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贝拉夜话EP45再见爱人4——人性确实是见光死的东西
EP45再见爱人4——人性确实是见光死的东西

EP45再见爱人4——人性确实是见光死的东西

Update: 2024-11-17
Share

Description

<figure></figure>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朝与黎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本期脑图:

<figure></figure>

本期概述:本期播客我们将深入探讨夫妻关系中的心理动态,特别关注了再见爱人这几对夫妻的互动模式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通过分析,揭示回避性依恋、讨好型人格、权威主义人格等心理学概念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强调了个体如何通过这些模式寻求自我认同和情感安全。讨论触及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望、家庭成员间的动态关系以及个人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位置感。通过案例分析,超越表面现象,去探索和理解人际关系背后复杂的情感和心理动态。

<figure></figure>

防御性行为:麦麦对丈夫表达爱意的冷笑可能是她内心冲突的外化。一方面,她渴望丈夫的肯定;另一方面,她又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她的反应是一种情感上的“先发制人”,以免真正面对内心的脆弱。

亲密关系中的攻击性被动:冷笑是被动攻击的表现,源于她对自己的不满转嫁为对李行亮的否定。

她试图通过成为焦点来获得对自我价值的肯定。通过外部赞赏来修复内在的不安全感。而李行亮习惯性回避形成了“麦麦追逐者-李行亮回避者”这样的一个共生关系

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是成人依恋风格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基于儿童依恋风格发展而来,主要指的是在成人亲密关系中表现出对于情感和亲密感的回避行为模式的人群。这种依恋风格的人通常有一对冷漠而疏离的父母,无法回应和满足孩子的需求,导致孩子形成了否认自身情绪感受的习惯,明白靠别人没用,只能依靠自己。在成年的亲密关系中,回避型依恋的人常常会表现出高度的独立,不喜亲密,也不会轻易承诺,回避亲密的关系,总是停留于浅层人际关系中。

回避型依恋的人在情感上通常很排斥亲密行为,不喜欢与恋人做一些亲密的行为,避免身体接触,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比如不会对他人敞开心扉、不会对伴侣说“我爱你”等。他们对情感浓度的感知与常人不同,对亲密关系有着消极的态度,对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有着怀疑的态度。他们渴望爱却又逃避爱,有很强的界限,很少人能够进入他们内心。

回避型依恋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属于两败俱伤型。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令自己难受,更容易给对方造成伤害。他们适合做普通朋友,一旦确定亲密关系,整个人就会开始疏离排斥。回避型依恋者在情感上的表现包括恐惧亲密和假性独立,他们虽然惯于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然而他们的内心并不是风平浪静,毫不在意的。

治疗回避型依恋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安全堡垒”,即一个没有压力的稳定关系,这对于回避型依恋的治愈至关重要。改善依恋形式比单纯解决表面问题更为重要,只要拥有稳定的安全堡垒,依恋关系才会随之开始稳定下来。

<figure></figure>

杨子:自信没有很多,多的是自负

黄圣依“他所谓的爱,就是用他的思想来建构我,我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了。”

支配型沟通:喜欢说教的人往往以支配性的沟通方式为主,目的是在互动中建立并维持权力不对等的关系。

自我价值的脆弱性:内在的不安全感。他需要通过在公众场合证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弥补对自我价值的不确定。

维持“保护者”或“领导者”角色

人们的说教行为往往来自一种对环境失控的恐惧感。他通过对他人行为进行指导或纠正,试图恢复对局面的掌控。通过“指导”他人,他可以让自己处于更高的社会比较地位。通过“指导”他人,他可以让自己处于更高的社会比较地位。

扬子比黄圣依更害怕这段关系的逝去:男性可能通过说教来寻求或维持关系中的权力和控制。这种行为可能源自于对权力的追求,或是对关系中不确定性的不安全感

<figure></figure>

权威主义人格:如果一个男性伴侣在两性关系中经常表现出命令和控制的行为,他可能表现出的是权威主义人格特征。权威主义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是由Adorno等人提出的一个概念,旨在揭示偏见的人格基础。这种人格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因袭主义(Conformity):顽固地坚持传统价值观和社会规范,对违反传统的行为表现出敏感和敌意。

2.  权威主义服从(Authoritarian Submission):对已建立的权力结构和权威表现出过度的尊重和服从,同时期望他人也服从这些权威。

3.  权威主义攻击(Authoritarian Aggression):对那些不遵守传统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人表现出攻击性,这种攻击性是被权威认可的。

<figure></figure>

此外,伯恩PAC人格结构理论中提到的“父母”状态,也与这种命令和控制的行为有关。在这种状态下,个体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父母”成分占优势时,他们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

因此,如果一个男性伴侣在两性关系中充斥着命令,他可能具有权威主义人格的特征,这可能表现为对传统价值观的强烈坚持、对权威的过度服从以及对不符合这些价值观的人的攻击性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源自于他们对权力和控制的需求,以及对传统社会规范的坚守。

<figure></figure>

当关系走到“爱与不爱”的临界点             无回应的爱是否可以长久存在?

刘爽的反应“这么多年你感觉不到吗?”显示出他对情感表达的理解非常被动,他将情感的传递寄托于对方的“感受力”,而不是自己的主动表达。

葛夕的特质,她有冒险精神,也注重关系的细腻经营。她的力量和对爱的渴望并不矛盾,是一种丰富的情感维度。

“赋予-剥夺悖论”是指关系中,一方持续付出情感、时间、精力甚至物质资源,却因为另一方的冷漠或无回应,感受到自身价值被削弱的现象。这种悖论在情感关系中非常常见,特别是当一方过度承担关系责任,而另一方回避参与时。

· 赋予:一方付出大量努力来维持关系,如表现关爱、制造惊喜、解决问题、承担经济或情感责任。

· 剥夺:另一方缺乏情感回应或拒绝承担责任,导致付出方感到自己的努力被贬低甚至否定。

· 悖论:付出方越是努力,越是期待对方的回馈,然而对方的冷漠或忽视反而加剧了付出方的痛苦。这种错位的互动模式往往让付出方更执着地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l 时间节点

l 00:00 探讨麦林的真实心理:非回避性依恋

l 04:22 夫妻间沟通问题及其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l 09:04 伴侣间沟通问题与性魅力的误解

l 15:36 夫妻间角色期望与自我实现的矛盾

l 19:48 理解个体行为背后的共生逻辑

l 22:29 理解家人的行为

l 26:19 家庭中成员间的情感竞争与付出

l 32:17 互联网对个人行为的放大与影响

l 36:02 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l 45:53 关系中的地位认知与自我定位

l 52:12 理解霸凌与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

l 59:34 解析权威主义人格在两性关系中的表现

l 01:06:18 黄圣依与杨子关系分析

l 01:08:31 黄圣依如酸菜般腌制状态下的情感忽略

l 01:13:23 黄圣依行为模式分析

l 01:17:57 解析刘葛夫妻关系中的照顾与依赖

l 01:19:56 理解与自我反省在维持关系中的作用

l 01:25:30 自我证明与内耗循环

l 01:36:06 探讨个人成长与伴侣关系中的不匹配问题

BGM: ‘带我去找夜生活(健康版)-----------告五人

联系我们抖音同名:

@SodaBella @刘不绝 @朝与黎

HIT: sodabella@sina.com

<figure></figure>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EP45再见爱人4——人性确实是见光死的东西

EP45再见爱人4——人性确实是见光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