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偏好Personal Preferences
Description
個人的偏好Personal Preferences
每個人都有食、衣、住、行、育、樂等需求,但每個人的喜好都不同,自己喜歡的,都可稱為個人的偏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在做自己喜歡的事,這就是個人的偏好。問題是,我們有沒有真正問過自己:「我最喜歡的是什麼呢?」因此,探索並了解自己的喜好,不僅是自我發現的旅程,更是自己生活品質的提升。我們的內在世界,可以比喻為一幅豐富多彩的畫布,每一筆、每一色,都代表著我們不同的興趣和喜好,而自我探索的過程,就像是選擇合適的色彩一樣。我們要自由地表達自己真正的喜好和興趣,才能稱得上是自己個人的偏好。
現在,讓我們嘗試問問自己,「什麼時候,我感到最快樂?」或「在什麼情境下,我感到最有動力?」反思可以幫助我們重新連接過去的經歷,讓我們從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和熱情。無論是透過日記、拍照,或使用手機,我們都可以記錄自己個人的偏好。另外,當我們開始進行自我探索時,我們可以選擇既簡單又具體的事情。例如,每週花一小時,來學習瑜伽,或者,每天散步半小時等等。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其實已經悄悄地在豐富著我們的生活和內心世界了。當我們達成這些小目標時,就跟自己說,「我做到了~,我好棒」。這些成就感,會一直支持著我們繼續前行的。認識自己,是一個持續且長達一生的過程。它需要時間、耐心及對自己的理解。
我們要自我了解,才能知道自己的偏好。我們要透過自我察覺,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優點、缺點、價值觀、興趣和行為模式,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知道如何好好地過生活。了解自己的偏好,可以調節自己的情緒,留意自己的身體,知道自己的想法,及聽進他人的意見。
最後,有了個人的偏好,我們要勇敢地採取行動,不然,我們如何與別人分享?別人怎麼知道我們的偏好呢?當我們很清楚自己的偏好後,我們要付諸行動,讓我們的偏好,成為自己的個人品牌。我們做得越多,累積越多嘗試,就會越有自信,更有勇氣地說出自己的偏好。勇氣是一種良性循環,它會在我們不斷行動的過程中累積,帶領我們前往自己的渴望。事實上,要實踐個人的偏好,常常都會遇到新的挑戰和困難的。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學會在面對恐懼的同時,依然選擇採取行動。也許,我們要實現我們的偏好,會花費太多時間和人力,但是,我們就是要提醒自己,唯有踏出舒適圈,去嘗試和採取行動,才有辦法實踐我們的偏好。對我們的偏好來說,真正的學習,在於把想法付諸行動,並在過程中,累積點點滴滴,不斷地反思與反饋,從中改進。實際的行動,才能具體化我們的偏好,不是「我還沒準備好」,而是「現在」就要採取行動!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受到外界的左右,用別人的評論、觀點或期望,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按照別人標準來過日子。這時,我們的偏好,就是在提醒我們,要放膽創造「自己的人生」,因為,只有我們最了解自己,最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又渴望怎樣的理想人生。人生的駕駛,應該是我們本人,所謂的「已經準備好了」並不存在,我們要把自己的偏好,轉化成一個又一個可落實的目標,有動作、計畫和步驟,用實踐和體驗,來將我們的偏好,變成每日的生活,一生的最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