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延长你的职场保鲜期
Description
现在啊,很多地方进出商场、办公楼等场所,都需要72小时核酸证明。
昨天下班超了半小时,就被地铁安保拦在了外头。
在折腾回家的路上啊,跟朋友打趣说,自己的保质期还不如一块能保鲜7天的豆腐
玩笑归玩笑,我又联想到另一个话题:我的职场保质期,是多久呢?
今天希望能换一个角度,给你提供一些职场的新思路^^
01
我相信这世界上很多人,都曾经在某个时刻,有过对职场的焦虑。
大部分职场焦虑,几乎都可以归于一个词:职场保质期。
它听起来挺残酷的,毕竟当「保质期」到了,往往就会意味着..过时、淘汰。对应到职场上,就是降薪降职、甚至是裁员。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啊,买回家的食物、真正坏掉的时间,和「标注的保质期」不一样。
有的食物还在保质期内,却因为我们没放冰箱、包装袋敞开,或者和已经坏掉的食物放在一起等等原因,比预想中更早坏掉了;
有的食物已经过了保质期,尝尝味道好像没什么不一样。
职场上,其实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如果能分清楚「真保质期」和「假保质期」,也许能帮助我们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找到「假保质期和真保质期」的差距
有一类保质期,是通过「标注」日期来呈现的,比如——
和公司签订的3年劳务时间;
培训里说的什么前10年高速成长期;
社交媒体鼓吹的35岁中年危机;等等
然而这些标注的保质期,往往是别人定义的,并不一定真实。
如果只是简单地锚定这个标注日期,那很可能存在这样的想法:还没到期的,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快到期的,则充满了担忧,陷入焦虑。
实际上,我们真正的职场保质期,和这些「社会时钟」并不完全一致。
就像是对于食物来说,不合适的温度、保护层被撕开、和坏东西一起,都会让保质期缩短;
同样对,于我们而言,第一步应该就是找到并远离,那些缩短自己保质期的人和事物。
简单的比如说,工作的时候远离手机购物软件的诱惑,复杂的比如工作环境的那些噪音。
比如我的朋友,曾和我分享过她的一位前同事——
过了试用期之后啊,工作总是拖到不能再拖才交付;领导夸的部分自己揽着,批评的部分就甩锅出给别人......
他自己还十分得意,觉得:反正和公司签订了3年的合同,先混3年再说。
和这样的人待久了,朋友发觉自己也多少受到了影响,工作交付开始打马虎眼、耍滑头。
后来,她自己回想起来都后怕。幸运的是,她有一位亦师亦友的leader,及时指出了她的问题,而那个同事则被调岗后离职。
所以,我们也可以留个心眼,主动去远离职场的负能量。
同时,也要开始思考第二步:那就是以标注的保质期为保底,冲刺更长、更强的职场生命力。延长我们的职场「真保质期」
02
▎第二步:延长「真保质期」
具体怎么做呢?其实这里又2个简历:
一个是时间规划,
一个是精力焕新。
关于职场时间规划,最近看的一本书推荐给你,书名是《远见》。里面提到,我们的职场生涯可以分成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工作的前15年,重在积累。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在工作中努力学习和提升。这时重要的是认知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并努力改进它。
第二阶段,是工作的15-30年,重在实践。
开始担起一些管理和领导的责任。
这个时候,想要改变自己的短板会很难,不如找到弥补自己短板的团队来合作,然后把自己的时间聚焦在长板上。
第三阶段,是工作的30-45年,重在更新和维护。
<p style="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Arial,sans-serif;hyphens:auto;text-align:justify;" data-f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