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五胡乱华时代的南北异势
Description
赫连勃勃,这是一个无论在权谋、心计还是个人勇力上,都足以匹敌万人的枭雄。他选择在险要之地立国,大兴土木,修筑了坚固的城池统万城,号称坚不可摧,刀插不进。按理说,他所建立的基业,应当固若金汤,无人能撼动。然而,历史的走向,却出人意料——仅仅到了他儿子的时代,这个强大的王国就迅速灭亡了。
这便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历史规律:当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刚刚兴起时,固然令人警惕,但似乎还不足以构成真正的忧患;当它发展到鼎盛之时,看似不可战胜,但我们也不必因此而绝望。因为赫连氏的覆灭,使得在“五胡”政权杂糅混战之后的中原大地,最终尽数归于拓跋氏之手。
拓跋氏的北魏,吞并了此前刘、石、慕容、苻、姚、乞伏、赫连、沮渠等十余个割据政权的广袤土地,完成了北方的大一统。一个空前强大的北方帝国,似乎将要挟其全部力量,成为南朝挥之不去的噩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必须理解,这些所谓的“夷裔”,当他们还未进入中原时,我们真正需要担忧的,是他们会联合起来,形成一股统一的力量;可一旦他们入主了中原,我们所要看到的,将是他们因内部的纷繁复杂、水土不服而难以有效治理。我们不必担忧他们因为统一和强盛而形成绝对的压制。
因此,宋武帝刘裕所处的时代,才是真正艰难的时刻。他必须奋起神勇,刚刚消灭了南燕的慕容超,后秦的姚兴又成了新的对手;他刚刚用尽全力消灭了后秦,赫连勃勃与拓跋氏又乘虚而入,争夺胜利的果实。这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战斗,一个敌人倒下,两个新的敌人又站了起来。
当他想再度举兵,与北魏争夺关中之时,他的臣子郑鲜之却说:“江南的士族百姓,正伸长了脖子,盼望着我们的大军早日归来。”这说明,在连续消灭了两个强敌之后,南朝的人心已经松懈,士气已经疲惫,再也无法支撑起又一次大规模的北伐了。
而此时的北方,又发生了什么呢?拓跋氏为了攻克赫连勃勃的都城统万城,付出了血战的代价;为了击破北方的柔然,更是耗尽了兵力。他们最精锐的甲胄之师,在与这两大强敌的搏杀中,已经折损过半。这恰恰是赫连勃勃已死、其子无能、北魏自身也元气大伤的绝佳时机!
这,本是刘宋王朝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他们却选择了坐困江东,畏惧北魏的赫赫威名而不敢北进;即便有所行动,也缺乏决一死战的勇气。他们错过了这唯一的战略窗口,也注定了此后百余年的六朝,只能在苟且偷安中度日,再也无法实现真正的复兴。
可悲的是,继任的宋文帝,并非一位雄才大略的英武之君;而他麾下的到彦之流,更是一群不足以担当大任的庸碌之辈。历史的机遇,就这样在犹豫和无能中,悄然流逝。
惜哉!惜哉!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