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清明梁皇法會✨精進系列✨隨緣.忍辱.發心:讓內心光明有力量
Description
2025清明梁皇法會🌟佛光山叢林學院專任教師.慧中法師開示
隨緣.忍辱.發心:讓內心光明有力量
在佛陀時代,有一位弟子叫做駝驃比丘,擔任寺院的知客法師,負責接待來掛單的客人,有時客人夜晚抵達,他就會提著燈籠,帶他們前往安單。
時間久了,駝驃比丘因為精進、發心服務,並以忍辱柔和的心面對這些事務,竟感得手指會發光。原本要提著燈籠,如今不需要了,只要手指一指,就能照亮方向。
大師說,我們不一定要像駝驃比丘手指放光,而是身心都能放光,透過六根放光,也透過身、口、意來放光。
當我們明白「為何而做、為何而修」,是為了饒益一切眾生,給眾生歡喜與利益,在那個當下,我們的心中是充滿光明的,你會做得很歡喜。
也因為我們明白、清楚,在面對繁雜事務時,能夠接受,也就是能夠忍辱。更進一步,看到別人經過我們的服務後,住得更歡喜,對常住更有信心,我們就會更發心繼續服務。
今天引用《星雲大師全集》中,星雲大師提到十二點做人處世的原則,今天舉了前面三個:
一、在明理中隨順因緣
二、在忍辱中增長力量
三、在發心中莊嚴自己
❶在明理中隨順因緣
「明理」就是明白世間的因緣法則。這世間是因緣和合,因緣不具足就會離散,無法強求。
當我們明白世間的樣貌時,就能隨著因緣運作。所謂「隨順因緣」不是隨便,而是隨著當下的因緣,盡力去努力、服務奉獻。
這些因緣會不斷累積。現前的因緣或許尚未成就,但不應放棄,而是持續累積與培養,終將等待因緣具足。
在唯識學裡說「種子歷劫不失」—我們的身體、語言、心意運作後產生的潛在力量,會形成「種子」存於八識田中,等待因緣現行。
我們所有的熏習都不會白費。所謂「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熏習必留下種子」,這幾天諷誦十卷的《梁皇寶懺》,每篇經文、每次禮拜佛號、每段懺文的頂禮,這些熏修都會進入八識田中,等待因緣具足。
明白了,就能夠隨順因緣,不會因現前因緣而產生心情的起伏。因為明白,就能相信,相信世間有緣生緣滅、因果業報、相信三寶的存在。
處事不怕困難,就怕自己不明理。若不明白世間的真相,就會誤打誤撞。
❷在忍辱中增長力量
現在的因緣中,有些是順境,我們要忍耐,不致得意忘形;逆境中也要忍耐,因為這是在成就、考驗我們。
當我們明白,就能接受一切狀態。也在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然後更發心、努力,讓自己越來越好。
大師說:「做人不怕沒錢,最怕的是沒有力量。」若我們有忍耐的力量,就有成就的可能,忍辱、忍耐就是力量。
《梁皇寶懺》第十卷,開頭講到「捍勞忍苦」,不是只要我們忍受身體的辛苦,而是要我們精進,聚集善根、成就眾生。
❸在發心中莊嚴自己
大師說:「要發心吃苦,發心作務,發心服務奉獻。」每個人可能習慣以各種方式掩蓋內心的狀態,但若我們願意直接面對,會更清楚。即使不是自己擅長熟悉的,也讓自己從中提升成長,才能讓更多眾生有因緣得到幫助。人生不怕沒有成就,只要能發心立願,就能夠成就。
大家回到道場來參加梁皇寶懺,不僅在清明時節為祖先超薦,祈願蒙佛接引往生淨土,也在禮懺過程中消災免難,在聽經聞法中增長智慧。
如同大師所說:修學佛法的過程中,要明白世間真理、因緣生滅。面對合心意與不合心意的事,能夠接受、忍耐。忍耐不是壓抑,而是清楚接受,進而提升,再從發心中成就一切。
大師說:「我們的心量開拓得越大,能夠成就的事業也就越大。」
♦ 佛光山南屏別院.Facebook : https://reurl.cc/M6XqKn
♦ 佛光山南屏別院.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fgs.nanping/
♦ 佛光山南屏別院.Youtube : https://reurl.cc/V0Rk9N
♦ 佛光山南屏別院.官方Line帳號 : https://line.me/ti/p/~@lol2047u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