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時間・她說S3E4 告別瞎忙!用「看得見的思考」,打造你的「高效率創業儀表板」 feat. 跨域工作者 劉奕酉
S3E4 告別瞎忙!用「看得見的思考」,打造你的「高效率創業儀表板」 feat. 跨域工作者 劉奕酉

S3E4 告別瞎忙!用「看得見的思考」,打造你的「高效率創業儀表板」 feat. 跨域工作者 劉奕酉

Update: 2025-05-06
Share

Description


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劉奕酉老師,跟我們聊聊他這本超級精彩的著作《看得見的高效思考》。身為一個每天被各種事情追著跑的創業家,我真的對這本書充滿了共鳴!這本書簡直是為我們這些在創業路上,每天都有爆炸多想法的朋友量身打造!



本集重點整理:

•很多時候我們有想法卻說不清楚,或是開會時大家各說各的,問題不在於溝通技巧,而在於根本沒有想清楚到底要講什麼。

•市面上很多書分開談思考、表達或視覺設計,但老師的書整合了這三者,教你如何把想法轉化成一個明確的觀點,再用看得見的方式呈現出來。

•為什麼「把想法變一張圖」這麼重要?因為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在資訊爆炸、大家沒耐心的時代,圖像能更快抓住注意力,幫助想法的傳遞與吸收。

•要做到看得見的思考,關鍵在於「先想清楚」,也就是結構化思考。

•結構化思考就像腦袋的「斷捨離」或「收納」:先把腦袋裡亂七八糟的想法(像房間的雜物)全部攤開(收集理清),然後分門別類(分解歸納),最後再重新組織排列成一個清楚的結構或觀點(再構築)。

•老師提出的「理解、分解、再構築」三步驟,不僅適用於整理思緒,也能應用在閱讀上,幫助你快速掌握書本重點並轉化為自己的觀點。

•當有了明確的觀點後,如何「視覺化」呈現?老師說這不靠美感或創意,而是有步驟可循,就像室內裝潢一樣:先規劃結構(動線、閱讀順序),確立層次感(什麼最重要就強調),最後才是視覺化的呈現(美化、排版)。

•常用的圖表類型其實不多,大概七到八種就夠用。 選擇圖表應根據你想呈現的內容:點(散佈圖)看關聯性;線(折線圖、長條圖)看變化趨勢;面(圓餅圖、長條圖)看大小比較或比例。重點是簡單易懂,而不是追求華麗。

•數據的可視化真的非常重要,它能幫助你建立「數感」,讓你更清楚狀況,做出更高效的決策,就像開車看儀表板一樣。



這本書的核心就是告訴我們,先好好「想清楚」你的觀點,再運用視覺化的方法把想法「說明白」,這不僅提升溝通效率,更是打造我們高效率創業腦袋的關鍵!希望大家都能從中受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mments 
loading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S3E4 告別瞎忙!用「看得見的思考」,打造你的「高效率創業儀表板」 feat. 跨域工作者 劉奕酉

S3E4 告別瞎忙!用「看得見的思考」,打造你的「高效率創業儀表板」 feat. 跨域工作者 劉奕酉

藍太太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