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板、執生、打真軍、大龍鳳...咁生鬼的粵語 原來好多源自於粵劇術語
Description
來賓:粵劇戲迷朱仔
粵劇,曾經是廣東地區和香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豐富了傳統表演藝術,還影響了粵語的發展與應用。如今,很多日常用語的起源都可追溯至粵劇的術語和文化背景,甚至一些耳熟能詳的詞語也來自戲行。
例如,「小生」和「花旦」這兩個詞原本是粵劇中的角色名稱,小生指的是年輕英俊的男性角色,花旦則是年輕美麗的女性角色。這些詞彙進入了現代演藝圈,當紅的男、女演員往往被稱為「當家小生」和「當家花旦」,並且「當紅炸子雞」這個詞也從粵劇中衍生出來,最早形容的是人氣最高的演員,現在則用來形容備受關注的名人或流行人物。
「台柱」源自粵劇中的「六柱制」,即演出中有六個主要演員,這些核心人物被稱為「台柱」。現在社會,這個詞用來比喻團體中的關鍵人物。而「撞板」這個詞,源於粵劇表演中的音樂節奏。在戲曲中,「板」是指音樂中的重拍,當演員無法跟上節奏時,會發生「撞板」,這種失誤則被引申為形容人犯錯或做錯事的情況。
還有一些詞,譬如「有板有眼」,最早是形容粵劇演員跟隨音樂節奏準確,演出非常到位,表現得井井有條。這個詞如今則被用來形容人做事有條理、準確無誤。另外,「執生」這個詞是指粵劇演員在突發情況下的即興應變能力。在戲曲表演中,隨時有突發狀況,演員需要即時作出反應,讓表演繼續進行。這個詞現在也被用來形容人面對困境時靈活應對的能力。
「吞生蛇」現在已經是一個比較少見的詞語,源於粵劇演員臨時接到未曾排練過的劇本或角色,需要快速消化內容並即時上台表演,這種情況被稱為「吞生蛇」,即生吞活剝的意思。
「爆肚」是來自粵劇中的「題綱戲」,這種戲劇形式沒有完整劇本,演員依據提綱即興表演。「爆肚」指的是演員需要把肚子裡所學的知識和技巧全部表現出來,毫無保留「打天才波」。
現在,「冇衣食」是浪費的意思,這也是出自戲行的用語。在粵劇中,「衣食」這個詞有著特殊的含義,「衣食」不僅指伶人靠技藝養活自己,更重要的是--觀眾就是「衣食父母」。如果伶人不認真對待表演,被指「冇衣食」,就是在批評他不敬業、不尊重觀眾。
「打真軍」這個詞也是來源於粵劇,以前戲班的武打,是真刀真武器的實戰對打,武器是真的武器,打也是真的打,沒有借位,沒有特效,有時甚至會發生致命意外,所以才有「打真軍」這個詞,現在是比喻增真槍實彈的對戰。
而「大龍鳳」原本是粵劇中的一個知名班牌,以規模大、人多而著稱,當時由粵劇名伶麥炳榮和鳳凰女領銜主演,名劇譬如《鳳閣恩仇未了情》就出自這個戲班。由於這個班牌的大陣仗,各式各樣的角色齊聚一台,忠奸善惡、各色人物悉數登場,形成了熱鬧非凡的場面。因此,後來「大龍鳳」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形容場面大、人多的大事件。
這些來自粵劇的詞語,不僅讓粵語更生鬼,還凸顯了戲行文化對粵語的影響。這些詞語,你還會講會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