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李淳廉/黃帝內經養生新解系列

李淳廉/黃帝內經養生新解系列
Author: 李淳廉
Subscribed: 22Played: 246Subscribe
Share
© 李淳廉
Description
中國三大奇書之一,也是一切中醫養生的根本,對後世的中醫學理論與實踐有著深遠的影響的「黃帝內經」延續中華民族兩千五百年歷久彌新的養生絕學,應用在變化快速的高科技時代,有更符合時代的解讀與見解。跟著李淳廉一起領悟經典,養生有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79 Episodes
Reverse
大家好,我是李淳廉,歡迎來到「黃帝內經新解」養生系列,今天這我要跟你分享一個很多人忽略卻極其重要的身體訊號:
👉 你的手腳冷不冷?
如果你一到冬天就四肢冰涼、怕冷、生理期不順、容易疲倦,甚至晚上腳心發熱卻全身怕冷……
因為接下來我要告訴你:
🔹 為什麼「百病由寒起」?
🔹 手腳冷的三種程度,代表身體哪三道警報?
🔹 如何從飲食、作息、心態,把陽氣一點一點暖回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大家好,我是李淳廉~歡迎來到黃帝內經新解
每年進入秋冬的時候,照理說是一段日漸涼爽的日子,可是你卻發現
👉 口苦口臭,頭皮出油?
👉 睡到半夜手心發燙?
👉 明明沒吃辣,牙齦卻腫得吃不下飯?
👉 或是臉上痘痘一顆接一顆…爆不停?
先別急著罵自己「火氣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大家好,我是李淳廉,歡迎來到黃帝內經新解養生系列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常這樣?
🔹 明明很累,躺上床卻腦子停不下來,越想睡越清醒
🔹 白天開會時眼皮都在掙扎,一坐下就打瞌睡,筆電滑落差點砸到腳
🔹 為了趕專案,連續一週熬夜到兩點,結果隔週感冒、喉嚨痛、請假三天
🔹 老友聚會通宵暢飲,當下覺得爽,隔天直接病倒,像被抽掉靈魂
🔹 年輕時自詡「夜貓子體質」,現在35歲後卻掉髮、耳鳴、心悸、性功能下滑……
更荒謬的是:
你拚死拚活升了主管,業績亮眼,
但身體卻像被掏空——瘦了一圈、臉色蠟黃、整天提不起勁。
🔥 你以為自己在「拚前途」,其實是在一點一滴透支身體的陽氣存款。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大家好,我是李淳廉,歡迎來到黃帝內經新解養生系列,今天我們來談一個敏感卻真實的話題:女性陰虛體質,如何影響性功能與免疫系統?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大家好,我是李淳廉,歡迎來到《黃帝內經》養生系列。今天我們要探討一個中醫最核心的觀念——病有陰陽,治有剛柔。《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得好:「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又云:「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可見,陰陽,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總綱,不僅天地萬物分陰陽,人體臟腑經絡分陰陽,就連疾病本身,也離不開陰陽二氣的消長與失衡。今天,我們就從《內經》的智慧出發,來談談——陰性疾病與陽性疾病的區別,以及它們各自的預防與調理之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大家好我是李淳廉,你怕冷、容易累、吃冰就拉肚子嗎?
同樣是陽虛,有人腰冷,有人脹氣,有人整天想哭,有人一動就喘。
這些,不只是「體質差」,而是——你某一臟腑的陽氣,正在發出求救信號。
《黃帝內經》早在兩千年前,就已經把五臟陽虛的「暗語」寫進經文裡。今天這集,我不只講症狀,更要帶你走進古籍,看古人怎麼描述「五臟陽虛」,讓你真正聽懂身體的語言。
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臟一臟來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一個「欺軟怕硬」的外邪——寒氣。《素問·生氣通天論》有云:「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 意思是:陰陽調和的關鍵,在於陽氣必須「密」——也就是固守不泄,才能讓身體的防禦系統穩固如城牆。 一旦陽氣外洩,腠理不密,風寒之邪便長驅直入。寒氣,從不強攻,專挑薄弱處下手。 與其等它入侵後再驅寒祛邪,耗神傷氣,不如事先築起防線—— 從源頭阻斷寒氣進入身體的五大通道。今天,李淳廉博士就帶你一一看清這五個「寒邪入口」,並教你如何守住一身正氣。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今天我們要聊一個很多人都關心的話題——減肥。但這次的角度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你有沒有發現,身邊很多胖子其實都是「虛胖」?明明吃得不多,卻總是瘦不下來,還容易水腫、怕冷、懶得動?這背後的真相可能是:十個胖人九個虛,而且多數是陽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大家好,我是李淳廉,今天我們要來談談一個非常重要、卻常被忽略的養生關鍵——控制陽氣的消耗 。
《黃帝內經》中提到:「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這句話的意思是: 當陽氣精純時,可以安養我們的心神; 當陽氣柔和時,可以滋潤我們的筋脈。
換句話說,陽氣不僅是我們生命活動的動力,更是讓我們精神穩定、身體柔軟靈活的關鍵。
但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行為其實都在不知不覺中耗損陽氣: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大家好,歡迎來到黃帝內經新解, 「一年養陽看春夏,春夏養陽看三伏。」一年當中三伏天,也是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大概落在每年的七月中下旬到八月中下旬。也是我們調理體質、扶正祛邪的最佳時機。這一集,我們來聊聊:如何透過曬背,向天借能量?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大家好,我是李淳廉,歡迎來到《黃帝內經》新解, 中醫有一句話說得好:「陰陽調和,百病不生。」 但現代人常常忽略了「陰」的重要性,只一味追求補氣、提神、熬夜工作。殊不知,陰才是我們生命的根本,就像大地孕育萬物一樣,沒有足夠的陰液滋養,陽氣再旺也只是虛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大家好,我是李淳廉。歡迎來到《黃帝內經新解》中醫裡面流傳著一句很有名的話,就是「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這句話並不是出自黃帝內經,而金元四大家之一 「滋陰派 」的代表人物—— 朱丹溪。他在其代表作《格致餘論 》中寫道:「主乎氣血者,陰血也。人之陰氣,難成而易虧。故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 世界萬物,都有陰陽的兩面。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太陽始終如一地照耀大地,而月亮卻有陰晴圓缺。從自然界這個現象來看,就是一種「陽盛陰衰」的體現。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受天地之氣以生,天之陽氣為氣,地之陰氣為血。因此,氣常有餘,血常不足。在我們的生命過程中,陰氣的成熟與充盛,其實是有一定階段性的。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大家好,我是李淳廉。歡迎來到《黃帝內經新解》今天我們要談一個現代人最常遇到、卻最容易被忽略的健康隱患——「寒濕」。它像一層陰霾籠罩在我們身體裡,阻礙陽氣運行,導致疲勞、水腫、關節痛,甚至影響脾胃功能。想要真正健康,就要懂得守住陽氣,清除寒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大家好歡迎來到李淳廉《黃帝內經》新解的養生系列。「陽主動,陰主靜;陽生熱,陰生寒。」 這是《黃帝內經》裡非常經典的一句話。 兩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經透過觀察人體的表現,歸納出一個簡單卻深刻的道理:身體的寒與熱,其實就是陰陽平衡與否的最直接反應。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手腳冰冷、怕冷? 又為什麼有些人則怕熱,稍微一動全身紅通通,大汗淋漓,特別容易口乾舌燥和上火。答案就在「陰陽盛衰 」之中。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大家好,我是李淳廉,上一期我們才談到了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那很多人就會問了——「秋冬養陰」是否就代表完全不需要養陽?容易誤解的中醫養生觀念,今天就來為大家解說一下為何秋冬養陰仍須養陽。春季節與陰陽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與變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大家好,我是李淳廉,歡迎來到《黃帝內經》養生系列。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這個說法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矛盾?
天氣熱了還要「養陽」,天氣冷了還要「養陰」? 不是應該夏天降火、冬天補暖嗎?其實,這正是《黃帝內經》最精妙的地方——它教我們順應自然、調和陰陽,而不是對抗季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今天我們要談的主題是:「心為五臟之首,養生先要會養心」。黃帝內經把人體的五臟六腑這些主要的臟腑都以官職來命名,所以總共有12官,而心就爲君主之官。在《黃帝內經》中,有一段非常經典的描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心就像是一個國家的君王,統領百官,掌管全局。如果君王英明,底下各個官員就能各司其職、和諧運作;但如果君王昏庸無能,整個國家都會陷入混亂。
同樣地,在我們的身體裡,心也扮演著這樣的領導角色。它不只是負責跳動和推動血液循環的器官,更是主宰我們精神意識,也是思維活動的核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大家好,我是李淳廉,中醫所說的陽氣,其實主要來自先天之精氣、從父精母血中帶來的,水谷之精氣由飲食物帶來的,另外就是吸入的自然界清氣組成的。
先天之精氣,其實代表的是先天之本的腎。腎爲一身之陽,就像人體內的一團火,溫煦照耀着全身,涵養着人體的陽氣。
黃帝內經說,「腎者做強之官,技巧出焉」。做強之官,「強」,從弓旁就是弓箭,要拉弓箭,首先要有力氣,強就是特別有力。腎在身體裡,相當於工匠、工程建設部,是一個創造力極強的器官。 表現在人身上就是腎精的轉化,甚至可生育孩子,這就是在肯定腎的創造力。 其實,中醫的腎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它包括了西醫的腎臟、還包含了生殖器官、骨髓、腦、耳、頭髮、二陰等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大家好,我是李淳廉《黃帝內經》認爲「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爲之主。氣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爲之化」。如果人體沒有陽氣,體內就失去了新陳代謝的活力,不能供給能量和熱量,生命就要停止。所謂陽強則壽,陽衰則夭。」
養生必須先養陽,但是有一個物質會阻滯陽氣的運行,那就是寒溼,寒濕使血流不暢,肌肉疼痛、關節痙攣等。因爲溼困脾胃,損傷脾陽,或患者平時脾腎陽虛而致水飲內停,所以多表現爲胃寒、溼冷、腹脹、泄瀉或浮腫等,所以寒溼是最損傷人體陽氣的。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繼上一期跟大家分享了日常常見到的上火,是怎麼一回事,今天我們繼續來談談如何避免身體裡那個讓你小毛病不斷,又寢食難安的那把火?
還記得我們上一集講到那把火不一定都是身體的熱所引起的,而大部分會出現陰陽失衡,往往是因為體內寒溼重引起的上火,儘管火氣大好像都是身體的小毛病,但是卻是傷到腎的警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