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Y博的科普园(新冠资讯分享)默克口服药的风险怎么分析?mRNA技术没拿诺贝尔奖以及怎么看疫苗有效性下降(CH科普小园新冠资讯分享10/09/2021)
默克口服药的风险怎么分析?mRNA技术没拿诺贝尔奖以及怎么看疫苗有效性下降(CH科普小园新冠资讯分享10/09/2021)

默克口服药的风险怎么分析?mRNA技术没拿诺贝尔奖以及怎么看疫苗有效性下降(CH科普小园新冠资讯分享10/09/2021)

Update: 2021-10-09
Share

Description

第一段:如何看待默克新冠口服药的安全性如致突变风险?


之前分析过Molnupiravir作为第一个在临床试验里显示有效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药。当时主要讨论了它表现出来的有效性,如降低住院或死亡风险接近50%,也提到了适用范围是在感染早期的病人,也分析了口服药是对现有新冠医疗手段的重要补充但不取代疫苗。 不过关于这个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中提到的致突变性,可能让不少人听了后比较担心。我们今天着重分析一下Molnupiravir的抗病毒原理,然后基于这些原理,说说这个药的安全性特别是致突变风险该如何看待。


以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只能说Molnupiravir的突变风险需要研究,既不能说完全没风险,但也不能说它就是致突变。但要考虑到,默克已经在研究,FDA审核时也会关注,所以如果最后通过,肯定也把这些可能性都考虑进去了。




第二段:没拿炸药奖又如何?回溯mRNA疫苗的科学基础


今年诺贝尔奖很多人都非常看好mRNA技术拿奖。不过很可惜,生理学奖与化学奖都没有给mRNA技术。不过这并不意味着mRNA技术不够成功,毕竟诺贝尔奖每年就这么一个,现在有很多科学进步都是可以说非常够格拿奖的。没有拿并不意味着mRNA技术不够创新或者意义不够大。而且很多科学进步,也不是一两个人的贡献,甚至也不能简单归为一个突破。


之前很多人预测的mRNA疫苗获奖,准确地说是修饰mRNA技术可能获奖。这个技术是现在mRNA疫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mRNA疫苗以及整个以mRNA来表达某个蛋白的mRNA技术,是靠多个科学基础才成真的。如今还时不时有假消息说mRNA疫苗会更改基因,或者说mRNA疫苗发明者说该技术危险,如果我们回顾mRNA疫苗的科学基础,就会发现这些是无稽之谈。


mRNA疫苗或者mRNA技术,这样的科学突破并不是一两个人的工作,也不是简单的一个科学技术,而是很多科学进展连接在一起才能最终成就的。另外也要看到,除了mRNA疫苗,新冠腺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也有不错的有效性。体现了如今有很多很优秀的疫苗技术平台,这也是多年来无数细微的科技突破积累的结果。这里面绝大部分突破永远不可能出现在诺贝尔奖之类的讨论中,但给整个人类社会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质贡献。




第三段:如何看待最近新闻里的疫苗的免疫保护随时间下降?


最近有几篇论文先后发表,很多媒体根据这些论文提出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在下降,即immunity waning。如果有看英文媒介的,应该看到不少这样的标题。其实这些论文有些之前在预印版时就被讨论过,另一些发现的现象也是之前就有看到,或者是意料之中。有些报道存在以偏概全或者大惊小怪的嫌疑。


对于很多听众来说,可能看到这些各种矛盾的说法会非常困惑,比如小孩到底该打一针还是两针mRNA疫苗,不同国家不一样。对此我的看法是,现在这些都是一个进行中的数据跟踪、分析,有些结论会比较clear cut,比如绝大部分人都需要打疫苗。但另一些,可能就比较难以直接确定,比如小孩得重症的风险比较低,是不是一针就足够保护了,不同国家感染率不一样,面对的风险也不一样,分析出来的结论也会有差异。但总得说来,即便具体结论所有差异,大部分情况下到具体的政策推荐时,各个国家在自己的国情下都是偏向于更稳健或者保守的选择,所以大家也不必太担忧这些决策的风险。

Comments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默克口服药的风险怎么分析?mRNA技术没拿诺贝尔奖以及怎么看疫苗有效性下降(CH科普小园新冠资讯分享10/09/2021)

默克口服药的风险怎么分析?mRNA技术没拿诺贝尔奖以及怎么看疫苗有效性下降(CH科普小园新冠资讯分享10/09/2021)

yebin 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