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X未來】王寅武建築師談AI與建築
Description
此集精彩內容於2024年底完成錄音,依稀還記著當天錄音時,王寅武建築師分享著他對AI的認識、AI的發展,他時而沉思,時而開心大笑,能有機會相遇相識,是我們的運氣。感謝王寅武建築師對台灣建築發展的奉獻!
--------
在這個科技與傳統交織的時代轉折點上,建築師王寅武的聲音如同一位見證者,娓娓道來人工智慧如何悄然重塑著千年建築文明的脈絡。這場深刻的對話,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探討,更像是一次關於人類創造本質的哲學思辨。王寅武,這位身兼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教授與尚虹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的雙重身份,以其三十餘年的專業積澱,為我們勾勒出一幅AI時代建築業的全景圖像。
從古代工匠的榫卯技藝到現代BIM系統,建築業始終在技術演進中尋求平衡。王建築師回憶起自己求學時代的智力測驗,空間感的天賦讓他走向建築之路,然而他深刻體悟到,真正的建築師不僅需要空間想像力,更需要敘事能力—那種能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空間語言的溝通藝術。這種反思折射出一個時代的焦慮:當AI能夠瞬間生成無數設計方案時,人類建築師的價值究竟何在?
在這場技術革命的浪潮中,AI被重新定義為「基於數據與神經網路演算法的決策輔助系統」,它如同一位博學卻缺乏判斷力的助手,能夠提供豐富的選項,卻無法理解其背後的文化意涵與人文關懷。王建築師以餐廳點菜的生活化比喻,道出了專業判斷力的珍貴:沒有經驗的食客面對琳瑯滿目的菜單會無所適從,正如缺乏建築素養的使用者面對AI生成的設計方案時的困境。
這場對話深入探討了AI在建築實務中的應用可能,從概念探索到方案生成,從結構分析到預製建築,每一個環節都承載著產業變革的希望與憂慮。特別是在討論預製建築與模組化建造時,王建築師描繪了一個類似汽車工業的未來圖景:建築部件在工廠中精密製造,在工地現場如積木般組裝。這不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對傳統營造文化的深刻反思。
然而,技術的發展從來不是線性的。王建築師坦言,AI模型的訓練成本高昂,商業可行性仍待驗證,這反映出創新與現實之間永恆的張力。他特別強調,無論技術如何演進,建築師的核心價值—問題意識、分析能力、風險管理—都不可替代。這種洞察體現了一種歷史的智慧: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重新定義職業的邊界,但人類的創造力與判斷力始終是不可複製的。
在AI時代,建築師不應成為技術的對手,而應成為技術的引導者。正如王建築師所言,年輕建築師需要具備開放心態與應變能力,在科技與人文之間找到平衡點。這不僅是對個人的建議,更是對整個建築文明傳承與創新的深刻思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zjj5qpa06c301v7aiy12kt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