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被讨厌的勇气(一):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原因论VS目的论
Description
🐣 欢迎来到认知缝隙,我们关注个人成长,更关注怎样更好地生活。
这是值得击掌相庆的时刻:在被 “过去” 牢牢捆绑的认知里,我们竟然挣脱了原因论的枷锁,开始明白 “当下的目的才可以塑造行为”,
这简直配得上一枚觉醒的徽章,嘉奖我们没有被原生家庭的烙印、过往的失败、他人的伤害和既定的标签所打败!
为此,我们共读了《被讨厌的勇气》,在第一章中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目的论」的大门 —— 原来我们不是过去的囚徒,所有的行为都藏着当下的诉求。
一旦看透这层真相,那种卸下重担的轻松,会让人忍不住喊出:人生不过如此!
活在原因论里,每一步都像拖着枷锁;活在目的论中,每一秒都在主动创造。在被原生家庭决定论、过去创伤宿命论填满的认知里,过去是判决书,经历是烙印机。你要拿过往当借口,还是用经历做阶梯,全凭你愿意。
过去不会定义你,当下的选择会重塑你,如果我们愿意相信「行为服务于目的」,而不是困在「过去造就了现在」的执念里,那些所谓的创伤就不再是枷锁,过往的经历也会成为养分。
最终我们会忘记「原生家庭」的标签,忽略「过去失败」的阴影,成为既不被过去绑架也不逃避经历的人,我们成为自己行为的设计者,而不是过去经历的复制品。
这期我们会跟大家分享那些读懂「目的论」的瞬间:希望你能感受到这种挣脱过去的力量,毕竟,人生的剧本从来都握在当下的自己手中。
希望大家能喜欢今天的节目,我们评论区见~
---------------------------
欢迎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
公众号💚:掌控思维
小红书🍠:认知缝隙
---------------------------
Part 1:什么是原因论和目的论?❤️
03:47 “原因论” 认为自己现在的行为是这样归咎于之前的原因。“目的论” 认为我们现在的行为并不是由过去的经历所决定的,而是我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主动选择的。
Part 2:原因论与目的论在「情绪」和「沟通」上的不同❤️
15:17 「情绪」上的原因论和目的论:我们的每一种情绪,都是用来服务内心未说出口的目的,而被制造出来的工具。
27:50 「沟通」上的原因论与目的论:探求原因论让人感到在被“审判”,目的论核心是将「过往经验」转化为未来「达成目的」的行动指南。
Part 3:目的论解决现有问题更有效,但两者配合能大力出奇迹❤️
33:18 原因论重在接纳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但过去既定的事实无法改变;
目的论重在改变,所有人都可以做出改变和拥有幸福。
两者并不互斥,两者互相配合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原因+目的”才能大力出奇迹。
Part 4:人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
38:06 “不幸是自己选择的”,并非指主动追求不幸,而是说我们选择了让自己停留在了不幸中。比如面对困境有人选择逃避,让问题积累;有人选择抱怨,忽略改变的可能。
Part 5:人为什么很难改变呢?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40:16 我们无法改变,是因为下了不改变的决心。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并非不愿变好,而是改变需要面对未知和挑战,而不改变能带来暂时的安稳,因为承受痛苦比改变更轻松。
---------------------------
公众号:掌控思维
加入听友群:关注公众号「掌控思维」回复「进群」
BGM歌单:关注公众号「掌控思维」回复「歌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