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读《资治通鉴》读资治通鉴:元嘉何以草草?何以仓皇北顾?
读资治通鉴:元嘉何以草草?何以仓皇北顾?

读资治通鉴:元嘉何以草草?何以仓皇北顾?

Update: 2025-08-05
Share

Description

辛弃疾咏叹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那么何以会有刘宋的宋文帝元嘉草草?只赢得仓皇北顾?

宋文帝诛杀了权臣,整顿了内政,让百姓休养生息长达六年之久。我们不能说,他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而北方的拓跋氏,刚刚结束了对赫连、柔然、高车等部的常年征战,军队在西北已经疲惫不堪,对东南的防备也必然松懈。我们也不能说,他没有抓住最好的时机。

然而,结果却是:收复的土地,根本守不住;大军的阵线,如刺猬般蜷缩瓦解;无数的士兵被歼灭,堆积如山的铠甲被丢弃,甚至连淮河以北原有的土地,也一并丧失。

这到底是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所用非人。将领,用错了。到彦之、萧思话在青州、徐州的大溃败,与后来南宋邵宏渊、李显忠在符离的大溃败,其本质是完全一样的。他们都是无能的将领,是将自己国家的军队,拱手送给敌人去屠戮。

我们不禁要问:宋文帝和后来的宋孝宗,都是励精图治、胸怀大志的英明君主。他们任命将领,并非像昏君那样,听信身边佞臣的吹捧;他们所任命的将领,在当时也都算得上是众望所 "归",也曾经在小规模的战斗中证明过自己。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是那个时代真的存在将才,而他们却没能发现和任用吗?

然而,纵观此后的历史,我们再也看不到,有哪位被埋没的人才,能力能远超 到彦之、萧思话的。难道是上天吝啬,不再降生将才了吗?

不是的。

天,固然能生出人才,但君主,必须要有鼓舞和培养人才的土壤与气度。一个时代的精英,会以君主的喜好作为自己人生的风向标。而宋文帝和宋孝宗所信任、所推崇,并以此昭示天下的,恰恰是那些拘谨、怯懦、过分谨慎的人。他们以为这样的人忠诚可靠,却不知道,这种性格,恰恰是招致惨败的根源。

当一个君主,他的德行不足以消除臣子的叛逆之心,他的智谋不足以驾驭那些桀骜不驯的枭雄之士时,他便会下意识地去打压、摧折那些英武干练的人物,而去提拔那些柔顺软弱之辈。

于是,果敢与机谋,在整个天下成了一种禁忌;整个民族的阳刚之气,也因此而萎靡不振。最终导致举世都找不到可用的将才,连保守国家都已力不从心,又如何敢奢望,能与狡诈的强敌在广阔的中原,进行一场殊死的搏斗呢?

要知道,江东政权的衰弱,已经持续了太久。

当年,谢玄统帅北府兵,招募骁勇善战之士,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正是这支军队,摧垮了苻坚的百万大军,威震淮河两岸。后来的宋武帝刘裕,也正是依仗这支百战之师,才能够荡平南燕、光复洛阳、攻入长安,使得强大的后秦与北魏,都不敢与之正面抗衡。

然而,刘裕终究是老了。北府军的老兵们,渐渐凋零;年轻一代,却没能再成长起来。更致命的是,刘裕深知自己的儿子们,没有驾驭猛将的才能,又担心这些功高盖世的将领会威胁皇权。因此,他故意在关中挑起王镇恶、沈田子等人的内斗,让他们自相残杀,而自己坐视不理。

等到宋文帝登基,他亲眼目睹了兄弟被权臣废黜的惨剧,内心充满了恐惧。于是,他更加急切地铲除那些富有权谋的干才,就连区区一个檀道济,也始终有一把利剑悬在他的头顶。

君主的意图如此明显,臣子的祸福如此清晰。像王昙首那样的士大夫,只能在朝堂之上雍容谈笑,被动地等待天下自己澄清。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即便有天纵奇才,又有几个人,不选择收敛锋芒,去迎合那种苟且的风气呢?

于是,朝廷只能在这样一群庸碌之辈中,勉强挑选一两个看似“杰出”的人,派他们去和北方的强敌对抗。这无怪乎北魏的拓跋焘会轻蔑地说:“一群龟鳖一样的小子,能干成什么事?” 他早已将南朝的虚实,看得一清二楚。

后来的宋孝宗,任用邵宏渊、李显忠去抵抗金人,犯下的,是同一个历史性的错误。当岳飞被杀,韩世忠被废,天下所有有志之士的心,都凉了。整个民族锐意进取的风气,一旦被摧垮,就再也无法振兴了。

君主自身,没有英武的魄力;国家之外,又有强敌环伺。他一边嘉奖柔顺,一边打压英奇,虽然怀抱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但环顾四周,却发现竟无一人可用。

他因此而失败,却不明白失败的根源。等到惨败之后,又将罪责归咎于“天命”,归咎于“敌人的势头不可阻挡”。

如此一来,国家便只有在自我麻痹中,愈发地衰败下去了!

Comments 
loading
00:00
00:00
1.0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读资治通鉴:元嘉何以草草?何以仓皇北顾?

读资治通鉴:元嘉何以草草?何以仓皇北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