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丹纳赫模式 | 把公司买入口袋分几步?
Description
——一个企业,靠什么“疯狂收购却不翻车”?
——所谓的“DBS系统”,真的是可以复制的管理秘籍吗?
——还有,丹纳赫这套逻辑,能不能用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里?
「本期嘉宾」
杨益,国际投资并购与业务管理专家,丹纳赫中国区生命科学战略与并购前负责人、爱博才思中国区前总经理。曾就职于正心谷资本,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股权投资,以及担任江森自控战略与投资并购副总裁,先后负责亚太及全球的战略规划、并购交易与风险投资项目。
「本期内容」
00:02:07 :深度解析丹纳赫模式:商业奇迹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哪些成功秘诀?
00:06:24 :丹纳赫到底是做什么的?
00:12:13 :怎么看待中国现在并购热潮:并购究竟应该把钱投资到什么样的市场?
00:19:17 :丹纳赫如何做好投后管理:并购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真正能做的好并购的企业很少
00:25:43 :如何实现成功的并购
00:32:09 :丹纳赫的并购案例:并购后整合最怕踩到哪种坑?
00:45:01 :丹纳赫培养高管继任者的独特方式
00:51:24 :DBS模式:未来可能改变人类思维的前景
00:57:53 :丹纳赫模式如何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
01:10:45 :从丹纳赫模式解读如何做好一个播客品牌
丹纳赫这家公司过去30年,股东回报率比巴菲特还高。市值从几千万美元做到今天千亿美元级别,年均股东回报率达22%,长年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我们先来个“丹纳赫速通”,丹纳赫到底是做什么的?
丹纳赫集团成立于1984年,到今年刚刚41岁,是一家非常年轻的跨国集团,但通过不停地拆分和并购,它的业务组合每10年就会大变样,从刚开始的工业集团,到现在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公司。所以提到丹纳赫,就不得不提并购,丹纳赫在40年间完成了近400次并购,花费了900亿美元,平均每年出手10次,最多的一年出手了19次,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因为并购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有难度的活,70-90%的并购是失败的,市场上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微软于 2013 年宣布以约 72 亿美元的对价收购诺基亚 Devices & Services 部门,希望通过整合诺基亚的手机设计与生产资源,加速 Windows Phone 生态的发展,但整合后Lumia 手机销量低迷,微软随后宣布大规模裁员,并在 2015 年以低于收购价数十亿美元的价格将诺基亚业务几乎全盘卖掉。最终微软账面亏损高达 76 亿美元,这个并购最终宣告失败。在丹纳赫的并购史中,出手次数非常频繁,同时成功率又非常高,丹纳赫是怎么做到的?
延伸阅读:13 worst merger failures in historyhttps://www.idealsvdr.com/blog/worst-mergers-and-acquisitions-in-history-of-data-rooms/?utm_source=chatgpt.com
「新书链接」
《丹纳赫模式》购买链接:http://dmll.cn/w5eG
「加入听友群」
请vx搜索添加bookish01
不可思议Bookish最近建立了「地区办事处」,已建立上海、深圳、杭州、西安,欢迎加入我们发展新的街道办事hood~
之后会举办系列「线下活动」、「故事接龙」、「线上读书会分享」等,更多听友活动等你来与我们共同解锁!
悄悄话/商务合作:wowbookis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