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EP1【腎主冬,宜食辛】
Description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四季EP1【 腎主冬,宜食辛 】
你的支持,讓Botree能持續書寫、與發光!(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入冬了,所以我們來聊聊中醫學在冬季,特別重視些什麼。
最近,跟一位年輕人聊到節氣飲食,講冬季的部分,才一開始,他看到講義裡面的第一句《黃帝內經》裡面的話:“腎主冬,宜食辛”,就先問了:「為什麼呢?腎,為什麼跟冬天有關係。」有時候,跟完全沒接觸過中醫學的人聊聊天,才能更瞭解大眾的想法。
我們今天,就先來聊一下,為什麼《黃帝內經》裡面寫“腎,主冬”。
因為中醫學,以大自然的陰陽、五行,與人體的臟腑,視為息息相關的一體。
在大自然當中,五行木、火、土、金、水,跟人體的五臟是有相對應的,例如:大自然中最熱的是火,而涼的是水,所以,夏天為火,冬天為水,然後,全身的動能、溫度,都依靠心臟的跳動、血液循環,所以,心為火。而腎、膀胱,跟人體的水分代謝有關係,我們的尿液由腎產生,也跟人身體內的體液、血液的品質相關,所以腎為水。這是最初步的概念。
在冬天,因為天氣變冷了,我們出汗的機會自然變少,因為冷的時候,皮膚毛細孔是自然收縮的,體表的血液循環也不會像感覺熱的時候那麼旺盛,人體發熱、排汗,是身體為了降溫的自然反應嘛!
所以,在冬天,我們要吃些“酸、苦、甘、辛、鹹”,這些食物味道中的“辛”味,因為,“辛”味的特性,是會讓人體的毛細孔打開、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這樣身體的循環好了,用中醫的話來說,是通氣了、氣的運行是好的,那麼,身體內體液、水份、血液的運作也是好的。
所以,在冬天,古中醫學會建議人們吃些五行屬於”辛“的食材,例如像是蔥、薑、白蘿蔔 ...... 等食材。
蔥、薑,是辛香料,本身味道就是明顯辛味;蘿蔔,一般白蘿蔔、菜頭(台語菜頭)是冬天盛產的,也是大自然的禮物,現代營養學還有許多研究發現白蘿蔔裡面的芥子油成份,所以有辛味,芥子油成份可以跟多種酶(蛋白酶、澱粉酶的”酶“,酉字旁的那個“酶”)跟酶作用,形成具有辛辣味的抗癌成分;而且白蘿蔔含鉀、維生素C,可以幫助降血壓、促進血液循環,古中醫與現代營養學的對照一致,是不是很有趣呢?
入冬了,今天一開始剛大家聊的是:“腎主冬,宜食辛”。冬天時,我們可以吃些幫助皮膚表面毛細孔打開、促進血液循環的飲食,讓身體的血液、水份、體液的運作代謝良好。
*原典出處:
“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腎色黑,宜食辛。 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黃帝內經草‧素問‧藏氣法時論》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