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6 对话姚洋|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无法解释中国?
Description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三人分享,分别是达龙·阿西莫格鲁、西蒙·约翰逊和詹姆斯·A·罗宾逊,以表彰他们对“制度如何形成并影响繁荣”的研究。三位学者的研究对制度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了包容性和开放性制度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关键。一时间,也让制度经济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从康芒斯到诺斯、科斯、威廉姆斯,再到阿西莫格鲁、罗宾逊;从效率理论到将博弈论、动态博弈论引入制度经济学,诺奖似乎从不吝啬把奖金颁给制度经济学家们。制度经济学家们也不负众望,往往能在市场、资本积累、再生产等老话题外另辟蹊径,创造新的理论建树。
世人对制度经济学的认识,大都是从诺斯那句铁口直断的名言——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开始的。对于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以及随之而来的四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这句话更变成了不言自明的真理。然而如姚洋教授在他的著作《制度与经济增长》中所言,(无论是)诺斯和他的合作者称之为“开放性秩序”,(还是)阿西莫格鲁和他的合作者称之为“包容型制度”,都不能很好地描述当代中国。
借着这次制度经济学家获得诺奖,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姚洋老师,请他为我们梳理制度经济学的历史与关键理论,从他的角度如何看待阿西莫格鲁等人的得奖,他们的真正贡献到底在哪里?对中国的经济学和分析当下中国的经济问题,有哪些现实意义?
【时间轴】
Part 1 诺奖今年颁给的“制度经济学”到底何门何派?
18:31 作为曾经的运功心法,“政治科斯定理”为什么不存在了?
21:06 普通人要如何习得经济学的武功秘籍?它的门槛在哪儿?
Part 2 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的发展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西方世界的兴起》,道格拉斯·诺思、罗伯斯·托马斯
《宪政与承诺:17世纪英国公共选择治理制度的变迁》,道格拉斯·诺思、巴里·温加斯特
《集体行动的逻辑》,曼瑟尔·奥尔森
《国家的兴衰: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曼瑟尔·奥尔森
《有闲阶级论》,托斯丹·本德·凡勃伦
《凯恩斯传》,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
《四海为家》,阿马蒂亚·森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德隆·阿西莫格鲁,詹姆斯·罗宾逊
主持人:
刘盟赟 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部编辑,播客「重启试试」主理人。
后期制作:
孙静 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