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t恆毅力
Description
Grit恆毅力
Grit為恆毅力,特別是指對長期目標的熱情和毅力,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去追求目標,即使遇到挫折,也要堅持下去的特質。簡單來說,恆毅力就是要有決心和毅力,去努力達成目標,不輕易放棄的力量。恆毅力(grit),是需要有追求長期目標的熱情(passion)與毅力(perseverance)的,它不僅只是努力1週或1個月而已,而是持續長達數年的努力,直到目標實現為止。心理學家Angela Duckworth指出,恆毅力(grit)是比智商、天賦更重要的成功特質,即使在遭受困境失敗後,有恆毅力支撐的長期目標,依然會堅固地毫不動搖 (steadfast)。Duckworth的研究顯示,恆毅力較高的人,有較好的表現。在全美兒童拼字比賽中,恆毅力強的孩子,學得很多,也更容易在競賽中勝出。在比賽中,天分高的孩子,不見得會花很多時間練習,還不如恆毅力高的孩子。天賦和恆毅力,是毫無關連的。我們的潛力是一回事,但是,我們做什麼,又是另外一回事。結論是,相信恆毅力,我們就是相信個人的成功,是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的。
我們可以藉由成長型思維模式 (growth mindset),來鍛鍊恆毅力,例如,我們可以尋求協助、嘗試新方法、或從挫敗中學習等,靠後天的訓練,來讓自己變得更強壯,跳脫天生的限制,往前邁進。Duckworth提出,要獲得成功與成就,外在的機會,很重要。例如,跟著好的指導教練或老師,長時間的學習,一樣是可以成功的。同時,內在的心理,深信努力的成效,也至關重要。「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大腦的學習能力是可以改變的,就如同身體的肌肉一樣,它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與自我訓練,而有所進步與成長。因此,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重新詮釋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成功並不代表我們很聰明,或許是我們非常努力的成果;相反地,失敗亦不代表我們愚笨,那可能是我們努力不夠,或是沒有恆毅力。我們可以有成長型的思維,隨時檢視與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重新型塑自己大腦功能的成長,這樣,絕對會讓我們一次次更接近成功。
Duckworth建議:「如果你是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恆毅力,又不想抹煞孩子自己選擇的能力,我建議你試試困難任務規定(Hard Thing Rule)。」簡言之,當我們的孩子年紀夠大時,我們可以幫他們找出可能感興趣的課外活動,然後,讓小孩每週花點時間,投入他們感興趣的困難事物,如此,真的可以幫助他們成長。「困難任務規定」(Hard Thing Rule),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全家每個人,包括爸爸、媽媽,都必須做一件困難的任務。所謂「困難任務規定」,是指需要每天刻意練習的事情,例如跑步,練瑜伽,學鋼琴,學芭蕾舞,練習數學,或英文會話等。「困難任務規定」的第二部分是,我們可以放棄任務,但是,至少我們要等到一季結束、學期結束,或是達到某個截止點,完成某個段落後,才能停止,不可以因為被老師罵,比賽輸了,或是隔天早上要表演,不能去朋友家過夜等理由而放棄。最後,「困難任務規定」的第三部分是,我們有權利自己挑選那件困難的事。沒有人可以強迫我們做困難的任務,那絕對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既然是自己的選擇,我們就應該努力好好完成任務才行。我們絕對是可以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更有恆毅力的,因為,恆毅力就像學習任何技能一樣,需要練習,假以時日,我們一定可以練出屬於自己的恆毅力的。
在安琪拉 達克沃斯 (Angela Duckworth)的書中,書名是《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她強調,天分或努力,都不是成就的唯一條件,持久熱情,再加上堅持毅力,才是最重要的致勝關鍵。我們的恆毅力,並非運氣。能成功,是因為我們灌注熱情;可卓越,是因為我們堅持不懈。「堅持到底,勿忘初心」是我們這個世代最需要的特質,而書中告訴我們,專注一個方向,竭盡所能,充滿熱情地去實踐,並在所有的事物中,洞察各種模式和動機,不斷整合可行的方法,這樣,才能清楚地描繪出「成功」的輪廓。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段挑戰、挫折、改變與調適,都是需要我們關關難過,關關過的,最終,陪伴我們一生成就的,就只有恆毅力了。恆毅力是我們跨越每一個階段最大的動力。恆毅力也是我們教導孩子,能否度過難關,有能力為自己做選擇的關鍵。我們要用更多充足的愛與陪伴,鍛鍊孩子的恆毅力,讓他們去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成功。也許,社會的價值觀,都是想要追求快、想要速成的,不過,一但我們了解到,唯有日積月累的努力,才能完成時,我們就不會太執著於成效,而忘了失敗才是奠定成功的基石。當我們擁有恆毅力時,我們將會更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更不畏任何困難的挑戰與挫折。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