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繁) 天天「靈」 聽👂🏻🕊 2025年11月18日(二) ✨路得記 1:1-22 饑荒離開,亡夫返鄉✨
Description
天天「靈」 聽👂🏻🕊
2025年11月18日(二)
✨路得記 1:1-22 饑荒離開,亡夫返鄉✨
📝禱告重點:
🔸今天對神的發現
🔸今天自我的反省
🔸今天實踐的行動
普通話錄音連結🔈
http://download.123health.xyz/2025/kfrcc/morning/jan/20250101_M.mp3
粵語錄音連結🔈
http://download.123health.xyz/2025/kfrcc/morning/jan/20250101_C.mp3
📖經文📖
得1:1-22
1士師統治的時候,國中有饑荒。在猶大的伯利恆,有一個人帶着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 2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子名叫拿娥米;他兩個兒子,一個名叫瑪倫,一個名叫基連,都是猶大伯利恆的以法他人。他們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裏。 3後來拿娥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她和兩個兒子。 4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女子,一個名叫俄珥巴,第二個名叫路得,在那裏住了約有十年。 5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剩下拿娥米,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
6 拿娥米與兩個媳婦起身,要從摩押地回去,因為她在摩押地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給他們。 7她和兩個媳婦就起行,離開所住的地方,上路回猶大地去。 8拿娥米對兩個媳婦說:「你們各自回娘家去吧!願耶和華恩待你們,像你們待已故的人和我一樣。 9願耶和華使你們各自在新的丈夫家中得歸宿!」於是拿娥米與她們親吻,她們就放聲大哭, 10對她說:「不,我們要與你一同回你的百姓那裏去。」 11拿娥米說:「我的女兒啊,回去吧!為何要跟我去呢?我還能生兒子作你們的丈夫嗎? 12我的女兒啊,回去吧!我年紀老了,不能再有丈夫。就算我還有希望,今夜有丈夫,而且也生了兒子, 13你們豈能等着他們長大呢?你們能守住自己不嫁人嗎?我的女兒啊,不要這樣。我比你們更苦,因為耶和華伸手擊打我。」 14兩個媳婦又放聲大哭,俄珥巴與婆婆吻別,但是路得卻緊跟着拿娥米。
15 拿娥米說:「看哪,你嫂嫂已經回她的百姓和她的神明那裏去了,你也跟你嫂嫂回去吧!」
16路得說:「不要勸我離開你,轉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裏去,我也往哪裏去;
你在哪裏住,我也在哪裏住;你的百姓就是我的百姓;你的 神就是我的 神。
17你死在哪裏,我也死在哪裏,葬在哪裏。只有死能使你我分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懲罰我!」
18 拿娥米見路得決意要跟自己去,就不再對她說甚麼了。
19於是二人同行,來到伯利恆。她們到了伯利恆,全城因她們騷動起來。婦女們說:「這是拿娥米嗎?」
20拿娥米對她們說:「不要叫我拿娥米,要叫我瑪拉,因為全能者使我受盡了苦。
21我滿滿地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地回來。耶和華使我受苦,全能者降禍於我。你們為何還叫我拿娥米呢?」
22 拿娥米從摩押地回來了,她的媳婦摩押女子路得跟她在一起。她們到了伯利恆,正是開始收割大麥的時候。
📖內容📖
弟兄姊妹平安,歡迎收聽天天靈聽,今日所讀的經文《 路得記 》1章1至22節,題目是「饑荒離開,亡夫返鄉」。
《路得記》是一部記載於聖經舊約中的篇章,故事背景設定在士師時代,講述了摩押女子路得因著忠誠與信心,跟隨婆婆拿俄米並最終與波阿斯結合的故事。書中展現了路得對婆婆的忠貞、對耶和華的信靠,以及波阿斯的仁慈與信實。他們後來成為以色列王大衛的曾祖父母,在神的救贖計劃中佔有重要地位。
在《路得記》第一章中,拿俄米一家遭遇連串打擊。先是居住之地發生飢荒,這是人無法控制的外在環境因素。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為尋求生路,帶著全家遷往摩押地寄居。十年間,兩個兒子瑪倫和基連分別娶了摩押女子俄珥巴和路得為妻。然而,以利米勒與兩個兒子相繼離世,家中只剩下三位寡婦。在以色列文化中,寡婦是應當被憐憫的群體,但失去丈夫也意味著她們可能失去祖宗產業的繼承權,可見生活有一定艱難,但按當時的規矩,必須由丈夫的兄弟娶遺孀為妻,目的是“為死人留後”,所以在拿以利米勒的家鄉可存有一絲希望。
後來,拿俄米聽說神眷顧家鄉猶大地,賜下糧食,便帶著兩個兒媳啓程返回猶大的伯利恆。途中,拿俄米體恤媳婦們的未來,勸她們回去改嫁。俄珥巴選擇離開,路得卻堅決跟隨。在第16至17節,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
路得本是摩押女子,有自身的文化背景與信仰,但成為以利米勒家的媳婦後,她願意放下自己原本的信仰,歸信耶和華。可以想象,她在與拿俄米一家共同生活的日子裏,親身經歷了神的真實。儘管面對喪夫之痛,又須離鄉背井,路得仍堅定跟隨拿俄米,這必定是因她從拿俄米和這個家庭中感受到神的恩惠與慈愛。弟兄姐妹們,這提醒我們,每天的生活態度與待人接物,都會有意無意地影響他人對我們以及我們所信之神的認識。願我們一同謙卑學習,在生活中為主作見證,使別人因我們的生命見證而願意跟隨神。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從路得身上學習如何跟隨神。飢荒、喪偶、離鄉背井,這些都是令人沮喪的挑戰,但路得並未因此離開拿俄米。她在意志上信靠耶和華,在情感上與拿俄米相依,在行動上與她同返猶大。然而,回到猶大後,路得面臨新的挑戰。以色列人因著誡命,一般不娶外邦女子為妻。拿俄米膝下無子,無法由兄弟履行娶嫂之責,其他親屬也可能因傳統而卻步。但路得順服拿俄米的引導,一步步融入波阿斯的家族,最終成為大衛王的曾祖母——一位外邦女子竟在以色列的家譜中留名。由此可見,神的救恩並不受傳統與血緣的限制,只要人願意忠心跟隨,祂就接納,祂的恩惠與慈愛同樣臨到。弟兄姐妹們,我們是否曾因過去的際遇或信仰背景,而感到與神的關係受阻?讓我們效法路得,立志跟隨神,就必蒙祂恩惠與慈愛的眷顧。願神祝福大家。
接收天天靈聽🕊👂🏻(普通話+廣東話):
Whatsapp: http://daily.rcchk.org
Signal: http://dailys.rcchk.org
Podcast: http://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rccdaily
其他查詢:
☎ 電話/Whatsapp/Signal:23807272
📧 電郵地址:contact@rcchk.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