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认知缝隙06 被讨厌的勇气(四):从「不烦恼」到「更幸福」,解锁幸福的终极答案
06 被讨厌的勇气(四):从「不烦恼」到「更幸福」,解锁幸福的终极答案

06 被讨厌的勇气(四):从「不烦恼」到「更幸福」,解锁幸福的终极答案

Update: 2025-09-12
Share

Description

🐣 欢迎来到认知缝隙,我们关注个人成长,更关注怎样更好地生活。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明明已经试着用“课题分离”划清了人际边界,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纠结,可心里还是会隐隐觉得,好像还缺点什么?

之前我们聊到,阿德勒说“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而“课题分离”是破解这份烦恼的关键:分清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不越界、不背负、不转嫁,确实能帮我们躲开很多矛盾。

但课题分离,似乎让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明显了,但也让人际关系变得冷冰冰的,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我们互不干扰,这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每个人都渴望与他人建立温暖深刻的链接,我们真正想要的,是更踏实、更有温度的幸福。

所以今天,我们要把话题再往前推一步:课题分离从来不是人际关系的终点,它更像是我们好好与人相处的“起点”。

当我们用课题分离找到彼此舒服的“可视距离”,守住该有的边界感之后,又该如何走向更深度的联结,真正触摸到幸福的内核?

这一期,我们就继续翻开《被讨厌的勇气》,聚焦书中第四部分的核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以及通往幸福的那条关键路径:有共同体感觉。

---------------------------

欢迎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

公众号💚:掌控思维

小红书🍠:认知缝隙

---------------------------

Part 1:什么是共同体感觉 ❤️

01:34  阿德勒所强调的 “共同体感觉”,核心是我们对自身与集体关系的主动认知与积极参与:

  1. 价值认同:承认存在本身即有价值,每个个体无需依赖外界评判,其自身存在就具备对共同体的潜在贡献力,不存在没用的人。

  2. 主动参与:每个人需以对社会的关怀为出发点,主动作为共同体一员投入其中,而非被动等待集体需要,在参与过程中明确自身不可或缺的角色定位。

  3. 归属感:通过积极参与和贡献,每个人能在集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并非来自他人赋予,而是源于自身对我为集体有用的明确认知。

Part 2:共同体感觉和课题分离有什么关系?❤️

13:22 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课题分离是先管好自己,不添乱;共同体感觉是再帮一下别人,让大家都好

我不为你的情绪感受负责,你也不为我的情绪感受负责,但是我们为我们共同的目标去做贡献,他们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Part 3:阿德勒为什么这么强调共同体呢?❤️

17:44 人天生需要连接,孤独不是因为物理上的独处,而是心里觉得自己和任何人都没关系。共同体感觉的终极状态:

不把他人当对手(我要比别人强),而是当伙伴(我们可以一起变得更好);

不纠结别人怎么看我,而是关注我能为别人做什么;

不是被迫融入群体,而是主动选择我属于某个更大的整体,比如家庭、朋友、社会,甚至全人类。

Part 4:为什么拥有共同体感觉会很幸福?❤️

18:44 幸福并不由具体贡献的「大小」决定,而是由「贡献感」 决定,贡献感是一种感觉,感觉都是可以由自己决定。

贡献感(通过行动创造价值)→ 确认 “我被需要”(被需要的感觉)→ 确认 “我属于这里”(归属感)→ 更愿意主动参与下一次行动 → 再次获得贡献感

Part 5:如何实现共同体感觉?或者说如何才能幸福?❤️ 

34:19 1、别把自己当世界的中心,你只是共同体中的一部分;

36:56 2、积极参与;幸福不是仅仅等在那里就可以得到的,不是靠别人给的,它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

40:52 3、发展横向关系:既不批评,也不表扬,只是鼓励;

42:47 4、走进更加广阔的世界;

---------------------------

公众号:掌控思维

加入听友群:关注公众号「掌控思维」回复「进群」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06 被讨厌的勇气(四):从「不烦恼」到「更幸福」,解锁幸福的终极答案

06 被讨厌的勇气(四):从「不烦恼」到「更幸福」,解锁幸福的终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