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谭勇品读医药风云中国创新药已坐稳“主桌”(中)
中国创新药已坐稳“主桌”(中)

中国创新药已坐稳“主桌”(中)

Update: 2025-09-16
Share

Description

翻看诺和诺德的历史就会发现,这是一家发展历程全是“高光”,几乎没有“低谷”的企业。但当它宣布重磅转型计划时,在其发展历程中是罕见的。


诺和诺德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减近9000个职位,约占总员工的11%。力度狠,动作突然,但背后原因在今年早已显露端倪:GLP-1市场竞争太激烈,消费者导向愈发明显,也许它自己也没想到,以“专而精”动作终于打出来的王牌,会这么快沦陷于“价格战”。


如果说,诺和诺德是这一周期里的“现象级”巨头,那么默沙东,就是上一周期里的“现象级”巨无霸。K药与HPV疫苗,给默沙东带来了诸多荣耀,但在今年是两大产品的高光终结年。由于业绩明显承压,默沙东同样罕见开启了重大成本优化战略——计划通过裁减和资源重组,节约30亿美元年度开支,目标在2027年底前完成,潜在伴随约6000名员工的精简,约占全球员工总数的8%。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项计划下,近期默沙东宣布撤销在英国的研发业务,叫停耗资10亿英镑的伦敦研发中心项目。这是考虑到英国在解决生命科学产业投资不足、及历届英国政府对创新药物和疫苗整体估值过低后的决定。


简而言之,默沙东认为英国的商业机会不及预期。默沙东的人均生产力,也陷入增长缓慢期。当人均生产力下降时,就可能面临单位成本上升的问题。若无法通过技术升级、流程优化等方式提升效率,裁员就会大概率被搬出来视为一种短期控制成本的手段。


早前很多药企因传统销售模式难以为继,无奈只能裁员优化人员结构,以维持运营。而当这样的大肆优化、裁员举动集中发生在了跨国大药企身上,尤其发生在了诺和诺德这样刚把爆品做起来的企业身上,带来的紧迫信号是:一些旧的产业底层秩序与逻辑,已经出现了重大拐点。找产品、找市场、找增量,需进一步加速了。


裁员、优化、成本削减,是控成本、向内优化运营之举,为的是更好聚焦新技术、新产品。当前,整个行业已实质性进入‌大单品稀缺时代‌,未来五年将是跨国大药企集中遭遇专利悬崖危机的时期。按往常规律,当手里王牌单品专利到期后,易引发收入明显下滑,倒逼企业每8-10年进行战略重构。但接下来这一波集中专利到期引发的波动,或将极为剧烈。


这种供需失衡,催生了前所未有的交易窗口。跨国药企BD思路可能性主要聚焦三个领域。


一是专利悬崖领域。数据显示,BMS未来5年可能面临占2024年营收69%的专利悬崖,默沙东这一比例达63%。专利到期意味着收入断层,手握充沛现金的跨国大药企急需通过BD补充管线。二是新进入者领域。三是小产品多但缺重磅领域。四是新技术。


从BD的执行力看,跨国大药企向来重视自身核心领域的管线协同发展,所以核心管线数据的波动变化,影响了BD落地的速度和成功率。在这一窗口期内,中国创新药成为了重要选择。


想了解经过十年积累,中国创新药在哪些领域展现出全球竞争力?请您明天接着收听。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中国创新药已坐稳“主桌”(中)

中国创新药已坐稳“主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