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读《资治通鉴》读资治通鉴:名门望族何以衰亡?
读资治通鉴:名门望族何以衰亡?

读资治通鉴:名门望族何以衰亡?

Update: 2025-08-06
Share

Description

北魏的拓跋氏,曾下诏征召隐士或民间人才,但最终应征而来的,无一不是名门望族。因为整个社会的风气与人们的期望,都系于这些世家大族之身。在江南,是王、谢、何、庾四大家族;在北方,则是崔、卢、李、郑四姓最为显赫。他们的地位,即便是天子也无法抑制,即便是入主中原的异族君主,也无法轻易动摇。

这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士大夫的门第品级,与皇室的统治谱系,仿佛是两条并行的轨道,各自有其兴衰沉浮。这股源远流长的社会风气,仿佛还保留着上古三代的遗风。

只根据门第族姓来选拔人才,这条路,看似狭窄;而抛开门第,去广泛地寻求人才,那条路,看似开阔。然而,古代的圣王,为何始终不愿以“开阔”去替换“狭窄”呢?

因为人心的趋向,本身就彰显着上天所设定的秩序与伦常。尧帝在民间寻访,但舜,本就是上古帝王虞幕的后裔;周文王在屠夫和渔夫中觅得贤才,但姜太公,本就是上古四岳的子孙。直到周朝衰落,毫无根基的“游士”阶层登上历史舞台,这正是孔子为何要感伤家臣僭越,担忧平民议政的原因。

《春秋》对于那些靠着私下钻营而上位的臣子,如果是善的,只称其为“人”;如果是恶的,就直斥其为“盗”。孟子更是厌恶那些横行无忌的所谓“处士”,将他们与洪水猛兽相提并论。因为在他们看来,一旦让那些出身于农夫、商贩、胥吏的人掌握权力,他们就会成为败坏纲常伦理的蛀虫。这,确实不符合民众内心深处对秩序的认同。

汉高祖刘邦,起于田间;萧何、曹参,出自县吏。上层的风气一变,下层的习俗也随之混乱。于是,像江充、主父偃这样的投机小人,便得以蒙蔽君主,滥用权力,搅乱君臣父子的纲常伦理,给国家宗社带来巨大的灾祸。

然而,根植于人心的古道,并未就此泯灭。历经六朝的南北分裂,这种重视门第的观念,竟是唯一共同传承的东西,一直延续到唐代,世家大族与寒门子弟的界限,依然泾渭分明。

真正的转折点,是朱温对“清流”士大夫的残酷屠杀。五代十国的乱世,将这一切摧折得荡然无存。宋朝,在废墟之上建立,也只能因循这残破的局面。但即便如此,在其鼎盛时期,像吕、范、韩、陈这些名臣,依然是出身于世家大族,天下百姓也都对他们寄予厚望。那些能够建立不世之功、阐明圣人之学的杰出人物,大多都能不坠家声,成为国家的栋梁。至于像 文及甫、程松 那样的败类,可以说是百中无一。

等到女真与蒙古人相继主宰中原,那些卑躬屈膝、侍奉新主的,大多是毫无品行的鄙俗之徒。再也没有人,能像当年的崔浩那样,不惜招致怨恨与杀身之祸,也要拼死维护士大夫的品格与尊严。至此,古道被彻底扫荡,荡然无存。

后来,科举制度一家独大,门第出身再也无人问津。于是,那些出身市井、巧言令色之徒,那些在官府中处理文牍杂务的人家的子弟,靠着雕虫小技和投机钻营,竟然能够与天子平起平坐,议论国是,对满朝百官也毫无礼敬之心。

唉!君子与小人的分别,就如同中华与夷狄的分别。这个界限,是天定的,不是人为的。一旦这个根本的界限被搅乱,那么天下就再也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被搅乱的了!

想当年,在六朝之时,中原固然曾被异族统治,但小人,终究没有与君子混杂在一起。皇权可以更迭,但士人的品格与界限,没有被废弃。而到了后来,两者俱废,人之所以为人的道义,也就所剩无几了。

将污浊的流水,变得清澈,本意是想引导小人,走上君子的道路。这个理想,何其宏大!但它的弊病,却是将君子,拉低到小人的水平,最终让大道彻底沦丧。这就好比修建道路,如果不设固定的路线,任由人随意行走,那么整个大路都会长满杂草,最终,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道路了。

一个人的地位,是君子;他的职责,是君子;他所展现的礼乐文采,也是君子。但是,如果他的耳朵,听惯了街市的喧嚣与算计;他的眼睛,看惯了底层的谩骂与争斗;那么,他内心的廉耻之心就会丧尽,人,与禽兽也就没有了区别。所以说:想要引导小人成为君子,其结果,不过是把君子拉低成了小人!

一旦小人与君子混杂,同朝为官,同窗为师,同路为友,甚至通婚联姻,那么天下将再无君子,全是小人!天下大地,也尽成夷狄!这是何等的悲痛!

未来若有王者兴起,切不可重蹈朱温屠戮清流的覆辙!未来若有名主现世,切不可畏惧崔浩澄清品级的怨言!或许只有这样,才能扶持这倾倒的乾坤,于不毁吧?!

Comments 
00:00
00:00
1.0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读资治通鉴:名门望族何以衰亡?

读资治通鉴:名门望族何以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