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开小灶 05-攻击性刚露出点獠牙,我们为何感到恐惧与羞愧
Description
🤩 邱波老师工作微信:qiubo54321(预约咨询、预约团体、直播答疑)
🤩 加入我们的听友群: xiaoxixi-777
🎙️《邱波老师开小灶》:番外纯干货!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工作中被不公平对待,终于忍不住反驳了同事或上司;或者在亲密关系中,因为积压的委屈而向伴侣发了一次火。但在那一刻之后,你并没有感到宣泄的快感,反而一股强烈的羞愧、慌乱甚至恐惧瞬间涌上心头。你会立刻开始自责:“我是不是太过分了?”“他会不会讨厌我?”“这下完了,关系要破裂了。”……如果你有过这种体验,那么今天的节目就是为你准备的!!
----------------------------------------------------
一、普遍的心理体验:攻击之后的恐惧
· 案例引入:表达愤怒或反抗后的羞愧与慌乱
· 常见情境:职场、亲密关系中的情绪爆发与后续自责恐惧
· 核心问题:为何宣泄后反而感到恐惧与自我否定?
二、理论背景:攻击性的本质与心理机制
1. 弗洛伊德的驱力理论
· 攻击性作为基本生命驱力
· 攻击性的双重性:破坏性与建设性(活力、自我捍卫)
2. 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与超我
· 超我的角色:内在“道德法官”
· 严厉超我的来源:童年内化的规范与社会禁忌
· 表达攻击性触发超我审判:引发内疚与羞愧
三、严厉超我的形成原因
1. 早期道德教育的强压
· 情绪被压抑的童年经历(如哭闹被呵斥)
· 形成“攻击性是错误的”深层认知
2. 东亚文化与社会规训
· 集体无意识的影响:攻击性被视为对群体的背叛
3. 依恋断裂的恐惧
· 童年形成的神经连接:表达愤怒 = 关系破裂
· 成年后的投射:害怕被抛弃、失去关系
4. 创伤性认同与客体关系
· 克莱因理论:攻击性的投射与再认同
· 羞愧感作为对他人否定的内在转化
四、应对方法与成长路径
1. 心理准备:接纳重建的必然性
· 认知羞耻与恐惧是整合攻击性的必经过程
2. 认知层面的心理教育
· 学习心理学知识,开启认知改变
3. 情绪体验的觉察与耐受
· 区分“情绪”与“事实”:羞愧不等于错误
· 创建思考空间:觉察超我的审判
4. 实践与强化积极体验
· 书写自我分析日记,强化成功经验
· 在安全环境中练习表达(如咨询室、信任关系)
· 逐步修正“表达攻击性必然导致灾难”的错误信念
5、在心理团体中去尝试表达和观察、学习
--------------------------------------------------------------
🙋♀ 心理咨询师邱波:心理圈浸泡20年,专职心理咨询师15年,坐标北京,生活中幽默又迷糊的女文青。(职业背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注册咨询师、临床催眠师,7000+经验值 ,全国妇联直属的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理事;国家级期刊《中国妇女》杂志心理专家版的特邀心理咨询师)。抖音、小红书、视频号:搜" 心理咨询师邱波"
🙆♀ 雨萌:被心理咨询师治愈过的人,心理学爱好者,一级市场从业者,对一切人类及人类行为都抱有好奇心,邱波老师的聊天搭子和忘年交(hhhh



