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8 博物馆也分性别吗?被忽略与被误解的女性主义叙事
Description

最近一两年,文博热异军突起,逛博物馆俨然成为一种与旅行、城市生活和亲子教育都能搭上边的热门活动。许多国内知名的大博物馆,进馆预约需要提前几周,而一些像上博埃及展这样的特展,还出现过一票难求的情况。
不知道你是否留意过,逛博物馆的人群和博物馆的志愿者(讲解员),往往都是女性居多,可博物馆本身带给人的联想,又往往是男性化的。
现在正值暑假,也是博物馆最受关注的时段,于是,我们特地请来一位在“逛博物馆”领域相当资深的青年学者和畅销书作家沈辛成,来一起聊聊这个鲜少被触及的话题。
🎙️本期嘉宾
沈辛成,青年作家,历史学人,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技术史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博物馆人类学硕士,长期参与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等策展与社教工作,著有《纽约无人是客》《美国叹号 美国句号》等博物馆行记。
B站:沈枯燥在搞教育
豆瓣:沈枯燥在搞文化
🎁听友福利
本期将赠出由沈辛成老师亲笔签名的《美国叹号 美国句号》!订阅我们的节目并在本期互动留言,就有机会获得赠书。
<figure>
📌收听指南
06:53 “你是唯一,也是万象”是噱头还是女性主义的体现?
10:20 不能止步于文博行业女性从业者比例的增加
16:31 展品的选择,似乎没有为女性表达留下多少空间
19:51 博物馆本身的气质有雌雄之分
23:08 歪楼1:白蛇系列动画片背后的传统与创新之争
25:41 为什么很难想象父亲带孩子参观博物馆?
29:47 “一个女性要有多么大的勇气,多么广博的知识储备,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所谓的不传统的家长”
32:00 歪楼2:《热辣滚烫》与《好东西》是两种性别的叙事
38:04 尊重社会生活本身或许就是feminism
41:23 男性的文娱消费是什么样的?
46:24 歪楼3:没有故事背景的Labubu成就了一个绝对私有的博物馆
57:00 博物馆志愿者的热情来源于何处?
01:04:08 中美博物馆志愿者的差别
01:07:07 从《纽约无人是客》到《美国叹号,美国句号》
01:15:03 揭秘:上海最好的博物馆,没有之一
📷本期提到
▼沈辛成老师的《纽约无人是客》获得“2017豆瓣艺术生活类图书榜单第2名”
<figure>
▼沈老师的部分LABUBU收藏
<figure>
▼玛格丽特·米切尔故居位于美国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在此诞生了闻名世界的《飘》
<figure>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关于洛阳含嘉仓的粮食记录
<figure>
▼珍奇屋(cabinets of curiosity),被视为现代博物馆的原始雏形,源自于欧洲上流社会的收藏浪潮
▼上海玻璃博物馆部分展示图(图源官网)
📖参考资料
主播:汽水,郭三圻
片尾曲:嘉沃特舞曲-Johann Sebastian Bach
商务合作:girlsroom2024@163.com
进听友群请加小助手:bfwdj2024
收听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豆瓣/荔枝/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QQ音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