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清明梁皇法會✨精進系列✨以四攝法自利利他,廣結善緣,力行菩薩道🌿
Description
2025清明梁皇法會🌟佛光山女眾傳燈會醫療組主任.妙文法師開示
以四攝法自利利他,
廣結善緣,力行菩薩道🌿
在每卷經文當中,佛陀都教導我們,如何獲得解脫。經文中告訴我們,如果你想從地獄道解脫,就要趕快行菩薩道,修菩薩行,才能累積種種善行,避免有天因自己的業力因緣而墮落。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是:菩薩道當中非常重要的實踐——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是菩薩為了救度眾生,所開設的方便法門。
那為什麼要學習四攝法?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貪嗔癡。當我們看到某些東西,我想要、我喜歡;我討厭、我不要—在過程中,常常因為貪瞋癡而造作種種業力,而不自知。
在這些無明造作當中,也會讓我們種下很多墮入地獄的因,當此生結束之後,就很容易墮落。所以菩薩為了幫助我們解脫,就用種種的方便,希望我們透過修行,從根本獲得解脫。
而四攝法就是幫助我們廣結善緣的重要法門。
第一:布施
我們都知道要布施,可是要怎麼布施呢?《金剛經》講:「真正的布施,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當我們在行布施法門時,要非常認真落實。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金錢的布施,但佛陀說布施並不只有金錢而已。
布施分為三種:
- 財布施:金錢、物資,是我們最常做的。
- 法布施:分享學佛的經驗與體證,鼓勵他人一起學佛。
- 無畏施:讓對方免除恐懼與害怕。
我們常常祈求菩薩讓我們免於恐懼。但我們也可以做菩薩,幫助身邊的人面對自己、面對困難、免於恐懼;這就是行菩薩道。所以菩薩道會不會很難?不會。菩薩有五十二個階位,是一階一階修上去的。
四攝法是很重要的一環。尤其布施是最容易開始的一步。你說:「我沒錢,也不會說法,我也有困難,怎麼辦?」布施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就是隨喜功德。隨喜的意思是,隨著你的歡喜心去布施。你必須「歡喜地布施」,這才是真正的布施。
為什麼《金剛經》會說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是要我們不執著自己布施了什麼、給了誰、對方有沒有回報。你今天給別人一個笑臉,是不是一種布施?是的,這是身相布施。
有些人也許本來心情很糟,但看到你的笑臉,就感受到世界沒有那麼糟,進而脫離惡劣情緒。這就是形象上的布施。你幫助別人做一件事,也是布施。所以布施不只是金錢或物品而已。
在《過去現在因果經》裡提到:「若有貧窮人,無財可布施,見他修施時,而生隨喜心,隨喜之福報,與施等無異。」
所以隨喜讚嘆他人布施,你們有同等的功德。你說我沒那麼多錢,但你可以隨喜讚嘆,鼓勵更多人發心布施,這也是一種功德。所以隨喜讚嘆也是一種佈施的行為。所以菩薩行四攝法裡面,第一個就教我們如何布施,因為這是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可以做的事情,不會因為你今天是誰,你就沒有辦法行佈施。
布施最重要的是,不去執取布施的這件事。假如今天布施一個微笑,對方回給你一個微笑,感覺很好;但如果對方沒反應,你要不要生氣?不要。
也許對方心裡有事,沒辦法完整看到你的布施。如果你在心裡耿耿於懷,就失去了布施的意義。佛陀說:我們在布施時,連「期待對方回饋」的心都要放下。這樣才能真正無負擔地落實布施。
第二:愛語
愛語就是說好話,但說好話不是說諂媚的話,你可以說真實語,但不要說傷人的話,這就是愛語。
佛陀教我們:愛語要說得真誠、適當,不能空口讚美。例如你說:「小孩今天好乖喔,把家事做完了。」但孩子明明沒做,你卻這樣講,他會覺得你不真誠。讚美要根據真實發生的事情,而且要得體,對方才會真的歡喜。
曾經有個人祝他岳父生日快樂,他一進門說:「今天真是高朋滿座,該來的都沒來!」結果賓客一半走光了。他又說:「真可惜,該走的沒走。」結果剩下的人也走了。他以為自己在說好話,事實上造成了反效果。
所以要稱讚別人要得體,讓人產生歡喜與信心,不然還不如少說一點。愛語要真心誠意,大家可以感受到你真正讚嘆或者去鼓勵他的這些語言,對他人才真正有幫助。
四攝法中的愛語,是菩薩在引導眾生行菩薩道的過程當中,不厭其煩地鼓勵大家要把佛道學好,要對佛法有信心,你才能夠真正的在佛道上面有所成就。
第三:利行
利行是什麼?簡單說,就是幫助他人所需。例如:一個人搬重物,你幫忙搬一半,甚至全部,這就是利行。更深的利行,是在他困難時,協助他解決困難。要讓對方因為你的幫忙而「增上」,這才是佛法中利行的精神。
我們在服務別人時,菩薩教我們要真心誠意地行四攝法。真心誠意地幫忙別人、真心誠意地佈施、真心誠意地說好話,如此一來受到你鼓勵、幫忙甚至布施的人,會感受到你的這份心,他們也會因為這份真心誠意而獲得種種的法喜。
在利益別人的過程當中,我們要盡己所能。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別人的需要去勉強自己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這樣不僅別人沒辦法獲得利益,你也會因為這樣的行為,生起種種煩惱。你要考量到你有多少能力,可以做多少的事。學佛其實是令人歡喜的事,並不是讓我們越學越苦惱。當你越修越歡喜,也會感染你身邊的人。
第四:同事
同事的意思是「同行共事」,對身邊一起共事的人要有「同理心」。甚至可能你今天要接引的人,也要有同理心的去接引他,才能夠真正讓他感受到,你跟他是一樣的。
所以大師他在說法的過程中,他常常會知道對方需要的是什麼,所以他可以跟小朋友說話,用小朋友的語言跟他們說佛法;同時也可以用大學教授能接受的語言來講說佛法。
所以同樣的佛法,可以根據聽眾而用不同語言表達,讓聽者歡喜信受。經文常常最後,佛陀講經說法圓滿之後,他的弟子都能夠歡喜信受奉行。
我們要如何讓對方能夠歡喜信受?我們就是要「同事」,要能夠有同樣的同理心,感受對方需要什麼、我們可以給他什麼,這樣子他才能夠真正地獲得你想要跟他分享的種種法義。甚至佛法要如何去運用,他也才能真正落實在生活當中。
佛陀講的種種法門,都是在幫助我們解脫。那我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要如何能夠力行?其實是要能夠理解他所希望教導給我們的內容。
四攝法在生活當中也用得上。今天遇到你的孩子、家人,你要如何給他愛語?你要布施給他什麼幫助?甚至你可以布施笑容、讚歎。
所謂的「利行」就是我們如何去幫助別人。師父常常教我們的「三好」,就是一種利行的行為。
佛陀告訴我們:四攝法是菩薩在接引眾生的過程中所行的方便法門,為了讓眾生能真正地接受佛法。在學習四攝法的過程中,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都是在結善緣。你給他一個愛語,就是跟他結一個善緣。你幫助別人,也是一種結緣;你去同理對方,能夠理解他的想法,給他所需要的,這也是一種結緣。所以行四攝法的時候,無形中就在廣結善緣。佛陀講的四攝法,其實就是教我們廣結善緣的方法。
那要如何運用在生活當中?隨時隨地都可以用得上。你可以給對方一個微笑、給對方一個幫助,這都是一種布施。你給他溫暖,甚至一句話,讓他能夠解惑,或者從他的苦惱當中解脫,這就是一種愛語。
今天大家來這裡拜懺,拜完之後回去要如何繼續修持菩薩道?經文裡面教我們,你想要解脫種種惡行,必須要加緊腳步行菩薩道,才能趕快解脫惡因惡緣。
那四攝法門,就是在教大家如何行菩薩道,能夠獲得利益、結好緣,就是一種自利利他。要如何廣結善緣?四攝法就是最好的法門。
所以想要廣結善緣的各位,我們常常在講因緣不好,是因為過去沒有結緣。那過去沒有結緣,現在開始也不會太晚。
現在加緊腳步行菩薩行,用四攝法門跟你身邊所有你遇到的、認識或不認識的人,都能夠趕快去廣結善緣,相信大家會越來越有人緣。
以上簡單跟大家分享,我們如何透過四攝法的成就,能夠廣結善緣。
♦ 佛光山南屏別院.Facebook : https://reurl.cc/M6XqKn
♦ 佛光山南屏別院.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fgs.nanping/
♦ 佛光山南屏別院.Youtube : https://reurl.cc/V0Rk9N
♦ 佛光山南屏別院.官方Line帳號 : https://line.me/ti/p/~@lol2047u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