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百科】健康人生 向代謝症候群Say No!
Description
☆訪臺南市政府衛生局 李雅玲衛教指導員
Q1:代謝症候群和糖尿病之間有什麼關聯呢?為什麼我們必須積極防治它?
A1:代謝症候群被視為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等慢性疾病的前身。如果您被診斷出有代謝症候群,您未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6倍,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增加4倍,高血脂風險增加3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也會增加2倍。因此,代謝症候群可說是身體健康的「黃燈警訊」。
Q2:代謝症候群五大指標的異常標準數值是什麼?
A2:代謝症候群常被簡稱為「三高加二害」。它涵蓋了五項指標,只要符合其中三項(含)以上,就是代謝症候群:
- 腰圍過粗(男性 ≥ 90 公分,女性 ≥ 80 公分,或身體質量指數 BMI ≥ 27)。
- 血壓偏高(收縮壓 ≥ 130 mmHg 或舒張壓 ≥ 85 mmHg)。
- 空腹血糖偏高(≥ 100 mg/dL),或是處於糖尿病前期(醣化血紅素 HbA1c 5.7%~6.4%)。
- 三酸甘油酯偏高(TG ≥ 150 mg/dL)。
- 好的膽固醇不足(HDL-C:男性 < 40 mg/dL,女性 < 50 mg/dL)。
積極防治代謝症候群非常重要,因為代謝症候群與飲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如果我們能透過早期介入,改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和壓力調適,提升自我健康照護能力,就可以預防或延緩慢性病之發生。
Q3:既然生活習慣是關鍵,那麼我們一般大眾可以怎麼「打倒代謝症候群」呢?是否有簡單好記的口訣?
A3:國健署今年邀請徐展元拍攝「檢吃動 打倒代謝症候群」宣傳影片,就是希望能透過生動有趣的音樂短片,來幫助大家快速記憶:
- 檢: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改善:建議大家利用國民健康署30歲以上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勞工體格檢查、或是各項健康檢查,來追蹤血壓、腰圍、血糖和血脂這五大指標。如果您發現自己有任何一項指標異常,就屬於高危險群,應盡快行動。
- 吃:控制嘴巴:
a選擇好的油脂:(如橄欖油、苦茶油),減少攝取高飽和脂肪酸和高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肥肉)。
b限制精緻糖類或加糖食物的攝取量:蛋糕、餅乾、添加高果糖糖漿的飲料、可樂、汽水等。
c減鹽: 減少鹽、醬油等調味料,多用天然辛香料來調味。
d高纖: 以全榖及未精製雜糧類為主食,多吃蔬菜和適量水果,尤其是水溶性纖維質(如燕麥、菇類、木耳、海帶等)。
3.動:記得運動,每週中等費力的身體活動累計達150分鐘。中等費力活動指的是:活動時仍可交談,但無法唱歌。這類活動像是快走、騎單車、太極拳、跳舞等。另外,減少久坐也很重要。
Q4:聽說國民健康署現在推出一個「科學算病館」?它能告訴我們什麼關鍵資訊,幫助我們預防這些疾病?
A4:「科學算病館」以前的名字是「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它是由國民健康署與國家衛生研究院使用國人的資料合作研發的。透過輸入您的健檢數據,可以計算出您未來10年內罹患5種主要慢性疾病的風險,這 5 種疾病包括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
Q5:如果民眾發現自己是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現在有哪些地方可以提供協助?
A5:國民健康署與健保署合作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20歲至69歲的民眾,只要您:
1. 符合代謝症候群五項指標中的任三項。
2. 或符合糖尿病前期定義者(醣化血紅素 HbA1c:5.7%~6.4%)。
符合條件的民眾可以帶著健檢報告,至「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診所」,與醫療團隊一起改變飲食及生活型態,逆轉代謝症候群。
Q6:醫師和醫療團隊會提供哪些具體協助呢?
A6:診所會透過「收案評估、追蹤管理及年度評估」三個階段提供個人化健康管理,增進民眾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最終目標是改善代謝症候群,降低罹患慢性病的風險。
- 收案評估: 醫師會向個案解釋計畫目的,並針對您的危險因子(如菸、檳、運動、飲食、三高)擬訂照護目標及策略,並且會提供「代謝症候群疾病管理紀錄表」,引導您進行自我管理。
- 追蹤管理: 醫療人員會定期追蹤您五大指標的改善情形,提供持續性的諮詢指導,如營養、運動衛教。
- 年度評估:依個案代謝症候群五大指標之改善情形,調整照護目標及策略。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