内,第三位总理相继倒台。而总统马克龙自2022年连任以来,已经更换了五位总理,其中两位甚至未能撑过一年。如今,勒科尔努这位短命总理的闪电离任,凸显出政治的紊乱局面,法国似乎陷入了制度性的瘫痪。这一局势不仅引发普遍担忧,也令震惊与愤懑的本国民众深感不安。这一系列动荡是否意味着第五共和国正走向极限?为此,我们连线到旅法学者,历史学博士刘学伟先生,请他针对法国当前的政治危机局势来阐述一下他的看法。
法广:首先请谈谈您对法国当前这场政治危机的看法,这场危机的根源何在?这是否是一次制度性危机的集中爆发?
刘学伟:各位听众好,很高兴在今天和大家分享我对法国最新政治危机的一些观察。
大家都知道,这次总理勒科尔努闪电辞职,任期只有28天,震惊了法国,也震惊了欧洲。但如果我们把视野拉长,就会发现,它并不是孤立的事件。真正的转折点,其实发生在去年。
2024年6月,马克龙总统突然宣布解散国民议会,想通过一次冒险来赢回议会多数。结果却完全事与愿违:他不仅没有得到多数,还把法国推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三体世界”。一方面是他的中间派联盟,另一方面是极右翼国民联盟,再一边是左翼联盟。三股力量互相牵制,谁也无法取得稳定多数。
这种局面就像刘慈欣小说里的“三体世界”,没有秩序,时刻动荡。自那以后,法国进入了一种政治“乱纪元”: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有三位总理相继下台。可以说,勒科尔努的辞职,并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制度和政治操作双重失误的必然结果。
制度本身并不是一无是处。戴高乐当年设计第五共和国,就是为了避免第四共和国那种一年换好几个政府的混乱。但是同样的制度,可以有得当的操作,也可以有错误的操作。马克龙这次解散议会,就可以说是愚不可及的政治豪赌。他赌输了,也把整个国家推入了瘫痪状态。
法广:您如何评判法国的总统制和议会之间的关系?
刘学伟:我们知道,第五共和国的制度设计是“强总统、弱议会”,总统掌握大权,总理是总统的执行者。这种制度,在法国历史上确实发挥过作用。例如戴高乐本人,在60年代依靠强势的总统制推动法国独立外交,让法国在冷战格局里拥有独立的声音。
但制度的前提是,总统必须在议会有多数支持。如果失去了多数,总统的权力就变成“空中楼阁”。马克龙连任后,本来就没有绝对多数,解散议会更是让局势雪上加霜。结果就是:总统权力很强,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落脚点,总理夹在总统和议会之间,成了“夹心饼干”,谁来当都很难坚持下去。
这种情况,其实也不是法国独有。我们看英国,虽然是议会制,但2019年特雷莎·梅因为脱欧议会僵局被迫辞职,鲍里斯·约翰逊上来后,也一度陷入议会反对的困境。再看美国,总统和国会经常长期对立,政府关门、法案卡死,都是类似的制度失衡。只是法国的制度更依赖总统的个人威望,一旦总统决策失误,整个机器就会停摆。
法广:法国如今的政治版图,已随着左右两极格局的瓦解,以及中间派和极右翼的崛起而得到重新划分。这样的政治版图对于传统政党意味着什么?
刘学伟:法国这几年的政治版图变化特别剧烈。过去几十年,基本是左翼社会党和右翼共和党轮流执政,这是一种“双支柱”的稳定格局。可是现在,两个支柱都倒了。
- 社会党在奥朗德时代失去民意,如今已经被边缘化;
- 共和党在萨科齐之后持续分裂,失去了号召力;
- 极右翼国民联盟,在勒庞家族的长期耕耘下,反而逐渐走向主流;
- 马克龙的中间派,本来是“横空出世”的创新力量,但因为缺乏基层根基,很快就陷入消耗。
这种局面,不只是法国的问题。几乎整个西方世界,都出现了传统大党崩塌的现象。比如在德国,基民盟和社民党的得票率越来越低,绿党和极右翼“德国选择党”不断抬头;在意大利,更是由右翼民粹政党长期执政;在西班牙,社会党和人民党也要依靠地区势力来凑多数。
这说明,西方社会的分裂和多元化,使得传统政党体系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提供稳定的大多数。法国只是更早、更剧烈地表现了这一趋势。
法广:您如何预测法国将怎样摆脱这场危机?
刘学伟:法国怎么办?可能有几条路:
第一,重新解散议会。这是马克龙手里还剩下的一张牌,但风险极大。新选举很可能让国民联盟成为第一大党,法国可能迎来极右翼执政。这对法国社会来说是一次地震,对欧洲也是。
第二,组建跨党派大联盟。德国就靠这种模式维持了几十年:基民盟和社民党组成“大联合政府”,虽然争吵不断,但保持了稳定。问题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不同。戴高乐传统强调总统权威,不擅长妥协。法国政党之间的互相敌视,也让大联盟难以长期维持。
第三,制度性改革。法国历史上,每一次共和国更替,都是因为旧制度无法解决现实危机。现在已经有人提出“第六共和国”,要么削弱总统权力,加强议会,要么引入比例代表制,鼓励联盟政治。但这需要高度的政治共识,而现在的“三体世界”里,几乎不可能实现。
第四,根据8号晚上看守总理的讲话,总统有可能任命一位社会党的总理。这样就会出现第五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共治。但与前两次不同。现在的社会党即使加上梅朗雄的不屈党的支持,也是远不够半数。“三体世界乱纪元”的实质毫无改变。中右派一旦和极右联手,左派政府也是分分钟会倒台。能不能接受左派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废除马克龙的唯一立法成就,退休制度改革,会是最严峻的考验。
所以我个人的判断是:法国未来几年将处在一种“低度治理”的状态。政府会继续更迭,但很难推出有力的改革。法国将陷入长期的制度疲软。
法广:最后请谈谈,法国本次政治危机将对外部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刘学伟:法国作为欧盟的核心国家,一旦陷入瘫痪,影响是全方位的。
首先是欧洲。欧盟正在面对乌克兰战争、能源危机、经济衰退等一系列挑战。德国自身也在衰退,意大利、西班牙影响力有限。结果就是,法国的不稳定,导致整个欧洲缺乏领导力。
其次是对美国和中国。马克龙曾经试图在美中之间走一条独立路线,比如提出“欧洲战略自主”。但现在他自己在国内焦头烂额,已经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本来推动独立外交。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将被大大削弱。
最后,法国的危机也会影响西方民主的形象。人们会发现,所谓“成熟民主国家”同样陷入治理困境。其实,美国的政治对立、英国的脱欧乱局、意大利的长期政党轮替,都是同样的问题:制度并不能自动保证稳定,如果缺乏共识、缺乏责任政治,就会陷入反复的瘫痪。法国这次,只是把这一危机表现得更加集中和戏剧化。
总结来说,法国这场政治危机既有制度的结构性矛盾,也有领导人操作失误的成分。马克龙去年解散议会,是整个局面的转折点,可以说是愚不可及的决定。结果就是把法国带入了“三体世界”的乱纪元,总理频繁更替,制度优势转为制度困境。
法国是否会走向第六共和国,是否会迎来极右翼执政,现在还没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第五共和国正在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对法国,对欧洲,乃至对整个西方民主,这都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法国是否会走向第六共和国,是否会迎来极右翼执政,现在还没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第五共和国正在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对法国,对欧洲,乃至对整个西方民主,这都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