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E2 解鎖溝通87%的秘密,從聲音聽懂人心 feat. 小大人表達學院創辦人 林依柔
Update: 2025-07-15
Description
上一集,我深刻體會到聲音中蘊含著無數秘密,它能揭示人們背後的情緒、恐懼甚至不為人知的心聲。而這一次,我特別想追問依柔老師,她曾在TEDx演講中提出的「從聲音投射人生」這個極具衝擊性的命題,究竟如何透過聲音,讓我們看見甚至影響自己的人生呢? 準備好打開你的耳朵,和我們一起解讀聲音背後那些令人驚訝的真相,或許你也會對自己的聲音有全新的認識!
本集重點整理:
- 依柔老師從古典音樂背景出發,強調透過了解身體構造,每個人都能發出好聲音,並將音樂中揣摩作曲家心境、換位思考、投射情感的技巧應用於人際溝通,指出說話的音量大小、咬字清晰度與節奏快慢都像音樂呈現。
- 她解析聲音的三大元素:音量(影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與是否有被聽到,大聲可能代表興奮或在遠方,小聲可能表示說悄悄話)、咬字發音(直接影響理解力,與臉頰、嘴唇、口腔、舌頭等肌肉群的使用有關,可透過刻意練習矯正,也受牙齒構造、排列、換牙階段及老化影響),以及情緒(影響說服力與影響力,缺乏情緒的聲音會單調、平淡,導致不被重視,反映一個人對人生的盼望程度)。
- 藍太太補充,內容文字只佔他人認知與影響力的13%,而87%來自於非語言的部分,包含聲調、姿態、口氣、手勢及眼神。
- 針對男性創業家可能面臨的壓抑情緒困擾,依柔老師建議,若有改變意願,可學習透過簡單的「嗯」、「喔」、「對耶」等聲音給予支持與回應,這能在不費力的情況下提供豐富的情緒價值。
- 依柔老師指出,一個人的聲音習慣,如講話時音短而沉、肢體習慣駝背,或是不帶感情的回應,都能投射出其整個人生態度與狀態。她強調聲音很難偽裝與修飾,因為它「赤裸裸的」,可以揭示許多說不出口的秘密,甚至能從尾音判斷自信與否,或從語音中聽出一個人的意圖和特質。
- 依柔老師提醒應避免三種可能投射負面能量的聲音:句首的「嗯~」(代表習慣批評自己和他人,可能也是無意識的自我批判)、句尾的嘆息聲(反映做事情的勉強、猶豫或不情願,甚至可能散掉好運),以及過度自我肯定型的「對啊」(可能在自我肯定、尋求自我價值或整理邏輯)。
- 她建議,對一個人的聲音不應過於果斷論定,應給予長期觀察,因為聲音也可能反映當下的身心靈狀態。
- 依柔老師也介紹了專為國小學童設計的「小大人表達學院」暑期表達訓練營(7月9日及7月28日梯次),透過循序漸進的引導和分組互動,提升孩子的表達自信與人際關係,並指出孩子的聲音能反映其家庭安全感。
- 藍太太認為,從小精通聲音這項表達工具,對於孩子未來的影響力與人際關係將有莫大助益。
聽完依柔老師的分享,我感覺如同開了天眼,聲音不僅僅是文字的載體,更是我們認識自己、理解他人,開啟更深層次感知的關鍵。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mments
In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