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陳全正律師的法律兵工廠

陳全正律師的法律兵工廠
Author: 陳全正律師
Subscribed: 60Played: 148Subscribe
Share
© 陳全正
Description
主持人:陳全正律師(Max),眾勤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超過15年的律師職涯,專注於智慧財產權(專利、商標、著作權、營業秘密)、商務投資與公司股權架構規劃、企業個資與資安法遵、勞資爭議及企業營運問題處理,並擔任上百家企業的常年法律顧問。曾任教於清大科法所、文大推廣部等,並持續關注企業、新創、創業相關法律議題。
除了承辦案件,也積極推動法律知識普及,長期於《數位時代》、《經濟日報》、《法律白話文》、《台經院 FINDIT》等媒體撰寫專欄,將法律轉化為貼近生活與產業的實用觀點,並著有《創業打怪生存攻略》一書。
累積協助數百家企業、上百場演講及教育訓練,現在,我想用 Podcast 的方式,把這些實戰經驗透過來賓對談或是單口講述,仔細說給你聽。
🎯 無論你是剛起步的創業者、正在轉型的企業主,或是身處決策第一線的經理人,《法律兵工廠》都希望成為你在商場上的法律導航。
📩 有法律問題,歡迎來信預約諮詢:max@joinlaw.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超過15年的律師職涯,專注於智慧財產權(專利、商標、著作權、營業秘密)、商務投資與公司股權架構規劃、企業個資與資安法遵、勞資爭議及企業營運問題處理,並擔任上百家企業的常年法律顧問。曾任教於清大科法所、文大推廣部等,並持續關注企業、新創、創業相關法律議題。
除了承辦案件,也積極推動法律知識普及,長期於《數位時代》、《經濟日報》、《法律白話文》、《台經院 FINDIT》等媒體撰寫專欄,將法律轉化為貼近生活與產業的實用觀點,並著有《創業打怪生存攻略》一書。
累積協助數百家企業、上百場演講及教育訓練,現在,我想用 Podcast 的方式,把這些實戰經驗透過來賓對談或是單口講述,仔細說給你聽。
🎯 無論你是剛起步的創業者、正在轉型的企業主,或是身處決策第一線的經理人,《法律兵工廠》都希望成為你在商場上的法律導航。
📩 有法律問題,歡迎來信預約諮詢:max@joinlaw.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95 Episodes
Reverse
【2025.10.3 用說的法律兵工廠:EP94 董事責任系列:最常踩雷的競業義務、資訊查閱與報酬請求(下集)】
🎙節目介紹
週末愉快。這集要繼續帶各位認識「董事的法律責任」。延續前面兩集:在EP88,我們談了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董事的定義、董事會與股東會的分權,以及董事會的運作方式;在EP90,則深入解析了董事的核心義務:忠實義務、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以及董事常遇到的刑法背信罪。這兩集獲得許多聽眾的實用回饋,萬分感謝。
本集,我們要更進一步,帶大家看看董事在「實際執行職務」時需注意的事項,以及背後隱含的責任與權限。
我曾遇過一位天使投資人,因擔任創業評審,認識並投資了一個新創團隊。沒想到創辦人才經營不到半年就離開,監察人也辭任,留下投資人無從掌握資金去向。想要召開股東會也被封鎖,甚至被創辦人倒打一耙,指控投資人干擾經營。雙方最後劍拔弩張,實在可惜。
其實,董事不只是名義上的頭銜,背後的責任龐大而且嚴格,違反義務時還可能面臨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處罰。本集,我就要用清楚的架構和案例,帶你全面解析董事責任的關鍵重點。
🔑本集核心五大重點
1.董事三大權利:①參與決策權、②報酬請求權、③資訊請求權
2.董事報酬及紅利如何設計及分派
3.董事查閱資料權的限制
4.董事競業禁止的認定、解除及法律責任
5.董事責任如何解除及自保
✅ 01:46 實際故事:落跑創辦人和錯愕的天使投資人,公司怎麼辦?
✅ 02:36 投資人困境:創辦人擺爛拒開董事或股東會議?投資人查帳並要政府裁罰
✅ 04:40 董事三大權利:①參與決策權、②報酬請求權、③資訊請求權
✅ 05:05 參與決策權:董事一人一票,法律上沒有特別董事
✅ 06:18 報酬請求權:金額由股東會決定,不得事後追認、避免肥貓董事
✅ 07:20 有限公司董事原則無償,除非特約,且報酬須以「勞務對價」為基礎
✅ 09:00 董事資訊請求權:實務上有限制,和股東、監察人、檢查人查閱帳冊權不同
✅ 10:50 實際案例:和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資訊調閱權被拒絕的訴訟案
✅ 14:40 董事若有無限制的查閱權,會和監察人重疊,破壞公司內部監督制衡、干擾營運
✅ 16:10 董事年度工作,參與董事會、年度結束編造表冊(營業報告書、財務報表、盈餘分派案)
✅ 17:20 表冊程序與責任解除:需經監察人及股東常會承認,則董事責任可以「下車」解除
✅ 19:40 股利分派的限制:股利以公司盈餘為前提,違法分派,董事有一年以下的刑事責任
✅ 21:20 董事責任保險:公司可為董事投保責任保險,以降低其承擔風險,避免因龐大決策責任讓人卻步
✅ 22:00 董事執行業務的紅線:①競業禁止、②利益迴避、③資訊揭露、④財務帳簿正確製作
✅ 23:10 競業禁止義務:實質認定,不限形式登記項目。籌劃中業務亦可能構成競業。
✅ 25:30 競業禁止的解除:股東會「特別決議」解除,不可概括預先解除,實務常於選任時一併決議
✅ 29:00 違反競業的效果:有效,以保護善意交易相對人,但公司可以透過歸入權救濟(一年)
✅ 31:10 董事利害關係迴避:議案涉及董事利益(如出售資產給公司),必須迴避表決,以保公正
✅ 31:50 資訊揭露義務:董事須編製並保管會議紀錄、公司章程等文件,若未妥善處理,將面臨行政處分
✅ 32:40 財務與帳簿責任:董事有義務維持會計帳簿及財報真實正確,若造假有民事及刑事責任
✅ 33:40 董事自保方式(一):在會議中對不合理議案表達反對或保留意見,並要求記載於議事錄,避免連帶責任
✅ 35:10 董事自保方式(二):若公司營運已顯不正當,董事可及早辭任,責任僅止於辭任當日,以免被牽連
✅ 36:00 總結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SIC永續影響力投資】https://sicgroup.com.tw/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25.9.26 用說的法律兵工廠:EP93 feat.「SIC」共同創辦人黃俊傑(Amos):永續與影響力投資的未來:從出海與募資看新創國際化關鍵思維】
新創圈重要的活動:第三屆《台灣新創投資年會》即將登場,其中的一位重要講者:黃俊傑(Amos)、「SIC 永續影響力投資」共同創辦人,便是這次節目的來賓了。
「SIC 永續影響力投資」(Sustainable Impact Capital)的名聲,相信新創及投資圈的大家都耳熟能詳,他們最近也剛完成了成立3週年的回顧及展望論壇(很棒)。
相對於其他投資組織,SIC的特別在於除了關注商業外,也注意SDGs及ESG,希望「透過投資能讓環境變得更好」,也因為成員的專業背景,而聚焦在生技醫療、食農科技、循環經濟、智慧製造與普惠金融等領域,並持續透過各種活動的舉辦及參與(像每週四都有固定的活動),傳遞豐富的資訊給創業家,我自己也參與其中,並對組織的活力及Amos的理念深感佩服。
在這集節目中,Amos非常詳細地介紹了SIC的組織和對於整個新創環境的觀察,包括了:
1.SIC是誰?他們的組成為何,如何進行投資、評估標準及能夠賦予的價值
2.Amos對於新創環境的觀察,包括台灣和美國、新加坡等差異,而台灣的優勢及困境又分別為何?
3.團隊要出海必須具備的條件,商模和技術哪種又更容易被注意?
4.IPO是唯一解嗎?併購、整合其實是迅速擴張規模及資源的另一種方式
5.技術優勢終有時效,把握浪潮全力投入,時間拖延將終致失去機會
6.創業家如何和投資人互動及磨合,雙方應保持的健全心態是什麼?
這也讓我想到最近新創圈的一個話題,就是建議「創業家也應該去當天使投資人」,換位思考可以了解為什麼投資人會這麼注意公司和團隊的各種條件了。
這集內容非常精采,還請各位多多支持。
(SIC相關介紹,也放在節目欄下方)
✅ 01:30 從創業家到投資人:Amos的冒險歷程
✅ 03:30 創業初期的挑戰,親身參與才了解到商業投資的複雜
✅ 07:00 觀察:台灣創投生態的變化,市場需要的是什麼?
✅ 09:00 SIC的創立,強調「永續」與「影響力」的正向使命和價值
✅ 12:00 投資實例「植物工廠」。以綠能技術解決糧食及極端氣候問題
✅ 14:00 追求商業獲利與ESG/SDGs一定互斥嗎?SIC的投資評估
✅ 15:10 介紹SIC組成:150位創業家、企業家與高階經理人,資源充沛
✅ 16:40 SIC聚焦:生技醫療、食農科技、循環經濟、智慧製造與普惠金融
✅ 18:20 陪伴式投資:是股東也直接支援新創,補足營運短板,幫助成長
✅ 19:50 SIC2的全球據點,包括新加坡、矽谷等,給予團隊出海支持
✅ 21:40 SIC也投資外國標的(美、新加坡等),讓組織持續國際化
✅ 23:40 團隊出海挑戰的建議:應有當地成員加入,更融入市場、文化與資源
✅ 25:40 開放心胸:IPO非唯一解,合資、併購,也能證明價值並加速規模化
✅ 27:40 新加坡創業環境觀察:創業風氣淡化但仍為東南亞核心據點
✅ 30:05 新加坡人才與國際化:適合以此作為國際化的起點
✅ 31:20 出海與投資人的思考:台美等資本市場差異,重點在於投資回報
✅ 33:00 SIC投資三大標準:SDGs、技術創新、國際市場潛力
✅ 34:50 SIC投資流程,由不同領域合夥人初評,再讓天使決定,也有完整盡調
✅ 36:40 Venture Building:善用天使的專業,透過股權參與,協助新創快速成長
✅ 39:00 SIC評估的特性及與傳統VC的差異探討,謹慎及效率的權衡
✅ 42:05 速度是新創生存關鍵,台灣:穩扎穩打。國外:快速募資與擴張及反追
✅ 43:20 投資文化風氣差異:外國的成功案例多,也讓投資人更勇於投資
✅ 45:10 SIC的使命:藉此培養更多天使投資人、陪伴新創成長,提昇環境
✅ 46:30 天使投資與團隊的磨合及挑戰,從企業第二曲線探索的思維
✅ 48:20 投資的戰略價值:接觸新產業與技術,培養未來新動能
✅ 49:20 SIC投資架構:以SPV架構避免股東結構複雜,簡化關係
✅ 52:00 台灣新創的出海及國際機會:半導體與AI領域的關注
✅ 53:20 新創發展建議:JV、合資或併購,擴大市場格局,避免錯失浪潮與時機
✅ 55:00 觀念提醒:出場思維與機會成本
✅ 58:00 如何出海:關於 技術(符合台灣優勢) vs 商業模式的創新
✅ 59:30 展望未來:SIC滿三年,期待持續推動陪伴新創走向國際
✅ 61:00 總結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SIC永續影響力投資】https://sicgroup.com.tw/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25.9.19 用說的法律兵工廠:EP92 專題:創新背後的法律戰場:「共同研發」的常見問題與風險管理】
🎙節目介紹
今天,就簡要白話來和各位介紹(重心放在專利的部份),如果你正投入研發合作,或計畫與夥伴攜手開發新技術,希望這集是幫助您「避免踩雷」的重要參考。
「共同研發」(Joint R&D、Co-development)幾乎是企業日常,不論科技、汽車、生技、食品、電商等產業,都透過合作加速創新、分攤成本、降低風險,甚至衍生出技術授權、交叉持股、產品合作等更多可能性。
但這類合作遠比單純委託研發複雜得多。當我們投入大量時間、人力與資金,終於開發出成果時,產品或技術的權利究竟該歸誰?是看出資比例、人力投入,還是取決於誰提出了關鍵技術手段?
這還沒完。大家更關切:權利是否能共有?共有時能否切分比例?成果的使用與收益分配該如何設計?萬一發生糾紛又該怎麼解決?更別提研發過程中的變數:聯盟成員中途退出、跳槽投入競爭對手陣營,如何約束與求償?
正因為法律規範過於簡略,「共同研發」比其他合作更需要契約把關。但契約怎麼簽、該注意哪些重點,裡面都有很深的學問。
這幾年我處理過不少相關案例,也曾就此主題多次演講。本集將用白話的方式,聚焦於專利面向,分享幾個必知重點。
如果你正投入研發合作,或正計劃與夥伴攜手開發新技術,這一集會是幫助你「避免踩雷」的重要參考。
🔑本集核心四大重點
1. 合作文件:意向書(LOI/MOU)、保密協議(NDA)的介紹(功能與限制)
2. 共同研發契約:研發階段與成果使用階段的設計,如何避免簽下對己不利的條款
3. 權利歸屬:研發成果的權利為何,歸屬何人?發明的「實質貢獻」如何認定
4. 爭議處理:成員中途退出、專利共有的麻煩、他方搶先申請的法律救濟與處理
✅ 02:10 常見的共同研發案例(汽車產業):CMF平台
✅ 03:40 共同研發的效益?分散風險、降低成本、拓展市場
✅ 04:20 合作前置文件:意向書(LOI/MOU)的重點介紹
✅ 06:20 意向書的法律拘束力和例外條款
✅ 08:10 保密協議(NDA)的重要性及使用上的侷限
✅ 12:00 NDA與違約金、強制執行、營業秘密法的關係
✅ 13:20 研發協議:「研發階段」與「成果使用階段」規劃
✅ 15:00 權利歸屬與發明人認定:什麼是「實質貢獻」?
✅ 18:30 實務上對於各種參與角色的見解,及證據認定
✅ 20:00 成員中途退出問題:成果歸屬及使用限制
✅ 23:00 專利共有的常會碰到的問題?及如何因應
✅ 25:20 專利共有可否有比例?法律怎麼規定
✅ 27:20 專利共有與使用方式,是否要得到同意?
✅ 29:00 預防單方搶先申請專利:訴訟與舉發
✅ 32:00 內部研發與受僱人發明,和報酬關係
✅ 33:40 出資聘請開發與共同開發的差異
✅ 35:00 收尾與延伸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25.9.12 EP91 feat.「當代音樂人求生指南」作者吳沛恆(PETERWU):談AI、合約與音樂創作生態】
這集請到好友Peter,和大家聊聊音樂人的「法律求生指南」:從 AI 到合約,揭開產業背後的真相。
當創作者面對合約、版權與 AI 帶來的衝擊時,該如何保護自己?
而商業與創作、文化之間,能否真正共存?
Peter有著國外留學的娛樂法背景,同時也是音樂製作人,是少數橫跨音樂及法律領域的專家,他常年協助處理音樂與著作權案件,並擔任多家音樂公司的法律顧問。
生成式AI出現後,音樂一直是最受影響的產業之一,從「AI 孫燕姿」到 Drake 事件,既有產業模式是否將被顛覆?此外,創作者最常遇到的契約爭議、授權條件的拉鋸,如何在廠商與創作者之間找到平衡,讓雙方共贏?甚至像抖音等平台催生的商業歌曲,又如何影響台灣文化?這些議題,Peter在這集節目中都有深入的探討;輕鬆但實用的內容,不僅適合音樂人,對於娛樂產業有興趣的朋友,或是常會接觸到IP授權的企業主、創業家而言,內容也相當受用,希望大家喜歡。
Peter金句:先了解自己的權利,設定好目標,再來談判與合作。期許創作者具備「問題意識」,才能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中保護自己,並讓作品被更多人聽見。
本集重點
1.「創作與商業」如何共存?商業歌曲是否就欠缺文化或底蘊?
2. AI生成工具對於音樂產業的影響、音樂人合作型態的轉變
3. 各國對於AI相關法制看法、如何因應抄襲、合理使用的標準
4. 台灣音樂人常見的法律問題、專屬授權的必要性?
5. 對於音樂及娛樂產業的整體觀察及給創作者的建議
✅ 02:00 Peter音樂專業的啟蒙,及接觸娛樂法契機
✅ 05:30 Peter的專業,多家音樂公司法律顧問
✅ 08:00 「當代音樂人的求生指南」的創作動機,系統性的實務知識
✅ 10:00 創作者常處於談判弱勢,法律服務能在前端提供價值
✅ 11:00 當音樂分眾市場的轉變:今日音樂人還需自帶流量,以吸引投資
✅ 13:00 從音樂本質到創造商業金曲的反思:理解抖音歌曲爆紅背後的公式
✅ 15:30 創作需兼顧生活經驗與真實感,從觀察音樂的多樣性與商業潛力
✅ 16:00 音樂的商業本質:「商業歌曲」並不可恥,Peter的自身觀察
✅ 18:00 關於文化與流行的結合:談歐美嘻哈和台灣金曲獎與市場的變化
✅ 20:10 金曲獎的角色轉變:開始關注小眾音樂,教育大眾並推廣音樂文化
✅ 22:00 AI在音樂產業的應用、「AI孫燕姿」,對於著作權制度的衝擊
✅ 23:00 現況觀察:AI「樂句斷裂」技術限制,但會增加「背景音樂」供給量
✅ 26:00 AI造成影響: 在demo階段的配唱工作,但最終仍需歌手本人的演繹
✅ 28:15 AI模擬人聲:Drake事件等。錄音、音樂及人格權(聲音聲線)保護
✅ 30:00 美國田納西州立法禁止未經授權生成特定聲線或臉部特徵的介紹
✅ 31:50 文化部「生成式AI指引」,AI 基本法前的懶人包、強制力疑慮
✅ 33:00 「吉卜力風格」為什麼不受著作權保護?談企業應注意應用邊界
✅ 35:00 困境:資料庫建置、合理使用認定缺乏標準、應有資料權人補償機制
✅ 37:00 台灣與國際比較:美國、韓國有創作登記制度,方便權利管理與舉證
✅ 40:10 音樂產業常見法律問題舉例:「專屬授權」是否仍有必要存續?
✅ 42:20 案例分享:從專屬授權與集管,反映制度僵化與創作者需求的矛盾
✅ 44:00 專屬授權問題:保護創作者,但阻礙了行銷?發展「水平授權」
✅ 45:30 音樂人對法律意識的改變、談判地位提升、賣身契爭議變少
✅ 47:00 但受限經費限制、經紀人未必具法律專業,導致契約風險仍存
✅ 49:30 對專屬授權的挑戰:例如保留部分權利不交集管、保留三公等
✅ 51:20 Peter分享協助殷振豪導演「金狼獎」的經驗,處理MV版權
✅ 53:25 台灣音樂產業觀察:消費者付費意願增加,但須善用分眾市場與流量
✅ 55:00 給創作者建議:先了解自身權利,設定合作「終極目標」以靈活談判
✅ 57:10 法律風險意識的重要性:「合約亂簽」,Peter給大家的參考資源
✅ 59:00 總結
✅ 62:00 不要害怕選擇,為你自己作的事情驕傲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當代音樂人求生指南:版權、合約、產業的十堂法律課】:https://reurl.cc/EQLqRA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25.9.4 用說的法律兵工廠:EP90 董事責任系列:忠實義務vs.背信罪:董事最容易踩到的法律紅線(中集)】
大家好。還記得我們在EP88談到董事的法律責任嗎?那集先幫大家釐清了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董事會、董事長到股東會的權責關係,並詳細介紹了董事會的實務運作方式。
這集,我們繼續深入探討:董事依法到底負哪些責任跟義務,以及常見的刑事犯罪:刑法「背信」。這尤其容易在股東、經營權糾紛時,被對手作為攻擊武器。舉凡街口支付、東京著衣、防曬潮牌衣「HOII」創辦人都曾爆出類似爭議。
所以,我們將聚焦在董事責任:包括「忠實義務」、「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以及實務的「經營判斷法則」(BJR),再到背信罪的要件和實務認定方式,最後則以相關提醒建議作為總結。
內容有點硬,但真的很重要,請各位朋友耐著性子聽完,謝謝。
之後還會介紹董事的其他法定職權,和監察人的相關職責與任務,敬請期待(希望我有時間)
本集重點:
1.董事的忠實義務
2.董事的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
3.實務操作的經營判斷法則(BJR)
4.刑法侵占及背信的差異
5.刑法背信的要件探討及實務操作
✅02:10 本集重點:董事的忠實義務、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與背信罪
✅03:20 近期案例:防曬衣品牌、街口支付及東京著衣的創辦人都曾涉及背信爭議
✅05:20 董事與公司是委任關係,法律責任來自民法與公司法(特別法如證交法)
✅07:00 朝陽人壽與富有公司投資案,董事可能因違反忠實及善管義務而負賠償責任
✅08:30 重點1:「忠實義務」的介紹:以公司最大利益為優先,並避免利益衝突
✅09:20 忠實義務在公司法的落實:競業禁止、不得自行決定報酬、利衝迴避、自我交易迴避
✅11:00 重點2:「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的介紹:行事具專業與謹慎,疏忽可能導致的責任
✅14:00 因我國法無明文,實務會參考美國「經營判斷法則」(Business Judgment Rule)認定
✅15:00 BJR:不以成敗論英雄,應尊重董事當下善意及專業判斷,而非事後諸葛
✅17:10 朝陽人壽案件,法院引商業事件審理細則第37條,提出五大判斷標準,呼應BJR原則
✅19:00 五要件:善意誠信、充分資訊、無利益衝突、不濫用裁量權、必要監督
✅21:00 棒球比賽也會失誤,公司經營難免有風險,BJR保障董事避免「多做多錯」而綁手綁腳
✅23:00 重點3:掏空的刑事責任,侵占、背信的差異,及證交法的特殊背信罪
✅26:10 背信罪三大客觀要件:受託處理事務、違背任務行為、造成財產損害
✅28:20 背信罪二大主觀要件:必須具故意,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謀取不法利益
✅30:15 背信罪核心爭議:「違背任務」,董事若未追求公司最大利益,即可能有背信風險
✅33:00 法院實務判斷:先檢視交易是否合法合規(股東託付),再檢視是否符合誠信與BJR
✅36:00 單純善管人注意義務違反(疏失),不涉及刑事背信
✅38:00 隨波逐流的自保:保留必要的決策程序與會議紀錄,以降低日後的爭議風險
✅40:00 總結提醒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P89 feat.「創業之聲」主持人黃少庭(Jonathan):創業三大關鍵特質:勇氣、執行力、毅力,從做節目談省思】
創業,不只是追求成功的結果,本身即是一場不斷提問與省思,以及自我探尋的旅程。
這次邀請到熱門Podcast《創業之聲》(現更名為「Storys」)主理人Jonathan,分享節目的誕生、碰到的挑戰與突破。
Jonathan和另外兩位夥伴,從非媒體背景的素人出發,在一次次節目錄製過程中不斷調整方向,定位也逐漸清晰:給予0-1,1-10階段的創業家有意義的支持,這點和我也很相似。
創業需要什麼?哪些關鍵特質是Jonathan觀察的?勇氣、執行力與毅力,以及保持開放心態的力量。而我也對於他所提到「尊重顧客、認真對待」相當共感,確實在這步調快速的今天,有些價值觀更須堅持。
有趣的是,他提到Kim(Popdaily)曾提醒過的:「不能生產垃圾」,這成了節目的核心準則:對得起來賓、聽眾投入的時間和支持,也對得起自己。我也以此警惕,不論是節目或是工作。
最後,Jonathan也分享了《創業之聲》更名為《Storys》的理念及節目發展方向,也請大家期待與支持。
對我而言,這不只是一次訪談,更像是一場對節目製作的覆盤與省思。希望您在這集裡,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啟發與動能。
✅02:10 Jonathan介紹「創業之聲」節目的誕生背景
✅03:20 希望呈現創業者多元成長路徑,成功不一定要符合社會標準,而是自我追尋
✅05:20 節目定位與美國節目《Acquired》帶來的啟發
✅07:40 節目主要對象為「0到1、1到10」階段的創業者,透過節目提供藍圖與鼓勵
✅10:10 節目挑戰:三位創辦人皆非媒體背景,從零摸索開始,1年的籌備與試錄
✅13:20 來賓邀約策略:逐漸累積,先從周遭影響力朋友開始,Phrozen Ray(3D列印新創)
✅15:00 成就與挫折:不斷成長,節目從照訪綱再到自然深聊的進步,但社群經營仍不容易
✅18:30 會流量焦慮嗎?流量是指標,但更重視持續累積實力與反饋,不會因低流量氣餒
✅20:00 團隊磨合:三位創辦人偶有意見分歧,但透過固定周會溝通,最終仍達成共識
✅21:10 經營反思:即使成長速度不如預期,仍堅持初衷,持續傳遞創業者多元的故事
✅22:30 範例故事:「真芳碳烤吐司」創辦人的人生歷程,強調成功並不只有單一路徑
✅24:00 支撐的信念?即使遇到低潮,Jonathan說,對聽眾的責任感是最大動力
✅26:00 感人的聽眾回饋:一位創業者聽眾的私訊,如何從節目得到鼓勵與勇氣
✅28:36 創業家特質整體觀察:印象最深刻:勇氣、執行力與毅力三大特質
✅30:00 創業特質的來源:成功來自成長背景與人生目標,和自己對於世界觀的認知
✅33:00 找到目標:多嘗試、開放心態,亞洲環境相對保守,但嘗試新事物聲音正在增加
✅36:00 關於新創及社會氛圍:台灣多數人較不敢冒險,但新一代正逐漸挑戰刻板印象
✅38:00 最深印象的來賓:分享《Vacanza創辦人亦&蟲蟲》的故事,強調「尊重顧客」
✅41:00 倖存者偏差:節目也嘗試挖掘失敗經驗。「成功不可複製,但可從故事中學習」
✅44:00 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及Phrozen Ray的故事
✅45:00 Phrozen Ray的故事:包裝盒也能影響客戶觀感,成功案例各有不同,皆值學習
✅47:10 創業要件:開始前需市場驗證;成功關鍵在於團隊文化、明確定位與持續銷售能力
✅48:00 談公司文化:尚未完全制度化,但團隊重視open mind、誠信與探索新方法
✅52:00 內容原則:Kim提醒過節目堅持「不能生產垃圾」,要對來賓與聽眾時間負責
✅53:30 Rebrand計畫:《創業之聲》將更名為《Storys》,強調以故事為核心
✅55:20 新Logo的設計理念與意涵:這點就不破梗,請聽眾朋友收聽了
✅57:00 節目線的新計劃:拓展國際聽眾,不限於創業主題,也請聽眾朋友收聽
✅59:10 節目宗旨:Storys要陪伴 0–10階段創業者,提供不同路徑的啟發與實用經驗
✅61:00 結尾:保持成長心態,繼續學習與堅持
💡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25.8.22 用說的法律兵工廠:EP88 擔任企業董事,不只是掛名!深入解析你不可不知的5個法律責任(上集)】
董事的法律責任,這是一個對各位創業家及企業經營者極為重要的議題。
很多人以為董事只是掛名、開會、有文件該簽就簽。但在法律上,董事絕不是單純的頭銜,而是與公司命運綁定的「公司負責人」。而董事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資格,一旦構成了哪些犯罪行為又會當然失格,往往都會被大家所忽略。
另外,董事要負擔的責任很多,從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忠實義務,再到禁止競業、資訊揭露,董事會的召開與決議等,甚至違法時可能涉及的各項民刑事與行政責任,其實都相當複雜,實務上董事肩上的擔子比您想像得更重。
本集,我會為各位解析「企業董事的法律責任」,從決策機關的運作、董事的資格要件,到權限劃分與常見法律風險,帶您一次搞懂董事的權利、義務與自保之道。下集,我也會進一步介紹董事行為常見的誤區,和像是背信等法律責任如何認定,希望讓各位在競爭商場上能夠安身立命,並且協助公司持續發揮影響力。這些都是我最近常進行的演講主題,希望內容對各位有幫助。
本集重點:
1.公司法解析:有限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的決策機制
2.董事的法律身份:為何董事不只是頭銜,而是與公司命運緊密相連的「法定負責人」
3.決策與風險:董事會、股東會與董事長之間的權限與關係
4.實務案例分析:揭露實質控制公司者(影子董事)的法律責任
5.會議運作眉角:董事會召集、決議程序與會議紀錄的重要性
✅02:40 本集節目的五個重點
✅04:20 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會組成及要件
✅06:50 有限公司的董事組成及要件
✅08:20 董事的定義:負責人,及積極資格
✅09:20 什麼是「影子董事」?有何責任?
✅12:00 董事與公司的委任關係特色及勞基法的差異
✅13:00 董事怎麼選?介紹「累積投票制」
✅15:00 董事的解任(股東會)作法以及求償機制
✅16:40 董事的消極資格(3點)
✅18:00 重要:法人股東參與董事會的兩種作法
✅21:30 幾種犯罪行為當然解任董事的情況
✅25:10 出任法人股東代表董事的自然人自保機制介紹
✅27:20 股東會、董事會,及董事長之間的組織運作關係
✅28:50 股東會與董事會決議相左時的處理?
✅30:30 董事會違法事項決議時,不同意見的董事自保機制?
✅32:00 股東會決議非法定事項時,對董事會屬於建議性質
✅34:18 董事會不能決議屬於股東會的法定表決事項
✅36:30 董事長的權限來自於董事會的決議
✅37:25 董事會的召集程序作法,包括董事自行召集
✅38:40 董事會的召集時間,緊急時隨時召開
✅41:00 董事會的開會方式:可視訊、用章程可定書面決議
✅43:00 董事會的出席及委任限制
✅46:20 董事會議事錄的重要性及總結提醒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P87 feat. 「USPACE」創辦人暨執行長宋捷仁(Allen):停車場起家的國際化之路:USPACE的布局、募資與用人哲學】
相當精采的一集。USPACE的成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然而,創辦人Allen是如何帶領團隊走到今天的這一步,其實背後的故事更是精采。
Allen(宋捷仁)、USPACE的創辦人,我在律師還沒獨立執業前就認識的老朋友,看著他迄今的創業旅程,著實佩服。這次,我們從他那年夏天的創業起點聊起,回到 Allen 與共同創辦人在台北東區私人停車位開始 的USPACE :說服第一位地主合作、找到第一筆天使資金,再到打進飯店、商辦、百貨與建商圈,如何和品牌聯手、和投資人共創價值,再到帶著團隊出海:除了布局東南亞市場,2024年更併購日本第三大智慧停車品牌 Nokisaki 軒先,邁向跨國經營之路。
這場革命,圍繞著停車,而不只是停車,USPACE正在延伸出一整套智慧交通的生態系。
而在這麼多艱難決策的背後,Allen是如何化繁為簡,從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來談商業模式、投資人互動、團隊管理、選才育才,再到Allen自我的價值觀及判斷,透過他豐富的經驗分享和諸多的人生及歷史故事,都讓這集內容增添絢麗色彩。
本集重點
1.如何找到痛點與規模化的賽道
2.與投資人互動與募資的關鍵時機
3.團隊管理與人才培育的實務心法
4.創業者如何在高壓下保持韌性與持續學習
無論你是創業者、投資人,或想打造有影響力的事業,這集都能讓你收穫滿滿靈感與策略。
✅02:40 Allen的創業翻身動機與人生選擇
✅04:00 好的商業模式「離錢近、痛點強、規模大」
✅05:20 Allen的槓桿是:怎麼把手上的籌碼押對下個賽道
✅08:00 逐一拜訪地主,銷售的本質是信任,既要又要
✅11:00 正面看待挫折,解決問題過程得到對應的成就感
✅12:50 需具備的創業家特質:持續學習與科技應用
✅15:00 需具備的創業家特質:低調與謙虛的重要(重點是你是誰)
✅17:00 如何進軍資源圈與高端場域建立合作?(第一性原理)
✅20:40 從晶華酒店合作案談合作的兩張門票(找尋痛點及解決)
✅23:00 募資策略:在對的時機說的對的故事,就有機會找到對的投資人
✅24:30【門口的野蠻人】、【馬太效應】的啟發
✅26:10 以投資人視角講故事:USPACE四次重大募資案例
✅29:40 為什麼投資人不想下車?資本的本質與投資回報
✅32:00 投資人管理與股東結構策略:共同價值及長期目標
✅34:40 Allen如何看「出海」決策與市場挑戰(談Uber案)
✅37:00 USPCAE的日本市場策略:下一盤50年的棋
✅40:38 Allen談東南亞市場特性與發展策略(和日本、韓國的比較差異)
✅42:30 台灣的區域角色重要性和地緣優勢在哪裡?為什麼?
✅45:25 靈魂拷問:什麼時候開始有覺得做到順的感覺?竟然是今年?
✅47:10 回到原點:從停車格出發的商業模式和競爭門檻,下一步做什麼?
✅51:00 在高速擴張過程中如何穩定團隊及形塑共同價值觀?(育人之術)
✅53:00 談野心管理,劉秀的故事給Allen什麼樣的啟發?
✅55:20 朝令夕改?身為創業者的為難,Allen如何化繁為簡、心服口也服?
✅60:20 創業旅程上,Allen價值觀有沒有變動或受到挑戰過?
✅61:40 Lose small or win big?毀滅你,與你何干?(三體)
✅63:50 總結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25.8.8 用說的法律兵工廠:EP86 董事長越權簽約,公司要買單嗎?從「街口案」談重大交易中的授權、程序與3點提醒】
日前街口金科與泰山企業的36億元股權交易案,一審判決(北院112重訴853號判決)交易無效,街口要返還投資款的結果震撼市場,牽動的不只是商譽與資金,更揭開董事長未經授權交易背後的公司治理警訊。
事實上,董事長、董事會、股東會各有不同的功能及權責,而彼此關係又環環相扣;然而,公司董事會未實際召開、決議,而直接由董事長決策並對外為法律行為的情況比比皆是,但這樣的瑕疵行為,到底應由「公司」或「交易相對人」來承擔不利結果?非常值得討論。
重要的是,在這次的判決中,法院對於是類交易中「善意交易相對人」的認定,採取了相當嚴格的看法,這也給予商務交易頻繁的各位創業家或企業主相當的警訊:合理查證的義務是非常重要的。
但究竟該怎麼做、交易流程如何自保,以及決議程序出現瑕疵,會有哪些法律責任?這一集都有探討。
最後,泰山企業的詹家營運史,並在保力達、龍邦集團的介入,導致經營權喪失,一夕變天,這故事非常精采,大家也可以多去了解。
重點整理:
1.董事長對外的簽約行為,未經董事會決議,有無效力?
2.無權代表說和相對無效說的介紹
3.交易相對人和公司誰應該優先受到保護?善意如何認定?
4.交易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的事項
✅02:50 泰山企業的經營權爭奪、詹家人內鬨、龍邦介入
✅06:30 董事長越權代表的效力及交易相對人的保護
✅07:30 股份有限公司業務執行程序的介紹
✅09:00 董事長、董事會、股東會的關係
✅10:30 董事長未經授權對外簽約的效力?無效嗎?
✅12:00 「無權代表說」及「相對無效說」是什麼?
✅13:40 街口案法院採「相對無效說」及相關說明
✅15:20 交易相對人的「善意」如何認定?
✅16:30 街口主張善意的三個理由,法院為什麼不採呢?
✅19:00 法院認為要成立善意的三個理由及查證義務(重要)
✅22:10 實務界對於本判決的討論及疑問(過於嚴格)
✅23:00 從本案對於交易案件進行的啟示及提醒(重要)
✅24:20 交易契約的擔保條款及聲明條款,與交割先決條件
✅27:20 總結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25.8.1 用說的法律兵工廠:EP85 feat.「緯凱工業」接班人鄭安宏(Anton):「二代學」的起點,從「幫忙家業」到「打造新局」之成長與重塑旅程】
時間進入8月,2025年快要過完2/3了(嚇)。
依經濟部的統計,我國中小企業家數在2023年已突破167.4萬家,占全體企業達98%以上;很明顯台灣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市場。近年來「二代接班」的議題也不斷地被討論著,對於這些接班人來說,不只是傳承,更是挑戰。
本集邀請緯凱工業營運長暨「二代學」創辦人鄭安宏(Anton),分享身為接班人的他從技術現場一路走到品牌轉型、流程制度化,以及團隊建立、才重建的接班歷程,甚至會面臨著更複雜的家人及職場角色重合的處境,這其實也就是創業。此外,Anton還不遺餘力地透過自媒體及網路社群經營將自己的學習歷程、實際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年輕朋友。
Anton不諱言接班初期的焦慮與掙扎,也誠實談論與一代的磨合、與員工的信任建立,甚至是「接班也可以選擇退出」的勇氣。這期間,究竟他碰到哪些挑戰,又是如何克服?Anton都用實際故事告訴我們,接班並非只能延續父母的方式,而是重新定義角色、重建語言、共創未來。
「無路之路」怎麼走?無論你是企業主、二代、或正在思索自身定位的經營者,這一集豐富的內容會讓您有很深的啟發。
✅01:00 二代接班的Anton和緯凱工業的介紹
✅03:46 接班初衷與心路歷程,原來家裡不一定要接班?
✅06:00 從難的「技術基層」先做:「懂技術才不會被唬弄」
✅07:20 一代不是阻礙,了解他們的創業動機,共識溝通更順暢
✅11:00 接班過程永不停止的反思:自己的下一步和興趣是什麼
✅13:00 興趣是可以被培養的嗎?愈多工,愈成就
✅15:00 傳產二代,不是自由,而是另類戰場生來要戰
✅17:10 接班的三大挑戰:一代、業績轉型、老臣,如何克服?
✅18:20 接班面臨的角色混淆:當家人混合了職場,身分如何轉化?
✅22:00「看起來像接班,實際沒話語權」,業績轉型的難點
✅23:40 從自己做起:「先立信,再立功」,用成績凝聚信任
✅25:30 流程制度的建立,是投資,也是實質改變的開始
✅27:48 Anton的溝通哲學:從一對一個人、部門、再到整體
✅32:40 第一線觀察:二代接班時常犯的錯誤,有哪些?
✅36:10 「轉型與創新」,如何帶領公司找到破口,走出新局面?
✅40:00 接班有roadmap嗎?Anton從焦慮到穩定的過程
✅41:45 學習地圖:技術為底、財務為軸,業績立信
✅43:00 傳產在人力招募上碰到的困境和解法:雇主品牌
✅47:10 從流程調整及破碎化,讓學習變得容易、更能感受價值
✅49:00 跨世代合作的關鍵:同理與彈性
✅54:00 AI及自動化機器人帶來的挑戰,Anton怎麼看
✅55:30 經營「二代學」社群的一個起心動念,帶來的影響力
✅59:00 二代身分是一個選擇,而不是一個必要
✅61:00 接班最終要去的地方,多元身分的平衡
✅62:00 無路之路。給Anton帶來的啟發
✅64:00 結論,Anton給大家的一段話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25.7.25 用說的法律兵工廠:EP84 一句話毀掉企業形象?破解「妨害名譽」的法律關鍵與實務應對】
講到「妨害名譽」,每位律師應該都有一籮筐故事可以聊,我自己也是。除了聲明稿、律師函、記者會準備,也有幫當事人擋住政治人物連告4件刑事不起訴(我自己都覺得用詞有點戲謔人身攻擊了)、求償成功,但亦有協助大企業對於離職員工爆料黑心廠商提告卻失敗、幫公眾人物提告網軍但查不出真實資訊的經驗,由此可見,這類事件在商場、職場,甚至公眾領域有多常見,也多困擾了。
然而,這類案件其實並不好處理,且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言論自由」在個案認定差異極大;然而,對於企業主、公眾人物,乃至於我們一般大眾,這些誹謗、公然侮辱、妨害信用事件,再到合理查證、真實惡意、言論自由界線,都是必須要知道的知識,甚至大家常問的實務問題:你該怎麼蒐證、什麼時候該提告、又該走民事還是刑事途徑、如何回應?
這個主題其實蠻多朋友都很想了解,我就用這集和大家介紹;包括:
1.誹謗和公然侮辱的差別
2.是不是攻擊和批評言論就一定犯法?介紹真實惡意
3.即使言論並非真實,也能夠沒有責任嗎?談合理查證等要件
4.網路言論在法律追訴上的難點
5.妨害名譽的處理策略,要用刑事還是民事法律途徑?
希望讓各位朋友知道,這是一場關於名譽與言論自由邊界的法律實戰課,也是你面對風暴時的一道防火牆。
✅02:00 本集的五大重點介紹
✅03:50 抹黑流言的三大來源:前員工、競爭對手、鄉民
✅05:10 妨害名譽的法律責任:民事、刑事介紹
✅07:45 刑法公然侮辱罪和誹謗罪的區別
✅09:00 公然、侮辱、人,三個要件的解釋
✅14:45 誹謗罪的刑度和加重處罰要件的介紹
✅18:00 什麼是「妨害信用罪」?相關解說
✅19:50 為什麼妨害名譽罪不容易構成,起訴率低於你想像
✅21:30 主觀意見評論,不涉及對錯,不構成犯罪
✅23:00 誹謗的犯罪阻卻構成要件:事實陳述及例外
✅25:00 善意就可受公評之事,而為適當之評論者:不罰
✅26:50 如何才叫做盡「合理查證義務」?實際案例介紹
✅31:50 什麼是「真實惡意原則」?它對案件的影響有多大?
✅33:55 言論自由保護範圍多大?「可受公評」的範圍介紹
✅36:20 「網軍」怎麼查,妨害名譽網路犯罪實務處理的難點
✅38:00 通保法,調取票制度,臉書等平台的配合現況
✅41:00 整體處理策略,以及民刑事告訴的選擇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25.7.18 用說的法律兵工廠:EP83 feat.中華開發資本優勢產業投資事業群董事總經理_王永達(William),從隱形冠軍到國際市場:資金不是唯一,關鍵是你能不能執行】
本集我們邀請到深耕創投界超過60年的中華開發資本_優勢產業投資事業群的董事總經理王永達(William)來聊聊,相信新創圈的朋友們對親切的William都不陌生;事實上,中華開發資本並非只關注新創和前沿產業,同時其早已深耕創投界超過60年,伴隨台灣眾多公司成長,更陪著不少「隱形冠軍」建策略、找資源,帶出海,在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而在這麼多的案件中,William是如何評估公司和團隊的,他重視的人格特質又是什麼?此外,企業的必考題「出海」,在專業投資人的眼中,他們更在意的評估點是什麼?
同時,看過哪些失敗的例子,以及整個創投產業的環境觀察,企業如何找到真正可持續的潛力與價值?在這集內容,William都有相當詳細的分享。
大家可別錯過了。
✅02:10 William的職涯轉折:從科技業到創投
✅04:30 中華開發資本的背景及沿革:60多年的堅持
✅06:55 從自有資金轉型為資產管理、再到共組基金(群創、新光三越)
✅10:10 投資在地化,因應基金型態有科技業、餐飲、零售通路等對象
✅13:10 投資「隱形冠軍」,資金以外其他更多元的資源和業務機會
✅17:12 評估創辦人的特質:誠信、願景、務實、執行力、領導力
✅19:10 隱形的評分重點:「謙和」及「共好」
✅24:00 也曾有不如預期的經驗:當碰上產業或市場的總體變動
✅26:30 成熟產業看歷史軌跡,新創產業看團隊
✅29:00 必考題:怎麼看待產業出海這件事?遲早要有此計畫?
✅33:10 實際舉例看「聰明的出海」和「貿然的出海」
✅36:00 出海的實際作法和策略是重要的,不是為了投資人而回答
✅42:30 盤點你的關鍵優勢,在當地市場是否能夠維持
✅45:10 提醒創業潛在的風險,包括法規法律等因素(像是七法事件)
✅47:40 技術型新創卻沒申請專利?智慧財產權保護常見的兩個迷思
✅52:00 中華開發資本可以提供的各種不同服務和資源(包括海外)
✅56:00 分享近幾年的投資環境,包括是否較保守、國際情勢影響等
✅58:00 熱錢湧入、投資人變多,好的案子大家搶,條件也更硬?
✅60:00 創辦人要知道:募資談誠信,創業圈資訊很流通
✅63:30 觀察:整體創投環境競爭,需要有更多的組合策略
✅65:30 總結:給創業家和企業主的誠摯提醒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中華開發資本】:https://www.cdibcapitalgroup.com/zh-tw/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25.7.11 用說的法律兵工廠:EP82 feat.「傑思·愛德威」創辦人楊佳燊(Jason)|Jason怎麼做?整合者的格局:當創業走到團隊領導與制度設計的關口】
創業很難,營運公司更不容易。
從TVBS業務新人到30歲裸辭、帶著七萬五千元創業投入網路廣告領域,經歷跌宕,再到今日跨國企業CEO,Jason的創業心路歷程是什麼?
而是什麼樣的特質和心態,能讓他在面臨「無名小站被Yahoo併購」等重大變局和挑戰時,仍能持續前進?
好的球員未必是好的教練,Jason也經歷過一段學習建立團隊、分層授權的陣痛期,甚至被質疑是朝令夕改的「濫好人老闆」。他又是如何從李瑞華老師「把話說透,把愛給夠」哲言轉化及突破,到現在上百人規模的團隊層次分明運作,這些「真誠」的分享,其實都值得每個創業家和企業主省思。
最後,一個成功領導者的格局,不在於自己多厲害,而是在於能夠把厲害的人整合在一起。方方面面怎麼執行,Jason的故事都讓我們有所啟發。
謝謝Jason提醒我:
Max,你很厲害,客戶都指名要你處理。
我告訴你,那你完蛋了,永遠不用休息。
(深陷泥沼的me)
✅01:00 Jason的30而立及創業初衷,裸辭投入網路廣告產業
✅05:40 喜歡科技產品是創業動力,從興趣中看到機會
✅08:00 從工作成就感累積興趣,興趣是可以被創造的
✅10:00 與無名小站創辦人結緣、早期投入數位廣告趨勢
✅13:10 股權50/50學到的一課:「有共識,才能共事」
✅15:30 領導溝通的核心:從說故事開始、還原事實與同理共情
✅18:15 Jason談創業「初心不變,商模要變」的經營哲學
✅21:00 Jason談同理心、開放心態在創業路上是如何培養的
✅23:00 也曾面對質疑失落,但有老天給的禮物:自癒能力與轉念
✅25:05 無名小站被Yahoo併購,Jason如何因應營收斷崖危機
✅26:10 dayone就知道「代理的原罪」,與如何打造差異化
✅30:15 Jason的圓規理論:品牌主是中心,延伸發揮綜效
✅33:40 商業思維決策如何培養?碰撞、學習、活學活用
✅36:00 很勇敢≠很願意,承認不足、沒有包袱才能吸收更多
✅38:55 真誠價值觀的建立:不用當最厲害,但能整合最厲害的人
✅44:40 李瑞華老師的「無為而治」與團隊打造:找到成熟的成年人
✅48:50 Jason對李老師「把話說透,把愛給夠」的體悟
✅51:00 創業初期的濫好人陷阱,再轉變:制度優先,溫度隨後附上
✅53:10 要想的是團隊很厲害,而不是一個人很厲害(律師業對照)
✅57:00 FTX 踩雷經驗:從感恩中轉念,學會放下與翻篇
✅59:10 有賠有賺,看長overall是賺的就好了
✅61:00 結語:謙和感恩、不傲慢,才能走得更長遠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真誠Be real, not perfect】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x30KVe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25.7.4 用說的法律兵工廠:EP81 爬蟲抓資料就犯罪?七法案件背後的爭點與商業風險意識】
《時事分析,本集單口》這一集,我們來聊聊最近從新創界到法律圈,甚至網路產業都很關注的重要新聞:七法公司(Lawsnote)和法源公司(法源法律網)的著作權官司,新北地院判決(新北地院111年智訴字8號)七法需賠償法源新台幣一億元,同時創辦人還有4年的刑事責任;這引起各界廣泛的討論,包括台灣對於創業環境是否保守封閉而不利創新、寒蟬效應、法源為什麼可以將資料壟斷甚至提告、網路爬蟲行為違法嗎,以及前述的金額和刑度怎麼認定的,都很值得探討。
我嘗試用比較白話和淺顯的方式作以下幾個面向的介紹,也希望大家可以多關注此事件(請注意:這個案件尚未確定,後續還是有很多變數):
1.此判決對於新創的影響?
2.資料公有為什麼法源可以壟斷並用於營利?
3.判決對於量刑的討論
4.判決對於編輯著作認定的討論
5.判決對於合理使用的討論
6.美國Anthropic案件適合用於本案嗎
7.判決對於妨害電腦使用的討論
8.判決對於損害賠償額認定的討論
9.創業家及企業主對於本判決需要有的警覺
✅ 01:00 案件背景介紹
✅ 02:50 七法的法律責任已經確定了嗎?
✅ 03:30 用這個判決認定「扼殺新創」、「新創已死」是否過於沈重?
✅ 05:50 櫻桃支付和七法案的差異、Sandbox流於形式,創新商模的困難
✅ 07:30 本案隱憂:爬蟲工具違法,對於新創乃至一般業界的影響
✅ 08:30 司法黑箱?多慮了,既有玩家用法律戰保住優勢全球皆然
✅ 10:40 HTC、Apple…都碰過類似案例,反而是環境沒有法律才需要擔心
✅ 12:00 資料公共化?法源為什麼可以壟斷、收費,甚至提告,玄機為何?
✅ 15:00 法律條文、判決、公文,不受到著作權保護
✅ 17:00 判決爭點1:不道歉所以判決更重?當事人處境的兩難
✅ 22:40 判決爭點2:編輯著作怎麼認定?「法規沿革」是否符合最低創作性
✅ 26:40 判決爭點3:「合理使用」在台灣的困境:七法與美國Anthropic案的差異
✅ 29:00 對比:Thomson Reuters and Ross Intelligence的案件(非合理使用)
✅ 30:00 判決爭點4:「爬蟲」構成刑法妨害電腦使用罪的討論
✅ 34:00 判決爭點5:天價一億元的損害賠償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包括內容價值)
✅ 38:00 總結:任何企業應重視商業模式的潛在法律風險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用說的法律兵工廠:EP80 feat. 矽谷橡子園太平洋基金合夥人吳德威(David)|投資人不說的真相:創業路上,最難的不是募資,是誠信】
這一集,我們來聊投資人對於新創的觀察、團隊的評估,及領導思維。
吳德威(David),除了在體育界的貢獻之外,本身更是投資界大家耳熟能詳實戰派的創投人,長年往返台美創業圈,看過無數案子,也聽過不少荒謬的「募資鬼故事」。然而,比起光鮮亮麗的數字,他更在乎的是:如何能讓創業環境更完善、能有更多新一代的領導者可以帶領著世代前進。
在詼諧風趣言談的背後,其實有著他對於創業圈的擔憂,也有對於創業家的期許與鼓勵,其中的大道至簡「誠信」,更是他的堅持,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謹記的。
如果你是創辦人、或正走在創業這條路上,這集會給你很多值得思考的角度。
金句:創業家和投資人:「公車司機」和「乘客」妙喻。乘客自行決定上車下車,不要控制司機,司機依專業帶領乘客到目的地。
最後,和David都是很忠實的棒球迷,很有趣!
✅ 02:40 David的職涯旅程,以及在新創圈的觀察與心境轉折
✅ 03:20 沒有工作經驗適合創業嗎?聽聽David怎麼說
✅ 05:30 從angel到VC,人生不同階段的選擇,如何決定當下?
✅ 08:10 從Acorn Pacific Ventures的特性,看募資實務台美文化差異
✅ 10:50 為什麼矽谷不簽NDA?防創投不如防範離職員工
✅ 13:30 台灣新創生態的隱憂與挑戰,表象後的新產業、新經濟在哪?
✅ 16:10 新世代創業與職涯選擇的多樣性,對於創業環境的整體影響
✅ 18:00 創業環境與職場規則需要renew與變革,而年輕世代在想什麼?
✅ 21:30 「我不捲,也不准你捲?」從跨時代管理經驗觀察年輕工作者思維
✅ 24:10 創辦人與投資人之間的期待落差,雙方如何磨合?
✅ 27:00 國際賽好打嗎?我們在人脈、機會與國際競爭力上的擔憂
✅ 29:30 與時俱進的夥伴管理思維:管理是藝術,學習「換位思考」
✅ 32:20 投資人的角色:提供舞台,讓新經濟創業者自由發展
✅ 34:10 新創之「申論題還是填空題」,怕的是只談理念不談事實
✅ 36:00 誠信的重要,從你的昨天和今天,來決定是否相信你的明天
✅ 37:45 VC有苦難言之談誠信容易被反感,Delay investment被批評
✅ 39:25 台美從教育環境到創業資源差異,看美國校園創投文化厚底蘊
✅ 42:05 VC難為:美國是錢追著案子跑,在臺灣是案子追著錢跑
✅ 44:00 沒有好的風氣,當市場進入保守期,創業者將面對更嚴峻的挑戰
✅ 45:40 作為VC也需面對挫折與自省,強調誠實溝通與自我修正
✅ 47:00 經典名言:創業家和投資人:「公車司機」和「乘客」妙喻
✅ 48:20 投後管理的真實面:曾碰過的創辦人溝通時落差與無奈
✅ 51:00 一旦人家相信了你,不要濫用別人的相信。David的案例分享
✅ 53:50 「失敗是可以接受的,有過程、意義的失敗」,但別不明不白
✅ 56:30 父親「功不唐捐」價值觀的影響與人生選擇,如何發揮影響力
✅ 59:00 回顧創業初期的理念與挑戰、創造影響力及更好的循環
✅ 61:00 投資的本質是找到對的人,並懂得放手授權,創業也是如此
✅ 64:00 David在創投與創業路上曾經的起伏、深刻感受及心境修煉
✅ 66:00 總結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吳德威】官方網站:https://david-wu.weebly.com/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用說的法律兵工廠:EP79 feat. 郝旭烈(郝哥)|在混沌中蛻變:創業者的決策品質與內在修煉】
在這個資訊爆炸、變化快速、選擇繁多的時代,創業者與企業主最大的挑戰,往往不是「知識不足」,而是「內心不穩」:在高壓中怎麼做選擇、面對不確定如何前進,是真正難的部分。
這集榮幸邀請到職場歷練深厚、橫跨財務、顧問與創投圈的郝旭烈(郝哥),來談談他自己如何在「看來一帆風順」的職涯裡,背後曾歷經健康危機、裸辭歸零、六年迷惘,最後轉化成深刻的價值觀,並透過Podcast與書寫,陪伴更多創業者走過關鍵時刻。
我也將郝哥相關資訊放在下方。
郝哥的分享不是講道理,而是自身體悟的「修煉之道」:
▸ 如何面對無力感與冒牌者症候群?
▸ 為什麼我們會抗拒「閒」與「慢」,卻最需要它?
▸ 鬆弛感從哪裡來?需要七年怎麼練?
▸ 工作是手段,人生才是目的:如何重新設計你的節奏與選擇?
從《納瓦爾寶典》的智慧,到查理蒙格的「獨自升級」、比爾‧蓋茲的閱讀計畫,這集節目融合郝哥個人的體悟與系統性思維,為你整理出一份「創業者的內在導航圖」,也是一本不在書店出售的人生指南。
若你此刻正站在人生或事業的十字路口,這集節目會是你思考與修煉的安靜陪伴。
🎯適合收聽對象:
* 正在經營公司、面臨壓力與選擇的創辦人
* 被效率與結果逼得喘不過氣的企業主管
* 追求「不只是成功,還想要幸福」的你
✅02:10 郝哥背景:從台積電到淡馬錫、好聲音Podcast與新書《享受蛻變》
✅04:00 大學老師的啟發:人生不一定要規劃,但每一步都要認真走
✅06:10 從製造轉財務、再轉投資與顧問工作,轉折之間的心境變化
✅08:00 不需妄自菲薄「做好當下」就有機會被看見、獲得邀約
✅10:30 為何從淡馬錫裸辭、選擇回台?健康危機與人生重新排序
✅13:00 如何調適失落感:從高壓全滿的日程,進入完全空白的生活
✅16:00 什麼是「退休前的生活感」?掌控生活,不是「等」退休
✅18:30 為什麼鬆弛感要花7年培養?「倖存者偏差」與不被看到的黑暗期
✅21:00 為什麼會有不配得感、冒牌者症候群?從內在對話練出穩定
✅22:30 蒙格之道、納瓦爾的啟發:在超越自己這件事情,沒人比得過你
✅25:00 想法的排序影響人生視角:「把好的事放到PowerPoint頂端」
✅28:30 餘裕的重要:沒空就無法升級,忙會讓人只用舊方法解決新問題
✅30:00 想多做少,陷在困境的情緒如何跳脫?
✅31:00 查理蒙格與比爾蓋茲的靜思練習:空檔、輸入與長期思考
✅33:00 無聊其實是偉大的開始,如何和自己對話
✅35:00 Daniel Kahneman 忙碌時無法思考,會停留在過去直覺思維處事
✅36:00 Morgan Housel《一如既往》:該休就休,這是生產率最大的泉源
✅38:20 標籤是別人給的,但角色可以自己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40:00 「喜歡的事」不是等出來,是練出來的,興趣也會改變
✅43:00 只要「願意」嘗試,就可能讓機會變大、選擇權變多
✅45:00 獨自升級、拉長時間軸:升官發財是副產品,過程才是人生的主體
✅50:00 嘗試帶來見識,嘗試帶來見識,見識帶來膽識,藝高人膽大(良性循環)
✅54:00 《享受蛻變》核心概念:不要高估一年能完成的事,卻低估十年的累積
✅54:00 查理蒙格講的人生兩大成功,一個是活得夠久,一個是不做蠢事
✅57:00 如把未來的目標,當成是一直未實現的喜悅。則喜悅出現了只不過是瞬間
✅59:00 結果是每一個過程的累積,過程本身其實就是結果
✅63:00 總結:生命是用來體驗及享受的,不是用來逃避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郝聲音Podcast:https://reurl.cc/j9N39n
💡關於【郝旭烈《享受蛻變》:駕馭人生變化的順應力】:https://reurl.cc/yRpYAO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25.6.13 用說的法律兵工廠:EP78 「估值」不是喊價,從團隊、市場、產品、財務,打造投資人買單的估值論述】
在投資圈,「公司估值」向來是熱議焦點,卻也充滿挑戰。很多創業家會疑問:我已經用了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等估值方法提供數字給投資人,為什麼投資人仍不買單呢?
這個「心目中的數字」與實際期待的落差,源於估值背後遠不止數字表面的論述。
本集我們就來探討「估值拉鋸戰」的幕後真相,除了介紹投資人質疑的「真實動機」(例如對產業理解限制或其自身投資策略等內部因素),也點出創業家在估值準備上的四大核心誤區:從憑空「喊價」、盲目類比、欠缺支撐的樂觀預測、到僅以「沉沒成本」為據,都可能讓您的論述失真。
事實上,估值本質是場深度的商業邏輯溝通。它超越單純的數字呈現,更在於能否透過嚴謹、客觀的論述,去完整展現出公司「未來增長潛力與核心價值」。至於如何呈現,本集就從「團隊、市場、產品、財務」四大核心價值著手,教您打造一套讓投資人真正「買單」的估值敘事,讓各位企業主在募資道路上能順利前進。
✅ 02:50 解析投資人打槍估值的真相:有時是創業家「非戰之罪」
✅ 06:00 創業家的四個常見估值誤區,千萬別犯了這些錯
✅ 07:40 估值的準備:投資人更看重的四個核心價值面向
✅ 08:30 團隊(人):創辦人和股東組成、專業分工、股權結構
✅ 13:20 市場:天花板、CAGR、競爭對手,投資人想知道你是否認真
✅ 18:30 產品:客戶實績PMF、CAC、LTV、智慧財產權及護城河
✅ 24:20 財務預測:Burn Rate、Runway、營收預估、milestone
✅ 27:00 每次募資的資金支撐期程,及先行準備工作
✅ 32:00 投資人也想知道:每單產品賣出去有賺錢嗎?
✅ 33:00 核心邏輯:論述的嚴謹度及合理性、創業家特質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用說的法律兵工廠:EP77 feat. Yourator 創辦人陳秋瑜(Lydia)|AI浪潮下的職場革命?人才斷層與未來職涯新趨勢】
這是「很特別」的一集。
在AI更迭快速的今日,我們看到截然不同的現象:有企業主找不到適合的人選,也有企業主逐漸減縮對於初階人員的編制,轉向以AI工具搭配,另一方面,Z世代工作者也在逐漸顛覆傳統僱傭型態,這些對於大部分的工作者和企業主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關於這些變動、VUCA的答案是什麼?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確定性,如何從中找到處事思維?都很值得我們思考。
這些內容,在本集來賓Yourator創辦人Lydia的訪談中,都有非常詳細及深入的對談。他從自身特別的學經歷背景和創業故事談起,並以第一線的觀察者剖析了AI如何重塑職場技能需求、企業人才培育的挑戰,以及在快速變動中成為「通識人才」(跨域知識)的重要性。我們兩位身為職場中生代,在面臨這劇變時代的洪流中,其實也不免徬徨,且有更多深刻體悟,這集內容,有期盼、也有隱憂,更有深層的思索。
為什麼說很特別,聽完Lydia完整的思維架構,讓我對於眼前這些現象有了更宏觀的理解。
至於Lydia帶給各位聽眾朋友如何「靜下心來」的訣竅,就請大家收聽節目了。
✅02:00 創業動機:從日美求學與工作經驗,觀察台灣在人資領域的空缺
✅03:50 透過行銷與資料分析專業打造出的人才媒合平台Yourator
✅06:00 Yourator的數位職涯博覽會創辦動機、規模及特色
✅09:00 AI演進所帶來職場不斷更迭的趨勢,去年的職位,今年已經消失?
✅11:00 AI能力成為基本款,年輕人「自帶AI能力」,企業對於AI態度直指競爭力
✅15:00 Z世代(數位原生代)的職場價值觀,與企業主的需求落差,無解嗎?
✅16:00 人才高流動性對企業永續經營的隱憂,台企偏好「即戰力」使形勢更嚴峻
✅18:00 珍惜願意投入資源培養的雇主,勞資關係是相互需求
✅20:00 學coding還有用嗎?台灣、全球職場可能因AI所出現的人才斷層問題
✅22:00 從實習生計畫發現企業主在徵才取向的轉變,比你我想像更快速
✅27:00 日本是否也受到影響?從兩國平均在職年數觀察就職風氣差異
✅30:00 台灣教育培養的畢業生尚未「job-ready」,企業在AI與年輕人才選擇的兩難
✅32:00 AI迭代速度超乎想像,「少子化不導致失業」的論述產生疑問?
✅34:30 擁抱「變動性」。愈通識(跨域知識)愈能和AI互動跟產出
✅38:00 通識如何培養,也談日本教養學部及台日教育體制的差異
✅42:00 陷於困境的企業主是否終將轉為「專業外包」,團隊精簡或成必然?
✅44:00 從一人公司談企業規模,以後就只有超大和超小公司了?
✅46:00 跳脫困境,從雇主品牌建立之對於傳產的重要性分析
✅50:00 勞資上述誤解加深對立,對於整體環境的擔憂,創業真的很辛苦
✅52:00 關於「留才」,人才在想什麼,為什麼ESOP可能失靈或被放棄了?
✅57:30 Lydia給時局變換莫測的我們所帶來的靜心及心理調適建議
✅59:00 VUCA,或許一個歷史的旁觀見證者也是一種際遇?
✅61:00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63:00 總結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關於【Yourator】:https://www.yourator.co/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25.5.30 用說的法律兵工廠:EP76 feat. 智財散步 張政偉專利師|專利不只是大公司的專利:中小及新創企業的智財布局思維】
智慧財產權已是企業經營者的必修學分,而其中最常被提起、也最讓人困惑的,往往是「專利」。在技術驅動與品牌導向交織的市場中,專利是否到位,往往決定的不只是產品能不能推出,更可能牽動企業能否存續。
但在實務上我們仍常看到許多企業對專利存有誤解,舉凡專利與商標混為一談、認為專利只是大公司的遊戲、「專利無用論」;又或想投入資源卻陷入申請流程的成本焦慮、或以為「申請完就結束了」,卻沒有思考該如何與營運連結、成為真正的資產。
那麼,中小企業或新創,究竟什麼時候該開始思考專利?又該如何判斷申請與否、布局的時機與方向,才能真正創造商業價值?
本集邀請到知名粉專「智財散步」的創辦人即小編、專利師:馬克斯(張政偉專利師)。他不僅擁有豐富的專利撰寫與佈局經驗,也歷經藥廠、美商與專利事務所的實戰歷程,對產業端需求有深刻理解。這一集,將帶你從技術、法律一路走到商業視角,全面拆解智財策略,幫助你重新思考你的「護城河」,該怎麼築、該怎麼守。
✅02:45 馬克斯的自我介紹,從事務所到藥廠,再到美商
✅04:30 實務觀察:我國企業主對於智慧財產權的觀念及重視程度?
✅06:00 專利是談判籌碼的工具,申請專利不等於會布局和營運使用
✅08:40 專利檢索的重要性,可以用來了解競爭對手的動向
✅11:20 SME是否需要專利?專利不是只有大公司才用得上
✅14:30 「專利無用論」?專利訴訟的成功率低不代表一切
✅17:20 Jack Dorsey與Musk對智財制度的批評有道理嗎?背後並不單純
✅20:20 談專利實務限制與新創痛點,如何在有限資源中做好智財規劃?
✅23:15 專利布局該「對時對點」,策略須配合技術成熟度與市場節奏
✅26:00 常見難題:前案檢索與寫稿品質和重要性被忽略,但很重要
✅28:30 專利不只是法律問題,更是商業籌碼,應與營運策略同步思考
✅33:10 台灣企業在專利策略執行上所碰到的阻礙?
✅36:00 專利布局策略建議:技術可複製性強的產品優先保護。
✅38:00 人員配置,及企業如何選擇並與專利事務所合作?
✅44:00 沒想到專利申請也有「黑代理」?
✅47:00 企業專利布局的相關建議:PCT、海外市場及跨國專利
✅50:00 忽略智財付出的代價?兩個模擬案例(台灣市場有無PMF)
✅54:30 IP的重要:CATISS貓掌護唇膏的IP維權事件
✅57:30 IP的重要:COMEBUY的「海神」飲料商標事件
✅59:30 馬克斯金句:專利是技術問題、法律問題,商業問題?
✅63:30 經營「智財散步」多年觀察,企業智財觀念可以如何強化?
✅65:30 相關IP科普參考資源介紹
✅67:30 總結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關於【智財散步】:https://www.facebook.com/iptouring/?locale=zh_TW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25.5.23 用說的法律兵工廠:EP75 feat. Addin Ventures GP 蘇祐立(Uly):台灣新創在美國募資好難?矽谷VC給你的破關思維】
一直以來很多創業家和企業主都很關心美國的投資環境,然而,在美國創投環境快速變動、AI應用與B2B SaaS等新興賽道蓬勃發展的此刻,台灣團隊想打國際賽,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要如何避開文化與法律的斷層?而政府、創投與媒體又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以及,是否要在day1就決定出海?都是非常重要的議題。
對此,本集節目邀請到一位台美創投圈的重要連結者,就是Addin Ventures的General Partner (普通合夥人):蘇祐立(Uly)。Uly實務界出身,長期穿梭於矽谷與台灣,深度參與台灣新創在美國的募資與拓展,有很豐富的第一線產業觀察與投資實務經驗。
這集我們從創業家和投資人雙重視角出發,邊談PLG與SLG策略、也宏觀探討「國際化」這條看似遙遠卻不得不走的路,讓您能有更完整的資訊做出好的決策。
✅03:00 Uly的創投角色與評估觀點,自身BD/Sales背景談起
✅06:00 美國創投環境變化與AI投資趨勢解析、「AI包裝公司」的氾濫?
✅09:00 IPO出場挑戰加劇,創投轉型結合加速器或財務規劃
✅12:00 台灣新創打入美國的關鍵挑戰:什麼是「地區陌生感」?
✅15:00 Addin:台美創投橋梁的實務角色
✅17:30 軟體團隊的產品導向與台美差異(產品型、專案型公司)
✅21:00 Day One國際化?PLG與SLG策略對比,如何以產品模式設計全球市場?
✅23:30 技術與市場需求:創業成功的關鍵在於市場需求,技術是為了解決真正的痛點
✅27:00 AI應用多元賽道觀察(美國市場):Agent AI、Digital Health、Climtech、Biotech
✅28:30 AI應用多元賽道觀察(美國市場):Physical AI、Cybersecurity 與長照等。
✅30:00 學術團隊的創業建議:與熟悉國際商務者組隊,提升成功機率
✅33:00 台灣創投與資本環境的適配:硬體有較高估值,美國對軟體則評價更大
✅37:00 政府及創業環境優化:肯定產創條例、稅務穿透與鼓勵大型創投落地的政策趨勢
✅39:00 如何設立美國公司與研發配置:研發留台灣、市場與PM在美國,以利爭取資金
✅41:30 台灣技術人才的國際競爭力:技術不輸人,但是否具備大型專案經驗與國際合作溝通能力。
✅45:00 國際連結與NVIDIA例子:AI時代的關鍵資源與算力環節,台灣如何與全球連結
✅48:00 出海策略建議:先做好再說?從Day One 就針對全球市場設計與規劃產品。
✅51:00 三層推動國際化:團隊、政府、媒體都要國際化,媒體尤其重要?
✅54:00 結尾
💡這集乾貨滿滿,希望內容對您們有幫助,對於公司、股權及投資案件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聯繫我,謝謝,也歡迎分享本節目,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次見。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https://reurl.cc/Rqa609
💡關於【Addin】:https://addin.vc/
💡【法律兵工廠】官方line:https://lin.ee/dbw1kgP
💡【創業打怪生存攻略】熱烈銷售中:https://reurl.cc/rvlyON
信箱:max@joinlaw.com.tw
電話:02-25080830
FB粉絲專頁:法律兵工廠(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maxlegaldrug )
官方網站:https://maxlawyer.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