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贝拉夜话EP44或许你只是在虚假的讨好
EP44或许你只是在虚假的讨好

EP44或许你只是在虚假的讨好

Update: 2024-11-10
Share

Description

<figure></figure>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朝与黎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本期脑图:

<figure></figure>

本期概述:本期我们讨论对“讨好型人格”的深入理解,这不仅仅是一种过度关注他人、忽视自我需求的行为模式,还可能根植于自我认同感的缺失和依赖型人格障碍。我们对“讨好型人格”的误解,以及依赖型人格障碍的症状及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把自我认知训练和行为改变作为我们成长的重要途径。

<figure></figure>

讨好型人格的本质

1. 定义与特征:讨好型人格,也称为迎合型人格,是指个体倾向于过度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期望,而忽视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的一种人格特征。这种人格类型的个体通常试图通过迎合他人、取悦他人来获取认可和接受,并且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以避免引起冲突或者失去他人的好感。

2.  心理动机和成因:讨好型人格的心理动机和成因是多方面的,涉及个体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以及个体的自我认知等因素。例如,童年创伤、家庭动力、自尊水平低、完美主义和互惠原则都可能在讨好型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作用。

3.  影响:讨好型人格的个体可能会因为过度关注他人的需求而忽视自己的需求,导致自我价值感低下、人际关系困难、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增多,甚至可能导致饮食失调和意志力、信心耗尽。

4.  实验研究:有关讨好型人格的实验研究,如Exline, J.等学者的研究表明,社交压力如何影响人们的饮食行为,尤其是那些具有社交倾向性的人。高社交倾向性与讨好型人格类似,研究表明,当人们认为他人希望他们吃东西时,具有高社交倾向性的个体更容易吃更多的食物,以避免社交威胁感和维持社交和谐。

<figure></figure>

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他继承和发扬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念,但其基本观点与之大相径庭。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人天生就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交往,相互依赖,相互合作:而弗洛伊德则强调人的生物学本能,人的成长过程人道是本能的自然展开,其行为是先天决定的。

其次,个体心理学视人格为统一的整体,强调其不可分割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内各种动机、特质、兴趣、价值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这些不同的部分,各部分各司其职。
      第三,个体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阿德勒认为,人是一个有意识的存在物。通常,人能意识到行为的动机意识与无意识并非绝对对立。对某些道理内容,如果我们意会到了,那么就是意识的;如果失于意会,那么就是无意识的。意识的行为是人类主要的行为。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则认为无意识是人格的中心。

第四,阿德勒强调未来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他认为,人既然是有意识的、就能意识到未来的种种条件,制定某种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阿德勒也承认过去的经验(特别是原始的经验)对人的行为有影响,但他认为不是决定性的,这同弗洛伊德显然是对立的。

第五,个体心理学认为性只是人类行为的动力因素之一。阿德勒并不完全否认性的作用.但他认为性的作用在决定人的行为方面只扮演一个极不重要的角色。他认为,真正对人的行为起作用的还是人的社会需要。

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过度需要被照顾和害怕分离的特征。他们可能在没有他人支持的情况下难以做出日常选择,并且极度需要他人的支持和照顾。

过度补偿

过度补偿是指个体通过超出正常的行为方式来掩盖自己的某种不足或恐惧。对于讨好型人格来说,讨好行为可能是一种过度补偿方式,用来弥补内心的不安全感或自我价值感的缺失。表面上的讨好可能隐藏了内在对控制关系、主导他人反应的需求。

相关理论:补偿理论认为,人们会通过一种极端行为来平衡内心的缺失感。讨好型人格的过度讨好其实是弥补内心自卑感的一种途径。

回避冲突行为

讨好型人格通常表现出强烈的回避冲突倾向,努力迎合他人、避免矛盾。这种行为不仅是为了维持和谐,更是为了在关系中维持一种隐形的主导地位。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足够“好”,就能够掌控关系的稳定性。这种回避冲突的行为实际上是将关系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达到避免被抛弃的目的。

相关理论:人际关系中的“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指出,人们有自主的需求,而讨好型人格的回避冲突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目的是避免被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伤害。

BDSM:是一种涉及束缚与调教、支配与臣服以及施虐与受虐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角色确认与自我认同

BDSM关系中的支配和顺从角色通常深深嵌入个体的自我认同中。支配者和顺从者在关系中的行为和互动不仅满足了角色的需求,还通过重复性行为强化了各自的角色认同。例如,支配者会通过给出命令和管理顺从者的方式强化其主导角色,而顺从者则通过接受支配者的指令来体验自身的角色感与被认可感。

<figure></figure>

积极干预

1. 定义和目标:积极干预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帮助个体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培养积极的情绪和行为习惯,以实现幸福、满足和成长。

2.理论基础:

• 优势和美德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系列的性格优势和美德,如善良、勇敢、智慧、乐观等,这些可以帮助人们应对挑战,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 积极情绪扩展和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可以拓宽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增强个体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

• 意义和目的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生活的目的和价值的认识和追求可以带来满足和幸福的感受,提高个体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

• 方法和技术:积极干预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感恩练习、优势使用、积极回忆、乐观思维、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志愿服务等,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个体培养积极的情绪、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 积极心理治疗:这是一种短期疗法,是一种跨文化的、多种心理治疗流派的理论与方法的整合模式,它包括五阶段的主导疗法和讲故事形式的辅助疗法,以解决冲突为中心,以现实能力为依据。

时间节点

l 07:13 揭露讨好型人格的误区与自我认知

l 10:32 避免标签化讨论人格特征的重要性

l 14:44 揭露讨好行为背后的动机与影响

l 18:18 讨好型人格与过度补偿行为

l 20:26 理解讨好型人格与自信的差异

l 23:27 理解依赖型人格障碍及其在情感中的表现

l 25:27 理解讨好行为背后的复杂心理

l 29:44 社交依赖性与过度讨好行为分析

l 35:11 解决讨好型人格的策略与自我成长

l 42:39 理解讨好行为:区分真伪讨好

l 50:29 揭露假性讨好对身心灵的隐形伤害

l 56:09 通过强化认知训练改变人格倾向的探索

BGM: Winter is coming(Game of Thrones)---------韩秀智

联系我们抖音同名:

@SodaBella @刘不绝 @朝与黎

HIT: sodabella@sina.com

<figure></figure>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EP44或许你只是在虚假的讨好

EP44或许你只是在虚假的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