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6 欢迎接收自我觉察修炼手册和实践报告
Description
"Knowing yourself is life’s eternal homework- Felicia Day" 认识自己是终身的课题
"Becoming more self-aware is the first step in aspects of personal growth. "自我觉察是自我成长的第一步
那么本期我们就如约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自我觉察那些事。
自我觉察是什么?又为什么要进行自我觉察?
00:55 什么是自我觉察?“我是谁?我当下的状态是什么?我为什么会做这些事?”
心理学家谢利·迪瓦尔(Shelley Duval)与罗伯特·维克伦德(Robert Wicklund)在1972年发表的 A Theory of Objective Self Awareness 《客观自我觉察理论》这本书中中对此作出如下定义:
“自我觉察是把注意力放在自身之上,审视自己的行为、思想或情感与内部标准是否一致的能力。如果你的自我觉察程度很高,你就能客观评估自己、管理情绪、让行为与价值观保持一致,并正确理解他人对你的看法。”
05:38 自我觉察的两大分类:公共自我觉察和私人的自我觉察
私人自我觉察(Private Self-Awareness):指的是对自我内部状态的觉察,比如思想、情感和态度。例如,在演讲前感到紧张,并能够意识到内心的焦虑情绪。
公共自我觉察(Public Self-Awareness):指的是从他人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意识,即我们对自身在他人眼中形象的认知。例如,在社交场合中意识到他人可能会根据我们的外貌或行为对我们做出评价。
06:29 私人自我觉察中对情绪和思维的觉察
情绪智力理论(内在感受)和 元认知觉察(思维本身)
07:49 自我觉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本期重头戏:我该如何开始以及练习自我觉察?
09:17 记录:写日记或写随记
用观察者视角去观察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为,并尝试分析原因;有意识地问自己一些问题:“我今天遇到了什么事?当时我的感受是什么?我的处理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改进的地方?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我会怎么做?”
13:51 隐喻
用比喻或寓言故事可视化自己的感受,比如这周圈圈在实践中面对高密度的知识输入感觉自己“像个干涸的河床”
19:30 活动监测表
Judith Beck提出的这个方法通过其可作为待办清单和激活行为的功能和特性,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工具觉察自己一天一周的时间使用情况,可以通过对每件事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的打分方式认识到自己在乎的事情是什么。
同时圈圈在实践中发现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维度让我们分析自己的状态,能看到有些时候我们在追求当下的快乐满足了我们的情绪和本能但是长期来看是没有什么益处的,但同时一些事情让我们在当下在情绪上得分不高但是在长期来对我们的发展很好。虽然说我们做一些难的事情有进展后也会很开心但有时候还没到完成状态还没收获成就感所以心情感受方面得分不高,但是在做这件事在面对这件事本身就很有意义。
Brynn在实践中发现活动监测表可以提供一个以事件为基础的自我分析功能,首先觉察到这件事对我很重要于是记录下来,之后这个事情为基础来向内看,看我的想法、看我的思绪、看我的感受,看我的行为。
<figure>
32:24 画画
在画画部分Brynn尝试了一些教程教的感受身体-随意作画的方式,发现绘画能力成为自己的限制因素,并认识到这种方式并不适合现在的自己。或许现阶段的我们更适合“命题或者半结构化方式”而不是“随机漫步”的方式。
Brynn于是结合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和 情绪轮盘的方式用代表不同情绪的线条给自己的小怪兽增添颜色,并在完成后写上对自己这些感受的原因分析。
学会对情绪命名,提升我们的情绪粒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也可以帮我们更好地对待自己的情绪。
<figure>

40:43 结语
在刚开始时,觉察自己的感受本身就足够重要,在能够辨别出自己都有哪些情绪和想法后再去思考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和思维。就像Felicia Day说的那句话,认识自己是终身的课题,没有终点。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辅之合适的方法与对自己的耐心,在逐渐认识自己的基础上选择更自洽更舒服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
希望大家也可以走上认识自己、和自己成为好朋友的这样一条路上,相信大家有了自己的陪伴,其实这条路是会很有趣,也不会孤单的。
关于这些方法实操我们会在后续整理好后系统地放在我们的“附件系统”里,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 Tuning Mind 来查阅更多信息。
BGM: Help Me Help You (Alexander Oscar) "I can see me slowly change" 也祝大家可以看到自己身上细小改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