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120分钟对话北京协和陈蓉教授:是医生、是科普创作者、更是更年期的亲历者|医生说
Description


关键词:女性成长;更年期;医患关系;体重管理;癌症筛查;激素疗法;睡眠;
本期节目,我邀请到了一位很多听友们都熟悉、甚至在我们2024年11月两周年亘新现场遇见过嘉宾,她就是北京协和医院的陈蓉教授。
这次趁南西在北京参加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记者发布会,南西和陈蓉教授坐下来,在播客里听她分享自己的故事。你可能认识她,是因为她是国内妇科内分泌的权威医生;你可能在短视频里刷到过她,作为最活跃的更年期科普者之一;而更不为人知的是,她本人也正在经历更年期。这三重身份,让她能看见许多医生和普通女性看不见的真相。
听完这期南西和陈蓉教授用120分钟、坦诚且富有批判性的对话,希望你无论是对更年期就医、慢病风险、癌症筛查、体重管理等实用话题,还是对AI时代社交媒体上的科普陷阱、女性成长等社会性话题,都可以收获新的启发!
温馨提示🔔:本节目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个人用药诊断请咨询专业医生
💗特别感谢大小咖啡为本次录制提供的studio场地
🧭时间轴:
走出医院,探索更年期科普之路
09:13 一场科普大赛,改变了我的职业轨迹
20:59 你知道吗?更年期才是女性各类慢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期
22:32 进入短视频科普后,发现更年期症状比想象的要重?
23:49 为什么更年期女性常被忽视和误解?
女性健康的筛查与管理
28:59 哪些科室医生会主动把疑难患者转到更年期门诊?
31:32 为什么鼓励40+东亚女性每年筛查乳腺癌和宫颈癌?
35:14 与乳腺科医生可以有哪些合作?
37:02 当更年期女性去不同的学科得到不一样的看法,该怎么办?
38:33 癌症患者(乳腺癌,甲状腺癌等)进入更年期后应该怎么管理更年期?
42:46 面对失眠,除了安眠药,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改善睡眠?
45:10 后疫情时代,社交媒体上关于更年期的讨论
54:30 更年期需要吃补剂吗?
59:53 更年期的体重管理:存啥都不如存肌肉(科学运动健康计划、每天20分钟,每周3种类型的运动,一起激活代谢让身心更轻盈)
融合指南、科研与亲身经历
1:10:01 做了科普之后,发现POI(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和POF(卵巢早衰)的人越来越多
1:16:44 中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
1:26:53 当医生面对更年期时,有什么症状?她又是怎么应对的?
1:40:49 目前针对更年期领域的研究:长期的更年期的对列观察;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
1:44:09 衰老和更年期有关系吗?
听友提问(Q&A):
1:48:01 经皮刺激素的效果没有口服的明显,需要换药吗?
1:50:10 激素治疗需要一直用下去吗?
1:50:28 不用药的话,医生会怎么想?
1:53:01 经前综合症怎么诊断和就医?
1:55:56 原发性闭经患者因用药方式错误导致孕激素补充不足、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可以继续使用激素疗法吗?
1:57:28 口服黄体酮及外用雌二醇担心对结节有影响吗?
1:58:59 内分泌腺上都有结节,在激素的疗法下,对各个结节增大的影响怎么平衡?
🎙本期主播
南西,从事国际慢性病管理,英国医疗科技平台创始人
👩⚕️本期嘉宾
陈蓉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副组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更年期与妇科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更好更年期》《女人不老》作者
🔗相关节目链接
不吹不黑,批判性吃书:《炙热的你》《更年期不是忍忍就好》《拥抱新的你》|万象更深
144|女人该为自己而活了!就从中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开始吧|医生说
136|桥本、Graves、结节?终于把女性的甲状腺聊明白了|科技科普
132|两代研究者的对话:缺失、滞后与误解,为何在女性健康科研中反复上演?|医生说(全英)
117|AI时代的女性健康会何去何从?四位医生与哲学家如是说|亘新科技
070|熟龄女性别跟风,热辣滚烫前先听听科学健身四大方式|亲历实录
更年期不是“忍一忍就过去”的阶段,而是一段漫长、需要陪伴和理解的旅程。
如果这期内容触动了你,可以把它分享给身边人——也许是母亲,也许是伴侣,也许就是和你一样正在经历这一切的朋友、甚至是医生。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们留言或者加入听友群告诉我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联系我们
小助手微信:Tingshuo_gnq
小红书📕:万象更新Women's Health
Sijia小红书📕:SijiaLW
南西小红书📕:南西&epiphanies
视觉设计🧑🎨:楼楼
音频剪辑🎧:南西、晴风
<fig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