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直播,透露了2个「不怕失业」的能力
Description
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个关于「裁员再就业」的征集,收到了35位朋友的分享。
其中,来自四川的@阿冒的新兵卫,留言让我深以为然:
「我觉得最好的不怕失业的能力,关键问题是解决‘不怕’。」
那么,如何解决「不怕」呢?
我们结合小伙伴的回答,为你总结了2个方向——
一是,向外求取,不停学习和汲取知识;
二是,向内解决,调整心理、鼓起勇气。
我曾和一位资深职业规划师朋友聊过这个话题,他给出了一个关键词:思想越狱。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成绩优秀;但在进入社会后,却会发现性格、家庭背景、机遇等等,都可能影响发展,会感到迷茫和失落。
这就需要我们,不仅用长期的积累把自己垫高,还要时刻保持思维的警觉,看向墙外的世界。
今天给大家讲几个故事。
@柠檬
36岁,女,坐标成都部门总监秘书,每月到手6-8K+年终奖
2014年,先生经历了公司业务调整被裁;自己则是近些年来,变动也很多。
但两个人现在都挺顺利的。
先生拿了不错的补偿金,歇业1个多月找到了新东家;我也经历了跨行和换城市,带娃2年后复出找到了工作。
我对现状还是挺满意的,公司不倡导加班,离家近,工作、生活都能兼顾。
至于工作,就是在招聘网站投简历找的。岗位急招,我符合要求,很快就入职了。
当时我做了一件事,敲定了工作offer——
在面试结束后,微信总结了自己适合该岗位的原因1、2、3、4点,发给了HR。
未来领导看到了之后,觉得我的逻辑能力很好,当天下午就电话面试确定了下来。
上份在通信行业,现在是化工行业。虽然跨行,岗位性质却是一样的,主要是辅助支撑领导和部门的工作,前期的积累又派上了用场。
@桑尼
32岁,女,坐标上海汽车制造业项目采购,税前年薪38W
不仅自己和身边亲近的朋友还没经历过裁员,还逆势涨薪了20%。
目前一周还有2天,是居家办公。
换这份工作主要是为了离家近,减少通勤时间,方便兼顾家庭。
对我来说,可迁徙的能力有两方面——
一是长期的积累,在本行业这个职位,整整深耕了10年拥有专业能力;
二是个人特质,我对数据很敏感,另外,对项目的责任心和不错的沟通能力,我也一直在有意识地加强。
如果复盘当下火热的一些岗位,20年前甚至还不存在,比如新能源车工程师、收纳师等等。
同样,20年后的香饽饽,当下可能都未曾存在呢。现在止步不前的认知,又何尝不是「监狱高墙」呢?
02
向内,修炼「不怕重来」的勇气
说回来,如果被裁员,我们最担心什么事呢?
经济情况的困扰,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过,如果时间还充足,最好存够3-6个月的生活费做裁员应急资金。
另一个就是心理障碍了,害怕失去已有的,害怕重来。
留言中有位匿名的98年女孩,17年的时候,她干过一年多的销售,不幸被裁员了。
雪上加霜的是,同一时间,父亲病逝。
她写到,虽然逐步学会了接受父亲走的事实;
然而让她觉得「更」糟糕的,是自己被裁员这件事,「觉得这是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污点」。
这里想格外和大家说的是,裁员的原因往往复杂,不一定是你的错。
我们要做的,是尽快调整好心态,把注意力放在找下一份工作上,甚至思考自己创业的可能性。
好在,这位姑娘后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