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58 體驗阿美族年祭:越過第五道浪
Description
這是怪正常的第058期節目,分享對台灣都蘭阿美族年祭的體驗與觀察。
阿美族是台灣當前16個原住民族之一,我們特地邀請阿美族導演龍男,和以漢族身份加入阿美族年齡階級「拉中橋」的小矛一起來聊聊阿美族的文化風俗、制度傳承與個體生命經驗。
鈴鐺聲開始在大街小巷裡傳揚開來,那是部落裡還未晉階為年齡階級(約5年一個階級)的青少年「巴卡路耐」(Pakarongay)在部落裡穿梭「報佳音」傳遞訊息,這群12至16歲左右的男孩出現時,表示部落年祭即將開始了。
當我騎著機車(摩托車)趕到台東都蘭時,朋友小矛正在協助阿美族部落族人搭建帳篷。用來支撐帳篷的竹子都是山上新砍的,還帶著嫩綠的葉子。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阿美族這個群落。
今年七月,我有幸圍觀體驗台東都蘭阿美族的年祭儀式,能有這樣難得的機緣,多虧Zoe的多年老友龍男和小矛。龍男全名龍男·以撒克·凡亞思(Lungnan Isak Fangas)本身就是阿美族,小矛全名李昶憲,雖然是漢族,但也加入了阿美族的「年齡階級」組織,並獲阿美族族名「不告」(Pokaw)。
阿美族的年祭儀式是部落每年最重要的內部儀式,並不對外開放,但由於其中的開幕式、閉幕式、舞蹈比賽都在公共廣場舉辦,也不限制觀光客的圍觀。
因為朋友的邀請,我有幸作為拉放(阿美族語「客人」之意)全程體驗都蘭阿美族的年祭祭典,不僅和觀光客一起欣賞他們在廣場上的各種舞蹈表演比賽,還列席每晚的會議,參與他們的海祭,對阿美族的風俗文化有了一些切身的體認,同時也對兩位朋友作為阿美族成員的生命體驗有了更多共感與理解。
整場年祭活動下來,我從阿美族族人身上,感受到久違的人的尊嚴。長者有長者的體面與威嚴,青年有青年的擔當,少年有少年的活力,各個年齡階級長幼有序,各有傳承,真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邀請我的「拉中橋」年齡階級朋友的T恤衫上寫有一句阿美族俗諺 aka la lima,意為「不要被打敗」,鼓勵人遇到困難時不要輕易放棄,勇於面對。
「拉中橋」成員、台東大學教授蔡政良介紹,「這個勉勵他人突破困境之語,來自都蘭部落阿美族人與海洋長期互動下產生的知識, 作為一種人生哲理的譬喻。aka la lima 直接翻譯為『不要被第五個拿走』,『第五個』指涉的就是人或船要出海時所遭遇的第五道浪(saka lima a taperik),越過第五道浪之後,就會進入海浪較為平穩的外海,便於從事漁獵相關的活動。」
蔡政良把阿美族這句諺語用作他新書的名字——《第五道浪之後——阿美族水下獵人的海洋知識與傳統海域的保育與管理》,這本書正是他對自己作為阿美族成員的身體實踐與理論研究的總結。
他所在的「拉中橋」年齡階級把這句話引用來作為組織的口號。作為「拉中橋」的客人,我在體驗2024年阿美族年祭的整個過程後,尤其能體認到這句諺語的力量與阿美族古老的智慧。
年祭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只少年的腿,拉中橋的歡快,千人舞的壯觀,就這樣圍成圈不斷跳舞不斷喝小米酒的酣畅,族人隨時的幽默,還有弟弟在哥哥面前流下的眼淚,嚴格的會議程序,背後嚴密的組織制度……。
當時我在日記寫到:
“擊壤歌捕魚歌採集歌狩獵歌
米酒歌 開心歌 生活之歌
篝火”
如果以上,僅僅是我作為旁觀者的感受,那麼節目裡,我們和阿美族年祭真正的參與者龍男、小矛一起聊一聊,各種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什麼是年齡階級?年齡階級是如何命名的?不同年齡階級間存在怎麼樣的關係?年祭的意義與形式有何變化?除了「越過第五道浪」,原住民還有哪些智慧諺語?
歡迎你參與討論。
註:節目中提到的Suming,是指「圖騰樂團」的主唱。
本期主播:
振江@北方,胡人,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Zoe @南方,漢人,前媒體人,文化創意策劃人
特邀嘉賓:
龍男·以撒克·凡亞思/ Lungnan Isak Fangas,阿美族,拉中橋成員,紀錄片導演。
小矛/ Pokaw,漢族,拉中橋成員,自由編導,從事影視攝影,現場收音。
視覺:DSt.
「怪正常的」是由媒體人趙振江、Zoe發起的文化品牌,包含podcast、繁體出版、策展、工作坊等內容,亦創造、收集、分享一切奇怪、有活力的念頭。一南一北、一山一海,共振發聲,在彼此之間,也在兩人和這世界之間。
更多精彩分享內容,歡迎關注「怪正常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VEREGULAR?mibextid=LQQJ4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v98en4408g001wt34xd3oh1/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